天天看點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撰文 / 唐 銳(縱目科技&蠶叢機器人創始人、CEO)

編輯 / 錢亞光

設計 / 趙昊然

在競争激烈的智能駕駛領域,通過創新做出差異化,為車廠創造更多的價值,成為智駕初創公司生存下去的關鍵。

6月15日,縱目科技&蠶叢機器人創始人、CEO唐銳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發表了名為《Drop’n Go,我們如何去做智駕時代主機廠的生态夥伴》的主題演講,向我們闡述了智駕公司怎樣拒絕内卷、發揮想象。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他在演講中稱:“今天的AI需要幫助我們替代一些Task,讓這些Task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替代我們的一些Job。”他認為,有可能、大機率,乘用車在封閉園區的場景,L4還是有可能最先實作的。

縱目基于環視攝像頭和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第二代Drop’nGo技術(低速自動駕駛),在下雨或者攝像頭被遮住的時候也可以做到代客泊車。

唐銳的另一個創業項目蠶叢機器人,是為解決停車場給車進行移動充電的問題,現在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給任何一個車提供充電服務。

Drop’n Go加上移動充電機器人,把所有停車場自動停車、充電等一系列動作串聯起來,并且為深度滲透的一二線商業地産提供一張網絡,能夠持續地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更高的價值。

以下是唐銳演講實錄,有删減。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非常感謝有機會能夠和在座的各位汽車圈的行業同仁分享我們的一些感想。今天的主題是“想象”,剛開始的時候賈校長也在旗幟鮮明地反對内卷,前面餘總、尤總、秦總更多的是,從車企的角度探讨在今天這樣一個内卷的年代,怎樣拒絕内卷、做出價值。

縱目科技一直以來都是在國内智駕行業的一個标簽,今天我是有兩個身份:作為縱目科技的創始人,同時我也是新的業務——蠶從機器人的創始人兼CEO,下面就以這兩個身份來講作為智駕公司怎樣拒絕内卷、發揮想象。

一直以來,國内有一個很強的認知,認為縱目是在低速自動駕駛、泊車方面做得很出色。問界M5剛上市的釋出會上,餘總當時還在誇我們的泊車系統做得很好。我們也一直在打造低速自動駕駛的品牌Drop’n Go,是以今天我有一個小題目叫“Drop’n Go,我們如何去做智駕時代主機廠的生态夥伴”。因為今天是高度内卷的環境,行業中都有很多探讨和分析,怎樣才能創造價值?怎麼避免智駕企業和主機廠之間的零和博弈,因為這是行業中挺不健康的狀态。

為什麼我們把智駕Stack叫做Drop’n Go?因為我們想把L4推到大規模量産的地步。今天行業内的智能化水準在逐漸提高,大陸也有釋出L3的測試牌照,L4一直都是整個行業的最高目标。

過去幾年行業追逐最重要的皇冠上的明珠是L4 Robotaxi,但距離實作還有多遠呢?現在其實争議非常大,有人覺得已經很近了,确确實實在各個地方都有商業化的試營運,但我覺得也存在非常多的挑戰。特斯拉的馬斯克最近在Twitter宣布,8月8日上線Robotaxi,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8月8日真的能夠大規模迎來L4 的Robotaxi嗎?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一個月前,《汽車商業評論》釋出了一篇編譯文章,翻譯得很好、很有意思,其中的觀點也值得分享:其實比起Waymo,特斯拉Robotaxi Business至少落後四年。特斯拉開始招聘遠端操作員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他們對Robotaxi是認真的。

我個人對L4的Robotaxi能否很快進行真正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持相對保守的看法,因為我覺得不單純是技術問題,還有很多法律法規和社會性的問題。今天很多時候網約車司機是失業人員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最重要的避風港,很難想像Robotaxi真正大規模商業化以後把這樣的工作從社會上奪走。

我覺得,今天的AI需要幫助我們替代一些Task,讓這些Task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替代我們的一些Job。這個觀點也是借用原來李飛飛在之前一次AI論壇上談到的,AI應該幫助的是,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和Task變得更簡單,而不是替代我們的Job。

L4的落地一直以來都是整個汽車行業追求的目标,我們的觀點是:有可能、大機率,乘用車在封閉園區的場景,L4還是有可能最先實作的。

因為相對于高速、城區和封閉園區,封閉園區具備兩個特點,最有可能轉化到L4:第一點,封閉園區确實不太會出現緻命事故,因為在高速和城區容易出現緻命事故,主機廠很難有很強的意願從L2更新到L3甚至L4,這意味着要把潛在的緻命風險攬到自己的肩膀上來。通常很多主機廠的看法是比較保守的,封閉園區速度比較低,不太容易出事故。

第二點,當我們到達封閉園區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到達了旅程的最終點,這和高速和城區是不一樣的,方向盤後面的人是不可能被釋放出來的。要是在封閉園區花很長時間尋找車位,那還不如從車上下來直接drop off,go away,去自己的目的地,無論是辦公、上班、看電影、吃飯,還是去進行娛樂活動。我們把L4封閉園區的技術協定棧名叫做Drop’n Go ,這也是我們孜孜不倦地在推動、在進展的方向。

L2到L4最大的跨越,其實不在于技術,而是商業模式上的變化。L2很多時候銷售的是一個産品,可能是智駕系統賣給主機廠,或者是主機廠把一輛車賣給乘用車客戶,L2基本上就是産品的商業模式。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但是,一旦進入L4的情況下,責任就從産品的使用者轉移出來了,不管是Robotaxi的模式還是在園區裡的自主代客泊車的模式,都是需要通過持續服務,因為隻有通過持續服務才能真正意義上轉移出來,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不僅對車主負責,而且對交通道路參與者負責。

舉兩個例子,原來一些公司要做Robotaxi的時候需要遠端排程員,沒有辦法處理很複雜的博弈場景,怎樣通過遠端駕駛能夠把這些車挪走?事實上,在公開道路上,這種遠端操作有的時候會非常低效。我曾看過一個報道,在舊金山,Waymo的車突然困在路中間,遠端系統是否能夠及時有效地把車挪走?其實是很痛苦的事情,是以L4可能沒有那麼快。

同樣,在停車場,今天的AVP能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L4也是強依賴于運維,因為如果沒有這樣極端情況下的運維幫助,解決挪車、脫困等問題,AVP同樣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量産。這是我們在過去幾年思考的結果。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早在2019年,我們就在思考解決AVP落地場景兩個最複雜的服務産品:如果沒有運維,AVP沒有那麼快,即便會比Robotaxi在公開道路快很多。

從我們2017年做第一代的Drop’n Go開始到今天很多車企都釋出自主代客泊車産品,但我們真的可以有信心在很短的時間内買到一台車,能夠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80%-90%的停車場使用AVP的功能?我覺得這一天沒有那麼快。我們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通過運維來實作責任的轉移;第二,高效、低成本地生成混合停車場的地圖。

結合今天當下行業非常激烈的競争,我對企業的發展以及整個行業的思考,做了一些戰略上的調整。就像剛才說的,我們2017年就釋出了第一代Drop’n Go技術,在北京地下停車場,用環視攝像頭為主的AI神經網絡技術,已經示範我們可以在光線良好的停車場實作自主代客泊車或者遠端召喚。

2019年,我們釋出了基于環視攝像頭和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第二代Drop’nGo技術,在下雨或者攝像頭被遮住的時候也可以做到AVP。今年年初,我們釋出了BEV Transformer+OccupancyNet的新一代Drop’nGo技術。在技術的發展過程種除了技術的疊代,我更多的思考是怎樣把Drop’nGo這項服務進一步更新和進化。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我們想打造的是一種L4體驗,意味着可以Drop Off,然後Go Away,後面的事情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應該是無憂的、無感的。自主代客泊車是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但Drop’nGo自己的内涵和外延都可以進一步延伸。從Drop Off、Go Away,讓車自己去停的内涵,演化到為很多給車主提供停車場服務,包括搶占車位、自動的位置計算,包括移動充電等等後市場增值服務。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避免跟車企在智駕行業直接正面競争。今天很多人都很焦慮,獨立的智駕公司有沒有存在的空間?行業中有很多替我們着急的文章,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和車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補,而不是簡單的價值上的博弈。是以我們想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通過持續挖掘停車場的生态和服務為車企提供價值。

基于此,在2022年底,我們創立了蠶叢機器人,最早的思考就是解決停車場給車進行移動充電的問題,過去的充電樁利用效率很低,都是車去找樁,今天我們的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給任何一個車提供充電服務。

2023年底,我們進行了商業試營運,并且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我們的能源機器人不僅可以給新能源汽車充電,也可以給園區儲能。我們最後發現這件事情的本質是,可以在今天分布式能源結構領域提供更有效的、利用自動駕駛+儲能技術的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能量或者電力的輸配方式,它的應用包括給新能源車的充電、給園區的工商業儲能,還有很多臨時用電、緊急用電。

今年1月18日,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移動能源網際網路創新論壇和産品釋出會,請到了很多法國、匈牙利、新加坡的政府和行業中的領袖人物跟我們一起見證産品釋出。今年4月,我們的産品正式下線大規模量産。“五一”期間舉辦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大型移動充電嘉年華,部署大概100台能源機器人——閃電寶在上海迪士尼度假村給裡面的上萬車主提供充電服務。

5月22日,我們走出國門,到了歐洲和北美。這些圖檔有的在北美,有的在匈牙利,我們參加了匈牙利GreenTech展,匈牙利的能源部長說我們的閃電寶是整個GreenTech展會最具創新的産品形态。

從縱目到蠶叢,我們希望做的是在智駕時代真正成為主機廠的生态夥伴。今年4月下線以後,5月已經在上海很多園區進行新能源充電機器人的部署。在此過程中,我們會提供充電服務、地圖服務等等,明年我們的目标是做到5000個一線城市大型停車廠的移動充電服務。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縱目和蠶叢其實是一體的公司,我們有配合主機廠的業務,希望能夠持續作為智駕系統,無論是泊車系統還是行泊一體系統去賦能主機廠,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提供Drop Off、Go Away的SDK,能夠在停車場為車主提供大量增值服務,包括On Demand移動充電、機動車位、找車、反向尋車、AR導航等等。我們會把一線城市主要的大型商業中心、辦公園區、地上地下地圖全部都測繪出來,并利用這種數字地圖去做增值業務,會衍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

蠶叢機器人實實在在地在做兩件事情:可以通過蠶叢機器人本身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服務,同時,在部署綜合解決方案的時候,還會部署很多大功率的雙向能量網關FlashBase,除了可以給我們的蠶叢能源機器人進行雙向充放電,也可以給未來新能源車提供高達100KW雙向的V2G服務。

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把所有停車場自動停車、充電等一系列動作串聯起來,并且為深度滲透的一二線商業地産提供一張網絡,能夠持續地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更高的價值。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非常贊同賈可博士的話,這個年代需要一點想象力,需要拒絕内卷,需要手拉手走出去。不光是縱目智駕業務,我們還有移動充電業務,确确實實希望和主機廠成為非常戰略性的合作關系。剛才提到,今年4月開始,我們就在滲透全球多個市場。我們也注意到,新能源出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碰到的最大痛點就是補能網絡的不完善。

我想用幾個小故事結束我的講演:圖中是在匈牙利GreenTech展會有一台專門提供救援服務的新能源奔馳卡車,結果這輛救援車沒電了,需要我們的FlashBot去救援。

唐銳:發揮想象,做好主機廠的生态夥伴

另一張照片是我們在充電的過程中,有一個起亞當地代理商四處找不到充電樁,用了我們的服務之後說好,因為賣不動電動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辦法很快地充電。我當時拍了一張照片發給蔚來的沈斐總,就說在這裡碰到你們的車了,他們也很詫異。

其實不管是主機廠還是智駕生态,大家确實都面臨着很大的壓力。越是在這樣的時間點,我們應該像賈校長呼籲的那樣,發揮想象力,拒絕簡單地去卷一些低成本、沒有價值、不能給消費者和行業帶來正向價值的東西,而應該去思考怎樣真正意義上走出去,為這個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