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後記

作者:出版六家

2009年夏,在梅放先生提供傅宏星發現的梅光迪《文學概論》講義的條件下,我進入了梅光迪研究的領域。當時,經過對廢名、許君遠、喻血輪等人的研究,雖然我已經有了一些學術積累,但我認為梅光迪研究有着不同尋常的更高、更大的意義,它讓我更貼近學術本身抑未可知。在此後三四年的時間裡,梅光迪研究成為我的學術重心。

2010年5月,中華梅氏文化研究會在梅光迪的家鄉宣城正式成立,我有幸成為首批進階研究員,并會上大聲疾呼,倡議出版“梅光迪三書”:《梅光迪文存》《梅光迪年譜》《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

2011年初,在中華梅氏文化研究會主要上司梅學國、梅鐵山、梅放等宗親的幫助下,由我具體執行主編、樂黛雲教授作序的《梅光迪文存》一書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在《梅光迪文存》的基礎上,我提出了《中華梅氏文庫》的出版計劃,得到梅學國、梅放等宗親的響應、支援。事實上,《梅光迪文存》就是《中華梅氏文庫》的第一種。

《梅光迪文存》出版以後,我并未滿足于現狀,而是進一步挖掘文獻資料。在梅鐵山宗親提供資料的幫助下,整理、披露了梅光迪及其家族在宣統版《宣城梅氏宗譜》中的史料;同時,我又在國家圖書館發現梅光迪《文學概論》講義的另一個版本,并及時整理、公布出來。可以說,這些文獻資料的整理、披露工作,大大推進了梅光迪的研究程序。2012年,我編出了《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并編纂成《梅光迪年譜初稿》。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兩本書未能及時出版。2017年,在梅學國宗親的資助下,《梅光迪年譜初稿》在我當時的工作機關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出版。現在,又是在梅學國宗親的資助下,《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将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後記

《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

“梅光迪三書”是梅光迪研究的文獻保障體系,也是《中華梅氏文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雖然十多年前就編好了,但由于學術資料庫的不斷更新、完善,又有若幹民國文獻不斷增補進去了。本書主要收入民國時期的梅光迪研究資料,争取做到一網打盡(除了吳宓、胡适等人著作中的衆多不成文的零散材料)。為了更好地了解梅光迪從海外到大陸的“複出”,于是酌情選擇性收入宋晞、侯健、林麗月等人的文章(因為篇幅等原因,未收入侯健的《梅光迪、吳宓與學衡派的思想與主張》和沈松僑碩士論文中的章節)。對于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研究,則隻挑選少量具有新史料的文章。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難得一見的史料和論文,不便作為獨立的研究性文章收入,隻好将其中重要的材料和觀點,“編織”入《梅光迪逝世時史料摘編》《梅光迪的“複歸”——從台灣到大陸的重新評價》《梅光迪生平著作年表》等文。

本書在具體編選和整理過程中,得到過楊揚、段懷清、書同(徐艾平)、梅鐵山、梅放、許高渝、沈衛威等專家、學者的幫助和鼓勵,特在此表示感謝。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紀念在中華梅氏文化研究中,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梅元玺(元喜)宗親,我們特将本書主編挂在他的名下,以展現我們梅家後輩子孫的敬意、尊重和懷念。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進一步推動梅光迪和學衡派的研究,助力于新文化運動的研究,甚至能夠有益于今天重建文化自信的大業。如果梅光迪研究,今後取得了更深層次的學術成果,我希望在若幹年後,将有《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的續編問世。

2023年10月18日于桂子山東麓

《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後記

作 者 簡 介

《梅光迪研究資料彙編》後記

梅傑,筆名眉睫,1984年生,湖北黃梅人。研究現代文學、兒童文學、地方志。湖北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擔任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大獎複評委,榮獲中國好編輯(2014)、中國出版新星(2018)等稱号。著有《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廢名先生》《梅光迪年譜初稿》《童書識小錄》《豐子恺劄記——泛兒童文學随劄》《文學史上的失蹤者》《文人感舊錄》《黃梅文脈》《現代文學史料探微》《朗山筆記》,主編《中國兒童文學大視野叢書》《曹文軒論兒童文學》《喻血輪集》《梅光迪文存》《許君遠文存》《豐子恺兒童文學全集》《林海音兒童文學全集》《鄧文濱集》《绮情樓雜記》等。策劃出版《豐子恺全集》《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精品書系》(多語種版)《海豚學園》等大型書系。

責任編輯:鄭超

歡迎關注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衆号的所有内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請勿使用。

歡迎合作、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