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家網約車平台赴港IPO 虧損收窄、飽和預警,網約車還能賺錢嗎?

作者:半兩财經

2024年開年以來,網約車平台出現“紮堆”沖刺港股上市現象。3月,如祺出行向港股IPO發起沖刺,4月,嘀嗒和曹操出行兩家先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北京青年報記者分析各家招股書發現,選擇在近期沖擊IPO,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23年出行行業複蘇,公司業績回暖。然而行業回暖的同時,風險也在浮現。多地政府釋出預警,加強管控,各省市相繼釋出網約車飽和公告,開網約車還能賺錢嗎?面對管控和行業内卷,網約車行業下半場又會走向何處?

三家網約車平台赴港IPO 虧損收窄、飽和預警,網約車還能賺錢嗎?

虧損是主旋律

網約車行業為何着急上市融資?分析三家的招股書,北青報記者發現,虧損是網約車市場的普遍現象。綜合來看,三家公司中曹操出行虧損最多,累計虧損近70億元。如祺出行次之,三年虧損超20億,但虧損率逐漸降低,且毛利率逐年提升。滴嗒出行雖然在整體上虧損,但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在2019年和2020年都實作了盈利。

網約車行業的毛利率并不高,三者對比之下,2023年曹操出行的毛利率為5.8%,實作首次由負轉正。與之相比,同樣于今年申請上市的如祺出行還在平衡線下掙紮,2023年毛利率為-7.0%。

根據招股書,這主要源于共享出行市場的激烈競争以及高昂的營運成本。為了搶占市場佔有率,各大平台紛紛采取補貼、優惠等措施吸引使用者,這導緻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同時,随着監管政策的趨緊和使用者對服務品質要求的提高,共享出行企業的營運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網約車公司怎麼賺錢?共享出行市場由網約車及順風車組成。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均依靠網約車發家。2021年—2023年期間,曹操出行分别實作收入71.5億元、76.3億元、106.7億元。公司絕大部分收入均由出行服務提供,截至2023年占收入比重達到96.6%。其順風車業務收入占比相對較少。而嘀嗒2014年首次推出的即為基于APP的順風車平台。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連續三年是中國順風車市場中唯一實作盈利的主要市場參與者,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經調整利潤淨額分别為2.3億元、0.8億元及2.3億元。

那麼,未來他們能盈利嗎?各家對此均不看好。曹操出行招股書也提到,自成立以來遭受重大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作或保持盈利。如祺出行稱除過往虧損之外,未來還将繼續産生虧損,原因有兩點:一是與司機服務費、第三方出行服務平台的服務成本及汽車服務站的成本有關的收入成本預期增加。二是公司正在加大對自動駕駛及Robotaxi營運服務的研發活動投入,研發開支預期增加。

為何融資?三家均表示,将提升技術能力、提升市場佔有率等。其中,嘀嗒出行還表示,将“尋求戰略聯盟和投資收購機會”。如祺出行則要在出行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投資及收購。曹操出行則表示,“融資需要償還來自三家銀行借款的本金和利息”。

繞不開的滴滴

近幾年,這幾家此前的“小出行平台”能夠迅猛發展,有賴于聚合平台如高德出行的市場佔有率提升,而這也與滴滴被監管的背景分不開。

2021年7月2日,網信辦釋出《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關于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公告稱,将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使用者注冊。2021年7月4日,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标準,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563天後,滴滴出行App在應用商店恢複上架。

2021年—2023年期間,曹操出行分别實作收入71.5億元、76.3億元、106.7億元,此前有報道顯示,曹操出行重度依賴聚合平台,來自聚合平台的訂單交易總額占比從2021年的43.8%增長至2022年的49.9%,并進一步激增至2023年的73.2%。

嘀嗒出行實作扭虧的時間點正巧是滴滴順風車下線的這一年。2018年4月,滴滴出行APP以1.14億的月活排名第一,嘀嗒出行以675.02萬月活占據第二。2018年8月,滴滴因平台安全問題默默下線其順風車業務,2019年11月才開始逐漸試點恢複順風車業務,目前滴滴順風車業務已全部恢複完成。而嘀嗒出行正是在滴滴順風車下線後訂單量突增。2018年訂單量同比增長104.20%,2019年同比增長270.50%。2019年,嘀嗒出行在中國順風車市場市占率達66.50%,排名第一。

多地釋出飽和預警

據此前報道顯示,4月29日,網約車監管資訊互動系統釋出了3月資料,資料顯示3月份共産生8.91億單,環比上升15%。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79.1萬本、車輛運輸證284.7萬本,同比分别上漲29.9%和26.5%。行業整體看,網約車市場正處于運力飽和、競争激烈的局面。去年以來,多地監管部門針對網約車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釋出預警,今年不少城市繼續釋出相關預警。

4月6日,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釋出風險預警,該市網約車市場運力已基本飽和,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4月中旬,溫州市交通運輸部門釋出資訊,2022年該市9000餘名新增持證駕駛員未實際上崗。4月19日,東莞交通運輸網提示,該市網約車司機接單量日益下降、工作強度增加,近八成車輛每天接單不足10單。5月初,遂甯市交通運輸局釋出預警,提醒當地拟從事網約車的人員,當地網約車運力已經飽和,謹慎入行……類似的預警數不勝數。

司機大量湧入,但是賺的錢卻沒有等比例增長。以曹操出行為例,2021年、2022年、2023年平均每月活躍司機分别為15.69萬人、23.36萬人、29.72萬人,交易總額分别為89.4/88.8/122.1億元。也就是說,2023年每月的活躍司機相比2021年增長了100%,但是交易額隻增長了不到40%。再看如祺出行,網約車服務的月均活躍司機由2021年的11.9千名增加至2022年的18.6千名,并進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36.8千名;出行服務的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1012.5百萬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币1249.8百萬元,并進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1814.1百萬元。也就是說,司機數2年間增長了300%還要多,但是收入之增長了180%,遠不及司機數量增幅。

三家網約車平台赴港IPO 虧損收窄、飽和預警,網約車還能賺錢嗎?

網約車合規問題何解?

對于網約車平台來說,合規是它們共同面臨的最大問題。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不合規是全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并透露在整個行業中,2023年的網約車平台平均訂單合規率約為67%。

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正式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了符合條件的私家車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式,才可從事網約車服務。暫行辦法中具體規定了“網約車三證”,即網約車營運方要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符合條件的車輛要從事網約車服務,需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網約車司機要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據工商資訊平台“愛企查”顯示,截至2024年4月24日,如祺出行共有41條行政處罰。其中罰款原因主要分為兩類:旗下提供服務的車輛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旗下計程車司機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等。

如祺出行招股書顯示,若車輛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相關當事人可被監管部門處以3000元-1萬元之間的罰款;從事網約車服務的駕駛員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可被監管部門處以200元-2000元之間的罰款。

根據嘀嗒的招股書,由于缺乏适用于網絡預約車服務的牌照,2020年至2022年9月期間,嘀嗒順風車平台累計收到57宗行政罰款,其中36宗已經撤銷。剩餘的21宗罰款金額從5000元到3萬元不等,總計約55萬元。

早在2023年7月,交通運輸新業态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就已對網約車及聚合平台公司進行約談。約談要求,針對網約車合規化,要求嚴把司機和車輛注冊關,加快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和車輛,聚合平台公司要嚴格核驗接入的網約車平台公司經營許可資質,督促網約車平台公司對駕駛員和車輛有關許可嚴格核驗把關,確定依法合規經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實習生/朱銀花 朱麗君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