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美西方正式對中國打響貿易戰的第一槍,歐盟雖對華增加關稅一事舉棋不定,但胳膊拗不過大腿,恐怕頂不住壓力還是要揮舞手中的“制裁大棒”。就在中國與美西方準備開打時,日本突然從另一個角度對中國出手,那我們必須打出一整套組合拳,予以強勢回應!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歐盟在糾結相當長一段時間後,還是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臨時征收38.1%的關稅,如果在此前10%的基礎上疊加,則趨近于“學者”給出的報告分析,即“若不對中國電動汽車施加50%以上的關稅,關稅壁壘則形同虛設”。原本不少人還對歐盟抱有希望,認為其隻是“象征性”地收取關稅,沒想到這刀砍得還是足夠狠,但此次歐盟内部還是有不少國家提出強烈反對的意見,比如德國、瑞典、匈牙利等,但終究在法國與西班牙等22國的壓倒性優勢下,隻得暫時讓該關稅條例落地生效。此後該臨時關稅會不會轉化為永久性關稅,就要看其餘幾個國家能不能改變歐盟“意志”了。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就在中歐對電動汽車博弈尚未分出勝負時,日本突然宣布對中國、印度、阿聯酋等國家規避反俄制裁的公司進行制裁。日本此舉可以說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原本身為G7集團成員國,跟着美西方走沒什麼稀奇的,但跳得如此之快,就不得不讓人另眼相待。其内閣官房長官林芳正還特意指出“此舉隻是針對個别與規避制裁有關的公司,并非是具體的國家”。言外之意,日本似乎并不太願意得罪中印等第三方國家。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日本參加完G7峰會,就匆匆對中印開刀,足以瞧見美國給出的壓力是巨大的。美國财長耶倫揚言“中國産能過剩是世界無法接受的”,然而在美式語言中,“世界”或許并不包括非洲、中東等“南方國家”。美國之是以無法接受,是因為中國電動汽車損害了發達國家的利益,喪失了“定價權”。這不單單是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更是一種狹隘的心态所導緻的戰略思維。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由此可見,此次G7集團會議,美國正試圖給越來越多的國家施壓,進而實作全面遏華的時代戰略。美國已經敲響戰鼓,至少有23國緊随其後跟風制裁,連日本都跑來湊熱鬧,中方若不強勢回應,必将養成對方得寸進尺的心理。歐盟關稅政策一落地,中國從民間到業界都紛紛傳出反制的呼聲,紛紛出謀劃策,欲對歐洲出口的乳制品等進行制裁。

美國敲響戰鼓,23國對華加稅,日本揚言制裁中企,中方宣布反擊

其實中國早在歐洲早有布局,路透社就表示中國車企已經通過拆解建廠的方式,将部分組裝工作安置在歐洲國家,而出口的零部件并不會被設定高昂關稅。這也是一張明牌,歐洲在變相地從中國吸引制造業回流,或許是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尤其是歐洲整體“右轉”,除意大利之外可謂是“人人自危”,政策能否具有連續性還是個棘手的問題。總之,當下的歐洲既是我們拉攏的合作夥伴,也是必須重視與反擊的競争對手,而歐洲内部自身存在的不穩定性,也讓中歐關系甚至與世界格局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管外界形勢如何變化,中國與中國企業都有充足的資本與韌性去面對困難與挫折,這是客觀經濟的必經過程,也是中國崛起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