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作者:阿华历史说

参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产党人,其中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一批热血青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高举反对腐朽统治的旗帜,投身到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事业中。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知识分子,也有普通百姓,甚至还有一些曾经效忠清朝的旧军阀。但是,谁能想到,在这些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些未来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们中的两人更是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在革命洪流中摔打出来的共产党人到底是谁?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人生历程?让我们一探究竟。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辛亥革命前的萌芽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社会就酝酿着一股强大的变革力量。西方列强的入侵,加之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得广大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一批有识之士开始醒觉,呼吁推进思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潮流方兴未艾。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首批倡导民主思想的先驱者中,有不少后来加入了共产党,投身于更为彻底的革命事业。如蓝公武、田丰、吴玉章等人,他们早年就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等秘密革命社团,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运动。尤其是在1905年之后,随着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日渐引燃,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来。

与此同时,一些有志之士还在军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原籍安徽的共产党员刘少白,1908年考入山西大学读书,学成后任县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他剪掉辫子,上街贴标语,参加了山西的革命活动。陕西人杨明轩也于1909年入读西安府中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曾参加学生队维持街头治安。而朱履先则更是一名旧军阀,辛亥革命前,他任新军营长,驻防南京。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这些怀揣着进步理想的青年学子、教师、地主绅士和旧军人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是在彼时的特殊环境下,被唤醒了民族自尊心,慢慢觉醒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政治觉悟。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出身背景不尽相同,但都燃起了反对满清统治、推翻旧制度的干劲和决心。这无疑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组织铺垫。

辛亥革命期间的身影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掀开了推翻腐朽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序幕。作为革命先锋,一批早年就树立了民主思想的进步分子纷纷挺身而出,成为这场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中坚力量。

在武昌首先打响革命的号角之后,全国各地随之相继响应,掀起了一股推倒满清的汹涌革命浪潮。在这场风云变迁的大潮中,不少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革命者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比如在武昌起义的组织和策动上,朱履先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清王朝驻守南京的新军营长,他在万分危险的环境下,率部响应了武昌起义的号召,并亲自指挥部队攻打了保皇军大本营雨花台。而蓝公武则积极支持了北方各地的起义,直接参与策动了滦州、天津等地的独立运动。

1911年4月,时年25岁的林伯渠就前往广州,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尽管这次起义最终失利,但却慷慨陈词,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导火索。林伯渠随后返回湖南,在新军和巡防营中从事宣传工作,为推动湖南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与此同时,身在国外的一些留学生也闻讯赶回国内,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如远在法国的徐特立得知大事件发生后,连夜返回长沙,约集一些进步教员到处演讲,呼吁支持革命。他很快就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成为最早响应起义的湖南人之一。

在各地独立运动相继成功后,统一全国、推翻满清政权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时,一些共产党人更是扮演了关键的组织者和军阀角色。四川独立后,吴玉章曾任四川防军指挥统领,以武力维护革命政权。而田丰此时也担任了四川军政府的一员。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总的来说,在这场伟大的辛亥革命中,不少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革命者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的人发动和组织了起义,有的人担任重要的军政要职,还有的人则从事宣传鼓动。正是他们这批人,在艰难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投身革命,才最终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实现了中华民族几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夙愿。

震旦民国初期的新职务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就此为中国带来民主自由,相反,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由于缺乏有力的中央集权,加之列强的干涉,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风云诡谲的年代,一些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开始扮演新的角色。部分人被革命政府委以重任,出任军政要职;另一部分人则加入了不同的军阀阵营,在那些动荡年代摸爬滚打。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林伯渠在1920年曾被孙中山政府聘为大元帅府参议,可谓是革命政府的重要人物。而蓝公武这位老资格革命家,则于1923年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从事学术工作。

相比之下,朱履先的经历就更加曲折动荡。革命胜利后,他一度升任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成为重要军阀。但很快他就加入了段祺瑞的直皖方面军,与孙中山的广东军阀集团对抗。旋即,朱履先又转投到精忠帮,追随汪精卫、唐继尧等人的旗帜。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与朱履先类似,李锡九在辛亥革命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在当时动荡的政局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30年,他不得不加入阎锡山麾下,出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主任一职。

田丰在四川独立后,本已出任过四川军政府重要职务。但很快,他就被迫流亡,经历了漂泊无家的生活。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他才重新卷入革命运动,出任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期间扮演了重要军阀角色,曾任四川防军统领,后来也难免遭到战乱的摧残。据说,吴玉章在那些年里家园被毁,妻子和几个儿子都相继去世。这位老革命家的遭遇,正说明了当年环境的残酷。

可以说,在民国初期的动荡年代,这些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经历了人生的重重坎坷。有的曾一度位居要职,但最终被卷入军阀混战;有的则沦为漂泊流浪,家破人亡;还有一些人不得不追随不同的军阀阵营周旋,生存维艰。这些坎坷的经历,无疑让他们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更加渴求,为日后加入共产党、投身新的革命事业打下了思想基础。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统治,但并未能真正实现民主自由。相反,中国陷入了一片军阀混战的危机。正当广大人民群众再次陷入深重苦难之时,一股新的力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崭露头角——那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一批参与过辛亥革命的进步分子,在动荡年代中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启迪,渐渐觉醒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旧秩序,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

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蓝公武和田丰。1921年,他们在上海亲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蓝公武随后回到北京,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而田丰则常年在陕西一带活动,发展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1922年,在党的介绍下,李锡九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老革命家开始在家乡河北安平县从事党的建设。1923年,他回到安平,按照党的指示,大力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工作。

次年,吴玉章在上海接受了共产党员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的几年里,他积极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负责发行党的机关报《导报》。吴玉章曾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四川省代表大会。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与此同时,更多的辛亥革命参与者也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1925年,林伯渠在广州入党;1926年,徐特立在长沙加入党组织;1929年,刘少白在河北Plains等地推广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

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加入共产党后,进一步坚定了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他们从此过着秘密潜伏、地下工作的生活,付出了巨大牺牲。徐特立曾被捕入狱,林伯渠长期从事秘密斗争。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进入30年代,中国内战阴云密布,国共双方发生多次军事冲突。一些老共产党员更是直接参加了这些战役。如蓝公武曾参加平江起义,受到残酷镇压;朱履先则在第四次国共内战中率领红军奋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集中到延安、陕北根据地,投身到抗日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林伯渠、吴玉章等人在这一时期都加入了延安的抗日力量,经历了一段峥嵘岁月。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总的来说,这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历了一段峥嵘岁月,付出了巨大牺牲,为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党领导下,从地下工作、游击战争,一直战斗到最后的全国解放。这一悲壮历程,彰显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开国元勋的最高荣誉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经过长期的游击战争和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踏上了独立自由的大道。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一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一辈革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经历了辛亥的轰轰烈烈,又亲身见证了共产党的诞生,更是为夺取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人更是受到最高的嘉奖和赏识。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阅兵典礼,彰显了新中国的武装力量。在这场盛大的阅兵式上,蓝公武、朱履先两位老一辈革命家被授予了最高荣誉——开国上将军衔。这不仅是对他们在革命战争中杰出贡献的肯定,也代表着全国人民对于他们革命功勋的敬重。

此前的1949年10月1日,朱履先还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个国庆阅兵的总指挥。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军阀,朱履先后来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一直效力于人民军队,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除了朱履先和蓝公武之外,林伯渠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获得了相当高的军衔。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是当时仅有的12位开国上将之一。林伯渠不仅参与了辛亥革命,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过重要指挥职务。

田丰则被授予少将衔位,获此较高军衔的原因是他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表现优异,受到党组织的嘉奖和赏识。除此之外,吴玉章、刘少白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曾获得相当高的军政职务。

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两人成为开国元帅,一人成为开国大将

这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们革命功勋的最高肯定,也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高度器重和信任。从激荡的革命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正是有了这一代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才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夙愿。他们为之浴血奋战的目标,就是让中华民族从此重新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纪元开启。因此,这批辛亥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获得了无上的荣耀和最高的赏识,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