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作者:直新聞

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對法國的通路,這是繼2014年、2019年後習近平主席第三次訪法。5月7日,在漫天風雪之中,中法兩國上司人登上了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比利牛斯山脈。習近平主席及夫人需從巴黎先飛一個半小時許到塔布-盧爾德-比利牛斯機場,再坐上一個小時的車上山。這是對去年廣州松園“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回響,此地是馬克龍總統外祖父母的故鄉。馬克龍總統在自己最喜愛的餐廳“牧羊人的腳步”(L’Etape du Berger),招待習近平主席品嘗法國奶酪。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當地時間5月7日,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特别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來到法國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通路。圖源:新華社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2023年4月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廣州市松園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中法元首共聽古琴演奏《高山流水》。圖源:新華社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也喜歡吃法式奶酪、面包,還喜歡喝咖啡,看足球,197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在出席聯合國大會後,返程途經巴黎,特意買下100個法式牛角面包送給當時留法的同學,這是法蘭西歲月留在他身上的痕迹。1920年到1926年期間,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并于1923年在巴黎加入旅歐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

從16歲到21歲,是一個人從少年成長為青年的重要階段,而這個時期的鄧小平在歐洲文明的心髒地帶度過。1920年代的法國,共産主義運動日趨高漲,僅僅《共産主義宣言》就被翻譯為30多種語言。因而,鄧小平對于不同社會制度的優缺點都有切身的感受,這也對其日後的思想産生了重要的影響。旅歐共青團的機關刊物《少年》創刊後,在周恩來的指導下,剛滿18歲的鄧小平開始參與編輯工作,由于鄧小平的印刷技術特别好,還被當時的旅歐青年團成員們稱為“油印博士”。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1924年7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區第三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在法國巴黎合影。前排左四為周恩來,後排右三為鄧小平。圖源:新華社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鄧小平(鄧希賢)當年在法國的居留登記卡和工作檔案卡,攝于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 圖源:新華社

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及“中國共産黨老一代上司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人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由于這個原因,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法國的曆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着我”。

因而習主席對于法國文化的興趣實際上也是一種曆史牽絆。此次通路中習近平主席則将中文翻譯的法國小說作為禮物,送給馬克龍總統,包括:《九三年》《包法利夫人》《紅與黑》《高老頭》等,而且這份書單還是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前夕特别提出的。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法期間,法方準備的國禮是一本1688年的《論語導讀》法文翻譯手抄本,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從風起雲湧時代的共産主義運動中走來,那個左手拿着牛角面包,右手拿着印刷工具的18歲少年,成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程序最重要的人,他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而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了中國,也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而在這場春天的故事裡,法國的角色依然重要。在深圳東部的排牙山腳下,坐落着灰白色的建築群,兩條長長的防波堤從建築群左右兩側的岸邊伸展出,像兩隻有力的臂膀,擁抱着一大片碧藍的海水。這裡就是大亞灣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不僅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标志性工程。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大亞灣核電站基地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中法合作建設的廣東台山核電站。

1978年12月,中方宣布引進法國核電技術和裝備,1982年,國務院準許采用法國核電技術和裝備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由此開啟了中法核電科技工作者通力合作,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曆程。中方在引進全套法國核電工程裝備和建築材料的同時,還邀請以法方為主的一大批國際核電工程專家,莅臨大亞灣核電建設基地,現場指導工程建設。經過約7年奮戰,大亞灣核電站終于建成。

為做好大亞灣核電站建成投産後運作工作,中方派出100多名技術人員赴法接受教育訓練,那時候的教育訓練采用“影子教學”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一名中國學徒像影子一樣跟着一位法國師傅,從核電站運作、維修到管理知識和經驗。從“油印博士”到“影子學徒”,法國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似乎一直有着千絲萬縷的連接配接。

而法國的企業界對于廣東的發展,一直保持着高度敏銳的觸覺和看準時機的積極參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前執行副總裁馬識路在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大亞灣核電站項目技術經理。馬識路說:“當我1980年代來到中國時,我先是到了深圳,當時是為了談在深圳建造核電站的合同。當時正值深圳開始建立經濟特區,是以我能夠見證中國的發展。首先是通過經濟特區,然後是港口城市,最後是整個中國”。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法國企業界對于趨勢的判斷準确又果斷,進入新時代,法國企業在廣東的布局,轉向新能源汽車、網際網路、大資料等領域,包括在深圳落成的空中客車(中國)創新中心、法國佛吉亞公司智能座艙營運中心、法國法雷奧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全球研發中心等。擁有百年發展曆史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對于未來5年銷售額将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長率非常有信心,該企業表示深圳擁有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基礎。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價值構成中約有30%來自資訊産業,這可以與深圳的電子資訊技術産業進行有效銜接。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法國制藥商賽諾菲巴斯德在深圳的工廠。

法資企業來粵布局的背後,折射出法國與廣東十分密切的經貿關系。在目前中國對法貿易總額中,廣東占到約五分之一。去年馬克龍總統訪華時也帶了一批法國企業巨頭,包括法國電力公司、空客、阿爾斯通、威立雅等。西方媒體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程序是人類曆史上最快的城市擴張——一個1979年還是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轉變成了全球經濟超級大國的制造業中心地帶,而一系列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仍在進行中,包括交通、能源、供水以及電信網絡等。而法國企業就是巨變的見證者、參與者。

廣東與法國的聯系也在街頭巷尾的煙火氣裡,在早茶時光裡,鄧小平喜歡吃的法式奶酪現在最快48小時,就能端上中國人的餐桌。這背後就是中法兩國共同打造的“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鍊條快速協同機制,包括空中報關機制,冷鍊物流體系,中法在農業食品方面的合作空間也在不斷拓展。本次中法兩國元首會見,中法雙方達成的4份聯合聲明、18項部門間協定,農業相關領域合作也占比較大。

奶酪、牛角包和中法往事丨特稿

法國大酒窖集團波爾多分公司首席釀酒師和技術總監文森·卡紹在酒窖取酒品嘗。圖源:人民日報

有些西方媒體稱,法國在歐盟内部是主張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調查的代表,而中國目前也對法國葡萄酒發起了調查,這說明中法的經濟合作也存在挑戰。但國際經貿本來就是瞬息萬變,在商言商的解決經貿中的争議性問題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強調的是經濟合作不應被地緣政治裹挾,這也是中國對法國強調“戰略自主”的内涵。

遙想17世紀,歐洲刮起“中國風”(chinoiserie),中國的瓷器、絲綢、漆器、折扇、陽傘、象牙制品、甚至是轎子,都在歐洲大行其道。當時法國則通過制造lachinage(“中國式的”)物品成為歐洲風尚的引領者,正如尼古拉斯·布萊尼在《巴黎指南》裡面所說的那樣,法國制造的lachinage(“中國式的”)物品成為全歐洲追逐的目标。可見博采衆長、為己所用、而後青出于藍勝于藍,是中法兩國人民都很擅長的事,把它用在處理經貿問題上也極為适合。

來源丨“趨勢捕捉”微信公衆号

作者丨段曉卿,深圳衛視直新聞進階主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