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enAI驚變!首席科學家突然離職!王煜全獨家分析!

作者:王煜全

要聞背景簡述

上周,OpenAI釋出了新款多模态大模型GPT-4o,可以說倍受好評。不過,GPT-4o釋出後不到兩天,OpenAI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宣布離職。

這一消息引發了各種猜測,比如OpenAI内部存在争端和動蕩。甚至還有人聲稱OpenAI存在“秘密”離職協定,離職員工必須簽署一份不诋毀OpenAI的協定。比如,如果說OpenAI非法搜集視訊資料訓練AI,就會失去所有股權。

5月19日,Sam Altman發長文說明此事,表示從未收回過任何人已獲得的股權,如果人們不簽署離職協定,他們也不會這樣做。

然而,Ilya Sutskever離職事件仍然備受關注,很多人認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沖突。

那麼,OpenAI首席科學家離職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OpenAI釋出了GPT-4o,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今天我要說的還不是這件事,最近OpenAI有一點負面新聞,它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離職了。

這個人其實很關鍵,一方面他是聯合創始人,另一方面他當時被叫做首席科學家。

我要稍微解釋兩句,我們之前做過很多介紹,美國的先進科技企業,我們叫“雙長制”,一定要有一個好的CEO,同時要有一個好的首席科學家,但有的時候是兼職。

OpenAI驚變!首席科學家突然離職!王煜全獨家分析!

為什麼呢?因為我是科學家,我是在高校裡做研究的,我把研究成果拿出來給你就完了,你去做技術轉化。

注意,在一個公司裡面做技術轉化的人不是首席科學家,是兩個人搭檔,一個當然是CEO了,另一個是誰?是CTO,就是首席技術官。這回OpenAI釋出GPT-4o時候的演講者叫Mira Murati,她的頭銜就是首席技術官。

但是OpenAI當年為什麼非得要弄個首席科學家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OpenAI當年沒有實作突破,它未來的遠大目标是實作AGI通用人工智能。它需要什麼?需要科研上繼續突破,也就是說這是現在的一個新的潮流。

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有了拜杜法案以後,大量的先進科技企業從高校拿現成的技術做産品化,那這種時候首席科學家就可以在體外,它主要是用CEO加CTO去完成産品化的過程。

但是我們說這一輪人工智能革命,很多企業都認為還是要持續研發的。包括最近還有一個新聞,李飛飛加入了一個創業公司,為什麼呢?

就是現在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還要在基礎研究上都要有突破,但是基礎研究突破特耗錢,這件事高校支援不了了,需要在企業裡融巨資去支援。

李飛飛這樣的明星專家很容易進入到一個企業,就會拿到很多的錢,她就可以繼續她的研究。而且很多人也認為,人工智能下一步還需要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都還沒來。

是以你就知道了為什麼當年OpenAI成立的時候,那個首席科學家甚至比CTO還重要。

現在為什麼又離職了呢?我們都知道GPT剛剛已經突破了3.5,給大家帶來驚喜,GPT能夠和人對話了,慢慢讓人覺得對話人分不出來到底是人還是機器了,再加上現在的GPT-4o,甚至語音語義都能夠直接對話,還能把視覺加上去做各種互動,真的跟人一樣了。

OpenAI驚變!首席科學家突然離職!王煜全獨家分析!

那已經有這麼多先進科研成果了,大家還在預期進一步做到通用人工智能,結果首席科學家怎麼走了呢?

注意這裡面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觀察到,是什麼呢?就是OpenAI的這兩次突破,恰恰不是科學原理的突破,而是工程的突破。

很多人都在說,你看GPT那麼偉大,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很多人認為這個機器人至少在智力上和人有一拼了,最起碼專項智能和人有一拼。

這個最基礎的理論應該追溯到Geoffrey Hinton,就是所謂叫卷積神經網絡。然後再往後那個關鍵一步其實是谷歌提出來的,就是Transformer。

GPT就是基于Transformer架構的, GPT并沒有在Transformer架構上突破,但是它怎麼就做到比谷歌還亮眼,怎麼就做到那麼吸引人了?

這是一個工程突破,就是大力出奇迹,我上量了,我砸更多的錢買更多GPU,用更大的資料量訓練,結果在所有的架構都不變的情況之下,智力就湧現出來了。

這種時候你說它是科研的突破嗎?是以你會發現,這件事讓很多科學家也很困惑,變成工程師們做出了成果,科學家來解釋為什麼你實作了飛躍。原來這個飛躍不應該是科學家的貢獻嗎?你看現在反過來了。

而且GPT-4o又重複了這個老路。我們說現在GPT-4o了不起在哪呢?就是所謂叫多模态,多個大模型能夠融合起來。但是所謂多個大模型,也不是每個大模型架構都不一樣,架構很類似,隻是任務不同,處理不同的事而已。

而且它用一個東西就是Transformer,甚至Transformer後面都是統一的語言,叫做token來解決問題。我在我們的科技特訓營裡就會講得比較深一點。

那我們現在看Ilya Sutskever,他離開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什麼?當然作為首席科學家,他希望在架構上有突破,進而帶來先進的成果,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結果沒想到每次性能提升都是工程突破,就是人家CTO的活,也是CEO的活,人要準許砸更多錢,上更多量,給更多資源。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個結構都沒太大變化。

OpenAI驚變!首席科學家突然離職!王煜全獨家分析!

也就是說,這回GPT-4o還是一樣,就是用了Transformer,用多模态就解決了以前大家覺得解決不了的多感官融合的問題,解決得如此漂亮,以至于現在人機互動的時候情緒都可以被感覺,都可以被表達。它不光能知道我的情緒,而且它可以表達它的情緒,甚至這些情緒是随時可以調整的。

你看情緒和語言文字已經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了,那這種完美融合以前覺得很難,現在發現其實很簡單,就是多模态同步訓練就好了,就是用同樣一個機制來處理,還是Transformer,結構沒啥變化。如果你是首席科學家,你待得下去嗎?

是以,Ilya的離職很有可能就是他發現未來的發展可能就是工程突破,因為工程突破造成了性能的明顯提升,甚至湧現現象,科學家隻能做解釋,而不能做貢獻。作為科學家,他肯定不想做解釋,那隻好換地兒再去做貢獻去了。

你看這回OpenAI,一方面Ilya離職,另一方面CTO做演講,推出了讓人驚豔的GPT-4o,背後是有着這個世界運作的深刻原理的。

是以我們給大家講科技産業都要講原理,如果你有興趣,加入我們的科技特訓營,一起來探索科技改變世界的原理。

另外做一個預告,6月24号到29号,我們會組織“前哨日本長壽科技考察活動”,我會全程陪大家一起赴日本考察,過程中會一起分析總結,還會分享我個人的一些禅修方法。

詳細活動資訊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檢視。活動名額有限,感興趣的朋友抓緊機會報名吧。

另外,今年是科技特訓營8周年,創新地圖的小夥伴們為大家準備了8周年福利,5月1号到5月31号,也就是這個月購買科技特訓營會員,就可以獲贈兩個月學時。

心動不如行動,感興趣的朋友抓緊時間掃描下方活動海報中的二維碼,報名加入,讓我們在科技特訓營裡一起看懂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詳細的産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信号,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