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時捷三家中國經銷商聯合抗議,要求對虧損賣車提供補貼

保時捷三家中國經銷商聯合抗議,要求對虧損賣車提供補貼

界面新聞

2024-05-27 11:14釋出于北京界面新聞官方賬号

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銷量大跌後,保時捷中國與經銷商之間的沖突被擺上台面。界面新聞近日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在今年初保時捷中國經銷商大會上,新豐泰、百得利和美東集團三家保時捷中國經銷商對今年的銷售任務産生異議,且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這些經銷商投資人簽署協定的前提條件是,保時捷中國針對銷售新車的虧損予以賠償。其中,美東集團要求補貼到新車1個點毛利;百得利集團等經銷商依靠汽車流通協會發函,要求補貼4個點毛利。

一位熟悉汽車經銷商業務的人士向界面新聞解釋,去年受終端需求減弱和市場價格戰的影響,經銷商為達成年初銷量目标被迫虧損賣車。為彌補虧損和緩解現金流壓力,上述兩家經銷商在要求汽車廠家提供直接的補貼,使其新車銷售業務的毛利率回升到1%或者4%。

界面新聞查閱上述兩家經銷商集團2023年财報發現,2023年美東集團新車銷售業務毛利率下跌4個百分點轉負,降至-0.6%;百得利乘用車銷售毛利率由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度的0.2%。

但是,由于抗議的三家企業并非保時捷在華核心經銷商,其訴求沒有得到保時捷中國的及時回應。美東集團在全國擁有16家保時捷經銷商門店,多集中在二線及以下城市;新豐泰和百得利均約為5家,同樣在一線城市涉足不深。

更進一步的是,常年關注終端市場的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發帖稱,保時捷中國區在銷量大跌和車價跳水的背景下,為完成銷售任務選擇向經銷商壓庫存,雙方沖突徹底激化。經銷商以停止進車為武器,公開向德國總部要求,換高管給補貼。

一位接近保時捷中國的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由于與經銷商溝通的銷量目标和補貼協定未能達成一緻,保時捷中國市場的年度銷量目标至今未能确定。上述抱團抗議的三家小經銷商集團現在仍會少量進車,但隻願意接受好賣的車型。

有市場消息稱,5月保時捷中國陸續與各個經銷商集團逐一進行溝通。保時捷中國将為1000輛帕拉梅拉提供挑車倉儲支援,幫助優化經銷商庫存和現金流。另為平衡供需,保時捷中國将對調整2024年銷量計劃的可能性開展研判。

界面新聞了解到,保時捷德國總部已派遣一個調查團來到中國了解具體情況,預計将在今年8月确定最終的銷量任務和解決方案。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三家經銷商集團的補貼訴求不一定能得到滿足。保時捷中國最為看重的根基是寶愛捷、捷成等大型經銷商集團,而這些經銷商投資人目前保持沉默,與保時捷中國站在同一戰線。

寶愛捷是德國大衆集團旗下薩爾茨堡保時捷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華有18家保時捷門店,且多在一線城市布局;捷成集團于2001年将保時捷引入内地,目前在8個一線城市設立了21家保時捷銷售和售後服務網點。

傑蘭路總經理朱锴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指出,保時捷是具有品牌效應的汽車公司。話語權微弱的經銷商一旦與其關系陷入僵局,将有可能被收回部分售前和售後業務授權。以美東集團為例,這家以銷售豪華品牌為主的經銷商集團去年超過四成的新車銷售收入來自保時捷。

保時捷和經銷商的分歧不是第一次發生。2015年初,彼時陷入虧損泥潭的保時捷經銷商向廠商尋求補貼未獲得滿足,雙方在多次溝通後未能達成協定。而在同一時間發起抗議的寶馬經銷商,在拒絕提車後收到了寶馬集團提供的總計51億元的高額補貼。

朱锴告訴界面新聞,在銷量下行壓力下,即使是廠家補貼的“大禮包”也不一定能夠安撫經銷商的情緒。現在部分豪華汽車品牌放松了對于經銷商廠商方案金融滲透率的考核,允許經銷商有更大的自主權選擇想要合作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往往提供更高的返傭點數,一定程度上增加經銷商收入。

與面向大衆市場的汽車品牌相比,豪華汽車品牌本應該更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對抗周期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們能夠避開長期市場低迷造成的波動。被譽為汽車行業最能賺錢公司之一的保時捷也難以再用奢侈品的利潤率來賣車。

2023年保時捷在華銷量低迷,全年傳遞僅為7.93萬輛,是保時捷全球範圍内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傳遞量繼續下跌24%至1.63萬輛,同時營業利潤同比下滑三成至12.8億歐元。

盡管保時捷高層多次表态無意卷入中國市場的價格戰,但去年臨近中期改款的Taycan和換代的帕拉梅拉新車折扣率分别達到了20%和13%。并且,在今年産品更新後,保時捷整體車價上行,購車門檻提高。考慮到銷量任務壓力,經銷商對于新車折扣率回收動力更加不足。

朱锴向界面新聞指出,保時捷大力地降價促銷和清庫存,直接影響到二手車的保值率。而作為汽車消費市場的“奢侈品”,保時捷保值率的下滑将加重持币待購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釋出的相關報告顯示,保時捷仍為目前最保值的豪華汽車品牌,但其保值率從1年的83.1%同比下滑至76.7%。另據麥肯錫釋出的2024消費者洞察報告,約有接近一半的消費者不再願意為外資品牌支付溢價。

在銷量承壓和利潤下滑的雙重壓力下,已有保時捷經銷商選擇退網。今年3月,隸屬于捷成集團的保時捷中國第100家銷售網點廣州天環廣場門店已關店撤場。

事實上,今年是保時捷推出新産品最多的一年,該公司高層預計下半年中國市場有望回暖。在北京車展上,保時捷釋出了中國專屬的新款Taycan 4和起售價72.8萬元的全新純電車型MACAN,後者是保時捷購車門檻最低的電動車型。

不過,據界面新聞了解,保時捷中國并未将銷量增長的動力寄托在純電動MACAN上。這款車型給中國市場的全年配額僅有1000輛。

中國自主品牌正在通過新能源車型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4月豪華車零售銷量為20萬輛,同比下降12%,而4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豪華車型同比增長106.1%。AITO問界M9上個月銷量達到1.34萬輛,位居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首位,目前累計大定數量超過7萬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