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OpenAI惊变!首席科学家突然离职!王煜全独家分析!

作者:王煜全

要闻背景简述

上周,OpenAI发布了新款多模态大模型GPT-4o,可以说倍受好评。不过,GPT-4o发布后不到两天,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宣布离职。

这一消息引发了各种猜测,比如OpenAI内部存在争端和动荡。甚至还有人声称OpenAI存在“秘密”离职协议,离职员工必须签署一份不诋毁OpenAI的协议。比如,如果说OpenAI非法搜集视频数据训练AI,就会失去所有股权。

5月19日,Sam Altman发长文说明此事,表示从未收回过任何人已获得的股权,如果人们不签署离职协议,他们也不会这样做。

然而,Ilya Sutskever离职事件仍然备受关注,很多人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冲突。

那么,OpenAI首席科学家离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OpenAI发布了GPT-4o,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今天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件事,最近OpenAI有一点负面新闻,它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离职了。

这个人其实很关键,一方面他是联合创始人,另一方面他当时被叫做首席科学家。

我要稍微解释两句,我们之前做过很多介绍,美国的先进科技企业,我们叫“双长制”,一定要有一个好的CEO,同时要有一个好的首席科学家,但有的时候是兼职。

OpenAI惊变!首席科学家突然离职!王煜全独家分析!

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科学家,我是在高校里做研究的,我把研究成果拿出来给你就完了,你去做技术转化。

注意,在一个公司里面做技术转化的人不是首席科学家,是两个人搭档,一个当然是CEO了,另一个是谁?是CTO,就是首席技术官。这回OpenAI发布GPT-4o时候的演讲者叫Mira Murati,她的头衔就是首席技术官。

但是OpenAI当年为什么非得要弄个首席科学家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OpenAI当年没有实现突破,它未来的远大目标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它需要什么?需要科研上继续突破,也就是说这是现在的一个新的潮流。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有了拜杜法案以后,大量的先进科技企业从高校拿现成的技术做产品化,那这种时候首席科学家就可以在体外,它主要是用CEO加CTO去完成产品化的过程。

但是我们说这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很多企业都认为还是要持续研发的。包括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李飞飞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为什么呢?

就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还要在基础研究上都要有突破,但是基础研究突破特耗钱,这件事高校支持不了了,需要在企业里融巨资去支持。

李飞飞这样的明星专家很容易进入到一个企业,就会拿到很多的钱,她就可以继续她的研究。而且很多人也认为,人工智能下一步还需要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都还没来。

所以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当年OpenAI成立的时候,那个首席科学家甚至比CTO还重要。

现在为什么又离职了呢?我们都知道GPT刚刚已经突破了3.5,给大家带来惊喜,GPT能够和人对话了,慢慢让人觉得对话人分不出来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了,再加上现在的GPT-4o,甚至语音语义都能够直接对话,还能把视觉加上去做各种互动,真的跟人一样了。

OpenAI惊变!首席科学家突然离职!王煜全独家分析!

那已经有这么多先进科研成果了,大家还在预期进一步做到通用人工智能,结果首席科学家怎么走了呢?

注意这里面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观察到,是什么呢?就是OpenAI的这两次突破,恰恰不是科学原理的突破,而是工程的突破。

很多人都在说,你看GPT那么伟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很多人认为这个机器人至少在智力上和人有一拼了,最起码专项智能和人有一拼。

这个最基础的理论应该追溯到Geoffrey Hinton,就是所谓叫卷积神经网络。然后再往后那个关键一步其实是谷歌提出来的,就是Transformer。

GPT就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 GPT并没有在Transformer架构上突破,但是它怎么就做到比谷歌还亮眼,怎么就做到那么吸引人了?

这是一个工程突破,就是大力出奇迹,我上量了,我砸更多的钱买更多GPU,用更大的数据量训练,结果在所有的架构都不变的情况之下,智力就涌现出来了。

这种时候你说它是科研的突破吗?所以你会发现,这件事让很多科学家也很困惑,变成工程师们做出了成果,科学家来解释为什么你实现了飞跃。原来这个飞跃不应该是科学家的贡献吗?你看现在反过来了。

而且GPT-4o又重复了这个老路。我们说现在GPT-4o了不起在哪呢?就是所谓叫多模态,多个大模型能够融合起来。但是所谓多个大模型,也不是每个大模型架构都不一样,架构很类似,只是任务不同,处理不同的事而已。

而且它用一个东西就是Transformer,甚至Transformer后面都是统一的语言,叫做token来解决问题。我在我们的科技特训营里就会讲得比较深一点。

那我们现在看Ilya Sutskever,他离开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什么?当然作为首席科学家,他希望在架构上有突破,从而带来先进的成果,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结果没想到每次性能提升都是工程突破,就是人家CTO的活,也是CEO的活,人要批准砸更多钱,上更多量,给更多资源。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结构都没太大变化。

OpenAI惊变!首席科学家突然离职!王煜全独家分析!

也就是说,这回GPT-4o还是一样,就是用了Transformer,用多模态就解决了以前大家觉得解决不了的多感官融合的问题,解决得如此漂亮,以至于现在人机互动的时候情绪都可以被感知,都可以被表达。它不光能知道我的情绪,而且它可以表达它的情绪,甚至这些情绪是随时可以调整的。

你看情绪和语言文字已经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了,那这种完美融合以前觉得很难,现在发现其实很简单,就是多模态同步训练就好了,就是用同样一个机制来处理,还是Transformer,结构没啥变化。如果你是首席科学家,你待得下去吗?

所以,Ilya的离职很有可能就是他发现未来的发展可能就是工程突破,因为工程突破造成了性能的明显提升,甚至涌现现象,科学家只能做解释,而不能做贡献。作为科学家,他肯定不想做解释,那只好换地儿再去做贡献去了。

你看这回OpenAI,一方面Ilya离职,另一方面CTO做演讲,推出了让人惊艳的GPT-4o,背后是有着这个世界运行的深刻原理的。

所以我们给大家讲科技产业都要讲原理,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科技特训营,一起来探索科技改变世界的原理。

另外做一个预告,6月24号到29号,我们会组织“前哨日本长寿科技考察活动”,我会全程陪大家一起赴日本考察,过程中会一起分析总结,还会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禅修方法。

详细活动信息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活动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朋友抓紧机会报名吧。

另外,今年是科技特训营8周年,创新地图的小伙伴们为大家准备了8周年福利,5月1号到5月31号,也就是这个月购买科技特训营会员,就可以获赠两个月学时。

心动不如行动,感兴趣的朋友抓紧时间扫描下方活动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加入,让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一起看懂未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