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手筆理财不分紅遭诟病,方大炭素緊急派發1.27億元

作者:國際金融報

自新“國九條”出台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分紅做了明确規定,賺錢多而分紅不達标的企業将會直接被ST處理,這對一些“鐵公雞”上市公司而言絕對是暴擊。這些年來憑借石墨電極漲價一躍成為石墨烯龍頭的方大炭素,就是其中一員。

繼方大特鋼後,又一家“方大系”上市公司調整分紅計劃。

5月13日,方大炭素公告稱,拟以今年第一季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确定的總股本扣減當日公司回購賬戶股份數量為基數,向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032元(含稅)。以目前股本測算,共計派發現金紅利1.27億元(含稅),占公司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的74.29%。同時,方大炭素還表示,今年共計派發的現金紅利總額計劃超過2億元。

但就在5月11日,方大炭素還不打算分紅,而是拟以不超過40億元的自有資金購買理财産品,是以遭到多數投資者诟病。截至5月14日收盤,方大炭素股價下跌0.39%,報5.17元/股,總市值208億元。

大手筆理财後緊急分紅

本次分紅計劃來得十分突然。早在4月2日披露的2023年年報中,方大炭素曾表示,公司拟定2023年度不進行現金分紅,不送紅股,也不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2023年原本将成為方大炭素不分紅的第三年。

據方大炭素方面回應,2023年未分紅的原因為:報告期内,公司使用自有資金2.8億元用于實施股份回購,回購金額視同現金分紅,以此計算公司2023年度現金分紅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報表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67.27%。公司未配置設定利潤累積滾存至下一年度,以滿足公司股份回購、日常經營等需求,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不過,随着其巨額理财計劃的披露,這一理由難以讓市場信服。5月11日,方大炭素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使用自有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理财産品。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内,将購買理财産品額度不超過40億元。

上述消息很快引發投資者關注,熱議點主要集中于——盡管方大炭素連續三年盈利且賬面資金充足,但其始終未有分紅計劃,反而大手筆購買理财産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公司持有貨币資金為61.91億元,同比增長96.42%,主要是報告期收到投資款增加所緻。

5月13日,方大炭素公布分紅計劃,公司拟以2024年第一季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确定的總股本扣減當日公司回購賬戶股份數量為基數,向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032元(含稅)。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總股本40.26億股,扣減同日回購專用證券賬戶持有的4957.74萬股為基數,共計派發現金紅利1.27億元(含稅),占公司2024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74.29%。2024年第一季度不送紅股,也不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另外,在當期盈利、累計未配置設定利潤為正,公司現金流可以滿足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方大炭素今年共計向全體股東派發的現金紅利總額計劃超過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屬于方大集團的方大特鋼也曾改口分紅,以應對監管問詢。3月29日,該公司被上交所問詢,要求公司就2023年度利潤配置設定預案中不分紅等問題補充披露。随後,方大特鋼調整分紅方案,拟現金分紅總額約為2.33億元。

關于上市公司為何突然選擇分紅,資深财經評論員皮海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響應分紅政策。4月30日,上交所正式釋出《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規則》等9項配套業務規則。其中提到,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為正值且母公司報表年度末未配置設定利潤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于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年均淨利潤的30%,且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5000萬元,将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新“國九條”同樣明确指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具體來看,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将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回購登出或成為上市公司響應分紅政策的另一大舉措。财經評論員、鲸平台智庫專家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政策引導下,由于回購登出等同于現金分紅,且可以避開紅利稅,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登出力度加大。另外,通過股份回購登出能夠提升股票價值,因而上市公司實施大額回購登出對股東也會更加友好。

主業不濟下以投資“自救”

根據官網資訊,方大炭素成立于1999年,後借殼海龍科技完成上市。作為石墨電極龍頭企業,公司主要從事石墨電極、塊狀炭磚、等靜壓石墨、核電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碳複合材料等的研制、生産與銷售。截至目前,公司擁有五家炭素制品生産基地,兩家石墨用原料研發生産基地、三家新材料研發生産基地等,已發展成為世界前列的優質炭素制品生産供應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産基地。

但受上遊原材料價格波動、下遊鋼鐵行業需求放緩的雙重影響,公司主營業績正出現下滑。财報資料顯示,2019年—2023年,公司分别實作營業收入67.51億元、35.39億元、46.52億元、53.2億元、51.32億元;實作歸母淨利潤20.16億元、5.47億元、10.85億元、8.4億元、4.16億元。

尤其是2023年,公司在營收同比下滑3.54%的基礎上,歸母淨利潤卻下降過半;銷售毛利率也同比下降6.8%,滑落至19.65%,創下近十年來新低。今年一季度,方大炭素業績繼續下探,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3.88億元,同比增長3.15%,歸母淨利潤1.71億元,同比下降22.65%。

這背後是行業業績普降的縮影。2024年3月,中國炭素行業協會官方網站釋出《2023年中國炭素行業會員企業經濟名額完成情況》。根據經濟名額完成情況統計,在銷售收入方面,炭素行業銷售收入達到389.64億元,同比下降11.14%;利潤總額為17.22億元,同比下降54.06%。

在主營業務持續乏力的背景下,方大炭素也開啟了“投資業務”。據公開資訊,2019年—2021年,方大炭素計劃購買理财産品的自用閑置資金額度超過180億元。2023年,方大炭素還計劃用不超過30億元自有資金購買理财産品,不超過20億元自有資金用于證券投資。

在投資收益方面,方大炭素2023年共計實作1.52億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産在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為1453萬元。另外,公司持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産12.97億元,股票、私募基金、其他類金額分别為5.87億元、3.09億元、4.01億元。

關于上市公司大規模參與理财産品是否合理,郭施亮表示,這有利于提升資金流動性,但若發生理财産品兌付風險,或出現違約問題,将會對上市公司構成沖擊影響。影響大小則取決于參與理财的規模與比例。

在主營業務之外,熱衷于投資是“方大系”上市公司的一大共性。以同屬于方大集團的方大特鋼為例,2019年—2023年,方大特鋼計劃使用總計不超過150億元額度的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财産品。

不久前,方大特鋼的理财産品投資出現大額虧損。4月8日,方大特鋼公告稱,因信托産品淨值虧損1.2億元(未經審計),預計将對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歸屬淨利潤産生較大影響。最新财報中,方大特鋼今年一季度實作歸母淨利潤9341.50萬元,同比下降27.95%。

皮海洲分析稱,上市公司熱衷于投資理财離不開兩個原因:一是主業不濟,二是投資虧損難以追責。盡管投資理财由上市公司自主決定,但有必要予以規範。尤其是主業不振的公司,一旦将大量資金進行投資理财,不僅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繼續發展,而且一旦面臨投資虧損,還将加劇上市公司的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