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作者:阿華曆史說

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産黨人,其中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一批熱血青年懷揣着救國救民的理想,高舉反對腐朽統治的旗幟,投身到推翻滿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偉大事業中。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知識分子,也有普通百姓,甚至還有一些曾經效忠清朝的舊軍閥。但是,誰能想到,在這些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中,竟然還隐藏着一些未來的共産黨人?而且,他們中的兩人更是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在革命洪流中摔打出來的共産黨人到底是誰?他們又經曆了怎樣的曲折人生曆程?讓我們一探究竟。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辛亥革命前的萌芽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中國社會就醞釀着一股強大的變革力量。西方列強的入侵,加之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使得廣大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之中。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醒覺,呼籲推進思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潮流方興未艾。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首批倡導民主思想的先驅者中,有不少後來加入了共産黨,投身于更為徹底的革命事業。如藍公武、田豐、吳玉章等人,他們早年就加入了光複會、同盟會等秘密革命社團,積極參與反清複明的運動。尤其是在1905年之後,随着辛亥革命的導火線日漸引燃,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投身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鬥争中來。

與此同時,一些有志之士還在軍隊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如原籍安徽的共産黨員劉少白,1908年考入山西大學讀書,學成後任縣官。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他剪掉辮子,上街貼智語,參加了山西的革命活動。陝西人楊明軒也于1909年入讀西安府中學堂,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曾參加學生隊維持街頭治安。而朱履先則更是一名舊軍閥,辛亥革命前,他任新軍營長,駐防南京。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這些懷揣着進步理想的青年學子、教師、地主紳士和舊軍人等,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是在彼時的特殊環境下,被喚醒了民族自尊心,慢慢覺醒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的政治覺悟。盡管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出身背景不盡相同,但都燃起了反對滿清統治、推翻舊制度的幹勁和決心。這無疑為即将到來的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心理準備群組織鋪墊。

辛亥革命期間的身影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掀開了推翻腐朽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序幕。作為革命先鋒,一批早年就樹立了民主思想的進步分子紛紛挺身而出,成為這場轟轟烈烈大革命的中堅力量。

在武昌首先打響革命的号角之後,全國各地随之相繼響應,掀起了一股推倒滿清的洶湧革命浪潮。在這場風雲變遷的大潮中,不少後來成為共産黨人的革命者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比如在武昌起義的組織和策動上,朱履先起到了關鍵作用。作為清王朝駐守南京的新軍營長,他在萬分危險的環境下,率部響應了武昌起義的号召,并親自指揮部隊攻打了保皇軍大學營雨花台。而藍公武則積極支援了北方各地的起義,直接參與策動了灤州、天津等地的獨立運動。

1911年4月,時年25歲的林伯渠就前往廣州,參加了著名的黃花崗起義。盡管這次起義最終失利,但卻慷慨陳詞,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導火索。林伯渠随後傳回湖南,在新軍和巡防營中從事宣傳工作,為推動湖南獨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與此同時,身在國外的一些留學生也聞訊趕回國内,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如遠在法國的徐特立得知大事件發生後,連夜傳回長沙,約集一些進步教員到處演講,呼籲支援革命。他很快就被選為湖南省臨時議會副議長,成為最早響應起義的湖南人之一。

在各地獨立運動相繼成功後,統一全國、推翻滿清政權已成為當務之急。這時,一些共産黨人更是扮演了關鍵的組織者和軍閥角色。四川獨立後,吳玉章曾任四川防軍指揮統領,以武力維護革命政權。而田豐此時也擔任了四川軍政府的一員。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總的來說,在這場偉大的辛亥革命中,不少後來成為共産黨人的革命者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有的人發動群組織了起義,有的人擔任重要的軍政要職,還有的人則從事宣傳鼓動。正是他們這批人,在艱難的環境下,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投身革命,才最終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統治,實作了中華民族幾百年來反對外來侵略和内部壓迫的夙願。

震旦民國初期的新職務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辛亥革命的勝利并沒有就此為中國帶來民主自由,相反,接下來的一段時期,中國陷入了一片混亂。由于缺乏有力的中央集權,加之列強的幹涉,各地軍閥割據一方,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

在這風雲詭谲的年代,一些參與過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開始扮演新的角色。部分人被革命政府委以重任,出任軍政要職;另一部分人則加入了不同的軍閥陣營,在那些動蕩年代摸爬滾打。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林伯渠在1920年曾被孫中山政府聘為大元帥府參議,可謂是革命政府的重要人物。而藍公武這位老資格革命家,則于1923年後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校任教,從事學術工作。

相比之下,朱履先的經曆就更加曲折動蕩。革命勝利後,他一度升任陸軍第二師團師團長,成為重要軍閥。但很快他就加入了段祺瑞的直皖方面軍,與孫中山的廣東軍閥集團對抗。旋即,朱履先又轉投到精忠幫,追随汪精衛、唐繼堯等人的旗幟。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與朱履先類似,李錫九在辛亥革命後任國會衆議院議員,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在當時動蕩的政局中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1930年,他不得不加入閻錫山麾下,出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主任一職。

田豐在四川獨立後,本已出任過四川軍政府重要職務。但很快,他就被迫流亡,經曆了漂泊無家的生活。直到抗日戰争時期,他才重新卷入革命運動,出任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委員等職。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吳玉章在辛亥革命期間扮演了重要軍閥角色,曾任四川防軍統領,後來也難免遭到戰亂的摧殘。據說,吳玉章在那些年裡家園被毀,妻子和幾個兒子都相繼去世。這位老革命家的遭遇,正說明了當年環境的殘酷。

可以說,在民國初期的動蕩年代,這些參與過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經曆了人生的重重坎坷。有的曾一度位居要職,但最終被卷入軍閥混戰;有的則淪為漂泊流浪,家破人亡;還有一些人不得不追随不同的軍閥陣營周旋,生存維艱。這些坎坷的經曆,無疑讓他們對民主自由的向往更加渴求,為日後加入共産黨、投身新的革命事業打下了思想基礎。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奮鬥曆程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但并未能真正實作民主自由。相反,中國陷入了一片軍閥混戰的危機。正當廣大人民群衆再次陷入深重苦難之時,一股新的力量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嶄露頭角——那就是馬克思列甯主義。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一批參與過辛亥革命的進步分子,在動蕩年代中受到了共産主義思想的熏陶和啟迪,漸漸覺醒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為推翻舊秩序,建立新中國而不懈奮鬥。

率先加入中國共産黨的,是藍公武和田豐。1921年,他們在上海親身見證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藍公武随後回到北京,開展黨的組織發展工作。而田豐則常年在陝西一帶活動,發展黨員,宣傳馬克思主義。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1922年,在黨的介紹下,李錫九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這位老革命家開始在家鄉河北安平縣從事黨的建設。1923年,他回到安平,按照黨的訓示,大力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工作。

次年,吳玉章在上海接受了共産黨員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随後的幾年裡,他積極從事黨的宣傳工作,負責發行黨的機關報《導報》。吳玉章曾在成都主持召開了四川省代表大會。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與此同時,更多的辛亥革命參與者也紛紛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的行列。1925年,林伯渠在廣州入黨;1926年,徐特立在長沙加入黨組織;1929年,劉少白在河北Plains等地推廣馬克思主義,發展黨員。

這些老一輩革命家加入共産黨後,進一步堅定了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他們從此過着秘密潛伏、地下工作的生活,付出了巨大犧牲。徐特立曾被捕入獄,林伯渠長期從事秘密鬥争。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進入30年代,中國内戰陰雲密布,國共雙方發生多次軍事沖突。一些老共産黨員更是直接參加了這些戰役。如藍公武曾參加平江起義,受到殘酷鎮壓;朱履先則在第四次國共内戰中率領紅軍奮戰。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越來越多的共産黨員集中到延安、陝北根據地,投身到抗日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中。林伯渠、吳玉章等人在這一時期都加入了延安的抗日力量,經曆了一段峥嵘歲月。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總的來說,這批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一輩革命家,在加入中國共産黨後,經曆了一段峥嵘歲月,付出了巨大犧牲,為最終實作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在黨上司下,從地下工作、遊擊戰争,一直戰鬥到最後的全國解放。這一悲壯曆程,彰顯了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

開國元勳的最高榮譽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經過長期的遊擊戰争和正面戰場作戰,中國共産黨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應運而生,标志着中華民族從此踏上了獨立自由的大道。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曆程中,一批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一輩革命家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經曆了辛亥的轟轟烈烈,又親身見證了共産黨的誕生,更是為奪取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些人更是受到最高的嘉獎和賞識。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舉行閱兵典禮,彰顯了新中國的武裝力量。在這場盛大的閱兵式上,藍公武、朱履先兩位老一輩革命家被授予了最高榮譽——開國上将軍銜。這不僅是對他們在革命戰争中傑出貢獻的肯定,也代表着全國人民對于他們革命功勳的敬重。

此前的1949年10月1日,朱履先還曾擔任新中國第一個國慶閱兵的總指揮。作為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軍閥,朱履先後來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并一直效力于人民軍隊,為奪取解放戰争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除了朱履先和藍公武之外,林伯渠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獲得了相當高的軍銜。1955年,他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将軍銜,是當時僅有的12位開國上将之一。林伯渠不僅參與了辛亥革命,還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擔任過重要指揮職務。

田豐則被授予少将銜位,獲此較高軍銜的原因是他在延安整風運動中表現優異,受到黨組織的嘉獎和賞識。除此之外,吳玉章、劉少白等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曾獲得相當高的軍政職務。

參加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兩人成為開國元帥,一人成為開國大将

這些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共産黨人能獲得如此崇高的榮譽,不僅是對他們革命功勳的最高肯定,也反映出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高度器重和信任。從激蕩的革命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們經曆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曆程。

正是有了這一代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苦奮鬥,中國人民才終于實作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做主的夙願。他們為之浴血奮戰的目标,就是讓中華民族從此重新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新中國的成立,标志着一個充滿希望的新紀元開啟。是以,這批辛亥革命時期的共産黨人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和最高的賞識,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