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7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右腿骨折,心髒病的妻子日夜照顧。沒想到他卻給妻子寫了挽聯,妻子看後說: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作者:千金不及冰淇淋

1967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右腿骨折,心髒病的妻子日夜照顧。沒想到他卻給妻子寫了挽聯,妻子看後說: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久。

1967年,這一年不僅國家經曆了動蕩,著名學者陳寅恪的個人生活也遭遇了嚴峻的考驗。雙目失明,再加上右腿骨折的不幸,使得他的生活幾乎完全依賴于他那同樣身體不逢的妻子唐筼的悉心照料。唐筼雖然飽受心髒病的困擾,但她的堅韌和毅力支撐着這個家庭微弱的火焰。

一個冬日,陳寅恪的右腿在一次不慎的摔倒中折斷,這次事故不僅加劇了他的行動不便,也讓整個家庭的氣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唐筼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病情,還必須照顧好丈夫的起居。盡管外界的世界因政治動蕩而顯得格外冷酷,他們的家卻因為互相扶持而充滿了溫暖。

在随後的日子裡,盡管陳寅恪的視力再無恢複希望,他的學術工作并沒有是以停止。唐筼成了他的眼睛,她日複一日地為他閱讀檔案,整理筆記,甚至幫助他準備講座的内容。這段時間裡,陳寅恪依舊保持着與學界的交流,他的研究也是以得以持續。然而,生活的重壓和唐筼的病情讓這對夫婦的關系面臨了新的考驗。

唐筼每天早上五點準時起床,輕手輕腳地整理房間,準備早餐,不願意打擾到還在沉睡中的陳寅恪。她精心挑選陳寅恪需要閱讀的檔案和資料,小心地放在書桌的左側,以便他稍後能夠輕松地觸及。然後她會開始閱讀,一字不差地複述每一頁的内容,她的聲音清晰而平和,盡管她自己的心髒病讓她感到呼吸有些困難。

陳寅恪盡管不能看見,但他的聽覺變得異常敏銳,他能夠通過唐筼的聲音感受到她的疲憊與堅持。他知道,她在極力保持着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轉,而她自己的健康卻每況愈下。盡管如此,唐筼從未對他透露過半分苦楚,她總是以最堅強的面貌出現在他面前。

在這段艱難的時間裡,陳寅恪的學術研究成為了他們共同生活的重要支柱。每當陳寅恪沉浸在研究中,唐筼就會悄悄地坐在一旁,有時是幫他翻書頁,有時是記錄下他口述的筆記。他們倆在這種日常的交流中,逐漸建構了一個無言的了解和支援。唐筼的照顧讓陳寅恪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慰藉,而陳寅恪的執着于學術則給了唐筼堅持下去的動力。

随着時間的推移,陳寅恪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他開始撰寫一部關于中國中古史的重要論文,這項工作需要查閱大量的史料和文獻。唐筼盡管身體狀況日益不佳,仍然堅持陪伴他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她通過與圖書館員的通信,幫助他借閱到所需的珍貴資料,并耐心地為他讀出每一段重要的曆史描述。

有一次,陳寅恪在準備一個關于唐代政治變遷的講座時,因為一個曆史細節與資料描述不符感到困惑。唐筼見狀,不顧自己的病痛,親自前往圖書館查證資料。她整整忙碌了一天,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文獻。當她回到家中,雖然疲憊不堪,但看到陳寅恪因為這個曆史謎題得以解決而露出的滿意笑容,她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随着唐筼的心髒病情加劇,她開始頻繁感到胸口劇烈的疼痛。有一天晚上,當她準備睡覺時,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胸痛,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她靜靜地躺在床上,不願意叫醒已經熟睡的陳寅恪。她知道,如果自己的病情被他知道了,他一定會心痛不已。

這種默默承受的夜晚不勝枚舉,唐筼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但她的精神卻異常堅強。她不願讓陳寅恪為她擔心,更不願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負擔。她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忍受痛苦,隻希望能讓陳寅恪在有限的時間裡繼續他的學術研究,完成他的學術理想。

陳寅恪和唐筼 梅小西, 人民周刊, 2019

1967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右腿骨折,心髒病的妻子日夜照顧。沒想到他卻給妻子寫了挽聯,妻子看後說: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1967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右腿骨折,心髒病的妻子日夜照顧。沒想到他卻給妻子寫了挽聯,妻子看後說: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1967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右腿骨折,心髒病的妻子日夜照顧。沒想到他卻給妻子寫了挽聯,妻子看後說: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