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昕然:在哥哥的家庭裡,隻有嫂子一個女主人。媽媽,你是客人

作者:秀語千尋
陶昕然:在哥哥的家庭裡,隻有嫂子一個女主人。媽媽,你是客人

我真是越來越欣賞演員陶昕然了。

她人間清醒得不是一星半點。

陶昕然的媽媽比較強勢,從對女兒的教育上能看出來。

陶媽是老師,她幾乎從不鼓勵女兒,打壓式教育,怕她驕傲,不夠努力了。

孩子考了98分,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表揚,然後希望孩子繼續加油。

陶媽媽直接問:那兩分怎麼丢的,為什麼不是滿分?

說起這些,陶昕然眼裡泛着淚花,小小的心靈裡,很少被媽媽認可過。

在媽媽看來,老師的孩子,你就必須比别人強,不名列前茅就是丢臉。

從小在這樣嚴苛的環境下成長,陶昕然比同齡人更加成熟,也倔強。

長大了,她終于可以主導自己的人生方向,比如,學表演,媽媽不同意,她偏要走這條路。

最後成功了。

陶昕然:在哥哥的家庭裡,隻有嫂子一個女主人。媽媽,你是客人

陶昕然的哥哥成家了,她了解媽媽的性格,便提前做說服:在我哥哥的家庭裡,隻有一個女主人,就是嫂子,媽媽,你是客人。

她表示:媽媽們将來在女兒或是兒媳婦的家庭裡面,真的隻能做客人。

她看得透徹,老人不要摻和兒女的小家庭,有些事堅決不能管,管來管去成仇人。

我們經常看到,婆媳之間有沖突,都是因為大家住在一個屋檐下,婆婆管得太多造成的。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法,兒女們需要,老人隻管幫忙就好,關于家庭有事情需要做出決定時,呵呵一笑,不要發表決定性意見。

不管是婆媳,還是别的關系,哪怕大家是一家人,某些時候,要分得清主次,要有邊界感。

通常,婆婆不願意對成立小家後的兒子放手,不适應他的小家裡有了個新的女主人。

兒子小家裡遇到什麼事,婆婆都想管管,如果媳婦做主,便會心裡不舒服。

這都需要有個适應的過程。

陶昕然:在哥哥的家庭裡,隻有嫂子一個女主人。媽媽,你是客人

婆媳之間,兩個大小女主人之間,不經意間總有着各種明争暗鬥,關于“權利”的掌控,媳婦不會聽之任之,大大小小的沖突就此産生了。

婆婆是傳統思想,把丈夫和兒子視為天,什麼都大包大攬,兒子的家事也是她的事。

老人操着好心,反而引起别人不滿,認為你過多幹涉,弄得生活不自在、不舒服。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比如,兒媳喊兒子給她倒洗腳水,比如,兒子幹家務看娃,再比如,兒媳睡懶覺,等等。

你視若無睹就可以了。婚姻是他們的,人家說了算。

婆媳之間要有邊界感,這一點,對整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

不越界,大家融洽相處,幸福生活自然會來。

陶昕然很有智慧,會處理家庭關系,她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