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登政府宣布采取新行動確定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

作者:全球技術地圖
拜登政府宣布采取新行動確定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

科技戰略

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宣布在美舊金山設立首個海外辦事處,并釋出五種開源模型的安全測試方法及結果摘要報告

據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5月20日消息,英國技術大臣米歇爾·多尼蘭宣布英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将在美舊金山設立首個海外辦事處。英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表示,本次開辦海外辦事處,将有利于美英人工智能安全合作,促進人才交流,加強英國與灣區實驗室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并且,英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同步釋出了對五種開源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測試方法與結果摘要,其中英國測試了人工智能模型網絡、化學、生物和代理能力以及安全保障有效性,評估了它們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

美國公布保護勞工免受人工智能風險的關鍵步驟

據白宮5月16日消息,美國勞工部就《關于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開發和使用的行政指令》制定一套關鍵原則,以保護勞工并確定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一席之地。具體原則為:以勞工賦權為中心;以合乎道德的方式開發人工智能;建立人工智能治理和人類監督;確定人工智能使用的透明度;保護勞工和就業權利;使用人工智能賦能勞工;支援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勞工;確定負責任地使用人工資料。這些原則僅是企業的指導架構,在人工智能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人工智能開發人員和雇主需根據自身情況來審查和定制最佳實踐。

拜登政府宣布采取新行動確定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

據白宮5月17日消息,在第46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之前,拜登總統簽署了一份關于美國南極地區政策的國家安全備忘錄(NSM)。通過NSM,美國的目标是:保護南極地區相對未受破壞的環境及其相關生态系統;保留并尋求獨特的科學研究機會;維護南極地區作為專用于和平目的的國際合作區域;確定南極地區生物資源和生态系統的保護和儲存。美國在南極地區擁有最大的科學計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代國家管理,其他聯邦科學機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及美國環境保護局也參與合作。拜登政府将與國會合作,繼續支援美國在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并維護美國在南極地區的廣泛利益。

美國防部宣布向澳洲South32公司撥款2000萬美元,增強美國内錳供應鍊

據美國防部(DoD)5月17日消息,DoD當日宣布通過“國防生産法案投資”(DPAI)計劃,向澳洲South32公司Hermosa 項目提供2000萬美元資助,推進亞利桑那州聖克魯斯縣電池級錳可持續生産。錳作為軍用和民用電池中的重要材料,DPA資金将使該公司能夠加快 Hermosa 項目進度,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傳遞錳礦。負責工業基礎複原力的代理副助理國防部長安東尼·迪·斯塔西奧 (Anthony Di Stasio) 表示:“這是DPA授予的第一個錳生産獎項,将極大降低美電池材料供應鍊進口依賴。”

資訊

美國谷歌公司釋出3D生成模型CAT3D,可快速生成3D内容

據品玩網5月20日消息,美國谷歌公司釋出3D生成模型CAT3D,可快速生成3D内容。CAT3D利用多視圖擴散模型,可以根據任意數量的輸入圖像和目标新視圖生成高度一緻的場景新視圖。此外,CAT3D不僅支援單圖像輸入,還能夠處理多圖像輸入,進而生成更加豐富和詳細的3D場景。谷歌表示,CAT3D生成的新視圖可以作為3D重建技術的輸入,實作從任何視點實時渲染3D表示,這對于虛拟現實、遊戲開發和建築設計等領域非常實用。

谷歌DeepMind推出評估人工智能模型危險程度的新架構

據Semafor網5月17日消息,美國谷歌公司旗下DeepMind部門推出一個評估人工智能模型危險程度的新架構,用于确定人工智能是否正在發展危險能力。DeepMind為四個領域設定了關鍵能力評級:自主系統、生物安全、網絡安全和機器學習研發。DeepMind指出,每當用于訓練模型的計算能力提高6倍,或者進行了3個月的微調,DeepMind就會對模型進行重新評估。在兩次評估之間,DeepMind将設計預警評估。DeepMind将與其他公司、學術界和立法者合作改進該架構,将于2025年開始使用這一工具。

生物

國研究團隊開發出可穿越血腦屏障的新型AAV載體,為大腦疾病基因治療帶來新選擇

據生物世界公衆号5月17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AAV基因治療遞送載體BI-hTFR1,通過與人血腦屏障中高表達的人轉鐵蛋白受體結合,能夠有效穿越血腦屏障,将這種AAV注射到表達人轉鐵蛋白受體的人源化小鼠的血液中,其進入大腦的水準遠高于FDA準許的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基因治療的AAV9,且高出40-50倍。該載體很有可能對人類患者有效,為更有效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艾滋病疫苗可在幾周内發揮作用

據中國科技網5月15日消息,美國杜克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艾滋病病毒(HIV)候選疫苗。該疫苗針對的是HIV-1外膜上的近膜外部區域,即使病毒發生突變,該區域仍保持穩定。針對HIV外膜中這個穩定區域的抗體,可阻止許多HIV流行株的感染。該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出強大的免疫激活作用,大多數血清反應映射到疫苗靶向的病毒部分,且僅兩次給藥就誘導了廣泛的中和抗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期刊。

複旦大學破紀錄複活“冰封”18個月人腦

據新智元公衆号5月18日消息,複旦大學科研團隊成功複活冷凍了18個月的人類大腦,打破了低溫技術領域記錄。該團隊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冷凍儲存方法MEDY,該方法會幹擾一個通常會導緻腦細胞死亡的路徑,進而能夠儲存各種腦類器官和人類腦組織且不會破壞神經細胞結構或功能,使解凍後的類器官在外觀、生長和功能上與從未冷凍過的同齡類器官非常相似。該成果是低溫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為改進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方法鋪平了道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ell Reports Methods期刊。

能源

日本議會通過15年期、192億美元大規模綠氫補帖法案

據Hydrogen Insight 5月18日消息,日本議會于5月17日通過《氫能社會促進法案》(Hydrogen Society Promotion Act),為本地生産和進口的低碳氫提供15年的補貼鋪平了道路。該法案規定日本經濟貿易産業省(METI)的自然資源和能源局将向任何類型的“低碳氫”認證供應商提供補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已承諾,根據該法案政府将出資3萬億日元(約192.4億美元)支援清潔氫推廣。這些補貼将針對每個具體項目單獨設定,隻要在2030年前開始供應,生産商就可獲得15年的補貼,但生産商必須承諾在15年支援期結束後再繼續供應10年清潔氫。每個項目還需要在日本為其氫(或衍生品)找到最終使用者才能獲得補貼資格。國際開發商可同時利用日本補貼和本國生産補貼。新法律需要在六個月内由日本政府正式頒布,法案頒布後将開始正式的項目遴選程式。

美國企業正在利用超算訓練核領域開源人工智能模型

據中核智庫5月17日消息,美國原子峽谷公司(Atomic Canyon)與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合作,利用後者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訓練一種專門服務于核工業的開源人工智能模型,目标是開源核術語,幫助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為核領域的高效資料導航、文檔索引、性能改進和節約成本提供強大工具。這将是為核資料和内容量身定制的首個人工智能模型。原子峽谷公司已利用美國核管會(NRC)數百萬份公開檔案,對其人工智能模型進行了訓練。該模型采用語句嵌入算法,能夠将書面語句轉換為數值表示,使人工智能可以掌握核術語并準确識别資訊,進而在資料搜尋和分析過程中防止出現“幻覺”和偏見。該模型能夠協助分析大量公共監管導則、檢查報告等檔案,幫助技術研發人員了解核安全和安保要求。原子峽谷公司将不會對該模型進行關于核設施設計或運作的敏感資訊訓練。

海洋

法國海軍用AI處理聲音信号探測敵艦艇

據參考消息網5月20日消息,法國海軍聲學解釋與偵察中心近日表示,正在與法國初創企業普雷利讓公司開展合作,借助AI技術對水下聲學信号進行分析。法國希望2024年底前在潛艇上測試該技術,并在2025年将其投入作戰部署。報道稱, 随着越來越多的艦艇配備大量被動聲學傳感器,需要分析的聲學資料量呈指數級增長,從2020年的1TB增加到2024年的10TB,預計2030年将達100TB甚至更多。在此背景下,需要借助創新技術AI對海量資料進行分析。

南韓HD現代集團投資菲律賓蘇比克船廠

據國際船舶網5月18日消息,南韓HD現代集團與美國私募股權公司(CCM)近日在菲聯合舉行了蘇比克船廠未來營運計劃釋出會。會上,HD現代集團簽訂了在蘇比克船廠租賃部分土地及裝置的合同。HD現代集團表示,通過與菲律賓政府的緊密合作,将蘇比克船廠打造成一個能夠制造海上風電底部結構、船舶分段,并提供船舶維修服務的海洋綜合園區(Maritime Complex)。

中國首個智能海上鑽采平台完成海上安裝

據國際船舶網5月18日消息,近日,大陸重達1.7萬噸的惠州26-6鑽采平台上部組塊精準與導管架完成對接,标志着大陸首個海上智能鑽采平台完成海上安裝。惠州26-6平台設計建造突出內建、複用、降本等核心理念,智能化裝置數量為傳統平台的3倍,占用空間卻減少1/3,生産效率提高約20%,每年可降低運維成本10%。該平台将通過智能生産、智能鑽井、裝置健康管理、智能安防、台風生産模式等一系列強大功能,将深藏海底的油氣輸送到陸地千家萬戶。

航空

歐洲飛彈集團與聯合軍備合作組織簽署合作協定,啟動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彈研發概念設計階段

據TheDefensePost網站5月18日消息,歐洲飛彈集團(MBDA)與聯合軍備合作組織(OOCAR)簽署合作協定,啟動為期3年的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彈研發概念設計階段。概念設計階段旨在選擇滿足歐洲國家需求的反高超聲速彈道飛彈攔截器概念,包括定義作戰場景、武器系統接口、建立應對各種威脅的聯合标準等。該攔截彈研發作為歐洲“高超聲速防禦攔截研究”(HYDIS2)項目的一部分,旨在計劃于2035年前開發出一種用于大氣層内的高超聲速彈道武器攔截彈。目前,該項目共有來自歐洲14個國家的19個合作夥伴以及20餘個分包商參與,并由MBDA進行合作協調。

北韓成功完成戰術彈道飛彈試射

據朝中社5月18日消息,北韓飛彈總局在東部海域成功進行新型戰術彈道飛彈試射任務。該飛彈采用北韓自研新型制導導航技術,将顯著提升打擊精準度和可靠性。同時,新型制導導航技術具備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特點,支援載體在複雜環境下自主完成導航和打擊任務,标志着北韓在飛彈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北韓表示,此次試射是北韓飛彈總局及其所屬國防科學研究所為提高武器系統技術的正常活動的一環。

航天

美國藍色起源公司重新開機“新謝潑德”火箭亞軌道載人飛行任務

據SpaceNews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藍色起源公司在德克薩斯州一号發射場成功發射“新謝潑德”号火箭,成功完成亞軌道載人飛行任務,标志着自2022年9月失敗以來首次重新開機亞軌道載人飛行任務。此次任務代号NS-25,搭載6名機組人員到達距地約106千米高度。太空艙最終成功着陸,但在下降過程中一個降落傘未完全充氣導緻展開故障。此次執行NS-25任務的機組人員包括:90歲前美空軍飛行員埃德·德懷特、風投公司梅森·安吉爾、軟體工程師肯·赫斯、退休會計師卡羅爾·夏勒以及法國商人西爾萬·希隆。

美太空軍釋出2024财年《資料分析、人工智能戰略行動計劃》報告

據美國行政政府網站5月16日消息,美太空軍釋出2024财年《資料分析、人工智能戰略行動計劃》報告。該報告支援太空軍4大工作重點及願景目标。其中,4大工作重點包括:一是完善體系範圍内的資料與人工智能治理;二是推進資料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文化建設;三是重新優化資料,推進分析工作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四是加強政府與行業合作。4個願景目标包括:一是在資料和人工智能活動之間建立統一的方法;二是發展一支技能娴熟的人員隊伍;三是推進研究和快速實驗;四是加強與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系。

印度對采用3D列印制造的PS4火箭發動機開展測試,将為提升其航天發射頻次提供支援

據空天動力瞭望5月17日消息,印度對采用3D列印制造的PS4火箭發動機開展測試。該發動機在測試中持續工作了665秒,采用擠壓模式,使用MMH/NTO雙組元推進劑,可用于印度PSLV火箭的一級姿控和上面級。該發動機的成功試車将為提升印度航天發射頻次以及載人航天發射能力提供支援。

新材料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開發出退役動力電池低成本高品質正極再生新政策,有望加快動力電池先進回收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據雙碳情報5月17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動力電池與系統研究部在退役動力電池的可持續回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突破現階段萃取-沉澱-煅燒複雜三步法工藝,基于可持續浸出和共沉澱的再生政策,提出一步法退役锂離子電池正極高品質再生方案和向下一代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轉變的新途徑。研究團隊利用共沉澱再生工藝,再生得到的三元氧化物正極可逆面容量達到2.73mAh/cm2,其性能超過目前商業三元正極材料。同時,退役動力電池正極可再生為低成本NASICON鈉電正極材料,能夠穩定持續運作1200圈,按照每月充電5次計算,該正極材料可以穩定運作20年。此外,團隊通過生命周期分析和技術經濟分析證明,使用再生材料組裝1kWh電池組的成本将分别降低21.65和41.67美金每千瓦時(分别降低38.3%和73.6%),并降低了對人類健康、生态系統品質和資源稀缺性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

先進制造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開發出3D列印矽酸鹽玻璃傳感器技術

據3dprinting網站5月19日消息,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先進的技術,能夠在光纖尖端直接3D列印矽酸鹽玻璃傳感器。新傳感器在測量有機溶劑濃度方面性能超越傳統塑膠傳感器,且尺寸極小,可以在一粒沙子大小的表面積上放置超過1000個。此外,研究人員還展示了納米光栅的列印技術,這為量子通信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該技術有望推動微流體裝置、MEMS加速度計和光纖內建量子發射器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并在制藥、化學、環境監測和醫療保健等行業帶來深遠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CS Nano》期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拜登政府宣布采取新行動確定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大陸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态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号,緻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号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