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作者:千金不及冰淇淋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久。

1967年,这一年不仅国家经历了动荡,著名学者陈寅恪的个人生活也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双目失明,再加上右腿骨折的不幸,使得他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他那同样身体不逢的妻子唐筼的悉心照料。唐筼虽然饱受心脏病的困扰,但她的坚韧和毅力支撑着这个家庭微弱的火焰。

一个冬日,陈寅恪的右腿在一次不慎的摔倒中折断,这次事故不仅加剧了他的行动不便,也让整个家庭的气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唐筼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病情,还必须照顾好丈夫的起居。尽管外界的世界因政治动荡而显得格外冷酷,他们的家却因为相互扶持而充满了温暖。

在随后的日子里,尽管陈寅恪的视力再无恢复希望,他的学术工作并没有因此停止。唐筼成了他的眼睛,她日复一日地为他阅读文件,整理笔记,甚至帮助他准备讲座的内容。这段时间里,陈寅恪依旧保持着与学界的交流,他的研究也因此得以持续。然而,生活的重压和唐筼的病情让这对夫妇的关系面临了新的考验。

唐筼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轻手轻脚地整理房间,准备早餐,不愿意打扰到还在沉睡中的陈寅恪。她精心挑选陈寅恪需要阅读的文件和资料,小心地放在书桌的左侧,以便他稍后能够轻松地触及。然后她会开始阅读,一字不差地复述每一页的内容,她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尽管她自己的心脏病让她感到呼吸有些困难。

陈寅恪尽管不能看见,但他的听觉变得异常敏锐,他能够通过唐筼的声音感受到她的疲惫与坚持。他知道,她在极力保持着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而她自己的健康却每况愈下。尽管如此,唐筼从未对他透露过半分苦楚,她总是以最坚强的面貌出现在他面前。

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陈寅恪的学术研究成为了他们共同生活的重要支柱。每当陈寅恪沉浸在研究中,唐筼就会悄悄地坐在一旁,有时是帮他翻书页,有时是记录下他口述的笔记。他们俩在这种日常的交流中,逐渐构建了一个无言的理解和支持。唐筼的照顾让陈寅恪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而陈寅恪的执着于学术则给了唐筼坚持下去的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寅恪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他开始撰写一部关于中国中古史的重要论文,这项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唐筼尽管身体状况日益不佳,仍然坚持陪伴他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她通过与图书馆员的通信,帮助他借阅到所需的珍贵资料,并耐心地为他读出每一段重要的历史描述。

有一次,陈寅恪在准备一个关于唐代政治变迁的讲座时,因为一个历史细节与资料描述不符感到困惑。唐筼见状,不顾自己的病痛,亲自前往图书馆查证资料。她整整忙碌了一天,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献。当她回到家中,虽然疲惫不堪,但看到陈寅恪因为这个历史谜题得以解决而露出的满意笑容,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随着唐筼的心脏病情加剧,她开始频繁感到胸口剧烈的疼痛。有一天晚上,当她准备睡觉时,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胸痛,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她静静地躺在床上,不愿意叫醒已经熟睡的陈寅恪。她知道,如果自己的病情被他知道了,他一定会心痛不已。

这种默默承受的夜晚不胜枚举,唐筼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她的精神却异常坚强。她不愿让陈寅恪为她担心,更不愿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负担。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忍受痛苦,只希望能让陈寅恪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他的学术研究,完成他的学术理想。

陈寅恪和唐筼 梅小西, 人民周刊, 2019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