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2年,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牙疼去看病,當醫生輕輕觸碰牙齒時,她的下颚骨居然像灰燼一樣全部粉碎,僅4個月後就不幸

作者:墨珑甲

1922年,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牙疼去看病,當醫生輕輕觸碰牙齒時,她的下颚骨居然像灰燼一樣全部粉碎,僅4個月後就不幸去世了。2年後,和她一起工作的十多名少女也相繼慘死。

在一個昏暗的工廠内,繁重的工作聲和女工們低聲的交談此起彼伏。盡管累得筋疲力盡,卻仍舊要保持高效率地塗抹着手表的發光材料——鐳。

“瑪吉,你的手怎麼了?”凱瑟琳注意到她的朋友用手絹輕撫着自己的下颚,神色間滿是痛苦。

“凱,我牙疼得厲害,可能得去看牙醫了。”瑪吉的聲音低沉而有些顫抖。

一天後,瑪吉來到了克内夫醫生的診所,她告訴醫生自己的症狀,還沒等醫生多說什麼,就直接提出了拔牙。醫生在進行了初步檢查後,輕輕觸碰她的牙齒,沒想到僅僅是輕輕一碰,牙齒就碎了,連帶着下颚骨也嚴重破碎。

“這情況非常嚴重,我懷疑你是中毒了。”克内夫醫生面色凝重地說道。

瑪吉隻是靜靜地聽着,腦海中一片空白。離開診所後,她沒有立即回家,而是走向了與凱瑟琳約定的酒吧,想在告訴任何人之前,先自己消化這突如其來的噩耗。

“怎麼了,瑪吉?看你臉色很不好。”凱瑟琳關切地問道。

“醫生說我可能中毒了,我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瑪吉小聲回答。

之後的幾個月,瑪吉的身體狀況迅速惡化。她不僅是牙疼,連腳和臀部也開始隐隐作痛。在緊急的全身檢查後,結果證明她體内的鐳含量遠超正常值,但在那個時代,鐳被認為是一種奇迹元素,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疾病。

盡管接受了所謂的“鐳治療”,瑪吉的病情卻未見好轉,最終不幸去世。工廠中的其他女工們,由于長期與鐳接觸,也開始出現類似的症狀,接連不斷地有人倒下。

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系列的死亡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一位化學家在調查了這些女工的死因後,發現她們的體内鐳含量異常,公開了關于鐳的危害性。

在20世紀初,鐳作為一種新發現的元素,被廣泛贊譽為具有治療性質的“奇迹元素”。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鐳的暗面開始逐漸顯現,尤其是在它與工業生産中女性勞工的健康問題聯系起來後。這些勞工,被稱為“鐳姑娘”,因為長時間暴露在含鐳的物質中而遭受了嚴重的健康影響。

在一個科學會議上,一位知名化學家對鐳的危害性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這些病例明顯不同于常見的梅毒死亡,鐳元素才是真正的殺手。”這場講話标志着對鐳危害性的公開承認,同時揭示了工業使用鐳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化學家在他的發言中提到,雖然鐳最初被用于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因為它在黑暗中的自然發光屬性以及被認為的“治療能力”,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鐳的放射性質實際上對人體是極其有害的。他較長的描述了鐳如何影響身體的骨骼,尤其是如何導緻骨骼變脆,骨髓受損,最終可能導緻嚴重的血液疾病,如貧血和白血病。

此外,化學家還提到了一些具體的病例研究,這些研究涉及曾經在鐳處理工廠工作的女工。這些女性經常使用小刷子,用嘴唇尖化刷毛,以便更精确地應用含鐳的發光油漆于鐘表和儀器的表盤。這種做法導緻她們攝入了微量的鐳,長期積累在她們的骨骼中。

化學家強調,這些女工的死亡病例中,許多最初被誤診為梅毒或其他常見疾病。但進一步的調查和屍檢顯示,她們體内的鐳積聚導緻了嚴重的骨質疏松和骨折,以及其他相關的健康問題,這與梅毒所引起的症狀完全不同。

他在會議上呼籲需要對鐳的使用進行嚴格的監管,并建議制定更加嚴格的工業安全标準,特别是在涉及放射性材料的工業應用中。化學家的這番講話在會議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促使更多的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開始關注鐳及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潛在危害。

這場科學會議成為了一個轉折點,不僅因為化學家的發言,而且因為它集合了衆多科學家的力量,推動了對放射性物質管理政策的改進。在随後的年份裡,關于鐳安全使用的法律和規定開始得到加強和執行,鐳的商業應用也開始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和監控。

盡管這些改變來得較晚,未能挽回早期“鐳姑娘”的生命,但它們為未來的勞工提供了更好的保護,避免了更多潛在的健康危害。這也提醒了工業界和科學界,對于新技術和新物質的應用,必須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和審慎的管理,以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20世紀初“鐳姑娘事件”研究》

1922年,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牙疼去看病,當醫生輕輕觸碰牙齒時,她的下颚骨居然像灰燼一樣全部粉碎,僅4個月後就不幸
1922年,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牙疼去看病,當醫生輕輕觸碰牙齒時,她的下颚骨居然像灰燼一樣全部粉碎,僅4個月後就不幸
1922年,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牙疼去看病,當醫生輕輕觸碰牙齒時,她的下颚骨居然像灰燼一樣全部粉碎,僅4個月後就不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