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五運·大咖談①|暨大體院運動訓練系主任吳延年:應推動大灣區培育自己的賽事、球隊、球迷

作者:王琦 785

編者按: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将于2025年11月9日-21日在粵港澳三地舉行。這是粵港澳三地承辦的大陸規模最大、水準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為充分利用廣交會這一國際化平台及其“超級流量”效應,5月1日,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主辦、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承辦的體育産業新質生産力發展圓桌對話成功舉行。圓桌對話以“全運新機遇 商都新動能”為主題,廣邀專家、企業代表,圍繞體育産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廣州“世界體育名城建設”等話題展開全方位、深層次交流,共論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徐晉 廣州報道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将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成為大灣區文化體育融合發展的重要契機。

在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主任吳延年看來,全運會對于大灣區的意義,不僅是舉辦一場數月的賽事,更應該成為探索三地體育領域體制融合,攜手培育本地化聯賽、球隊、球迷的重要起點。

他結合自己在美國通路學習期間的交流經驗提出,發展體育産業、打造體育城市都應該突破傳統思維,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應用、品牌工程、資本運作為助力,培育體育新質生産力,以加強城市與體育融合規劃、建立本地化循環賽事生态圈等方式,将體育文化、體育消費植入城市土壤。

新技術引領體育産業多元化發展

南方财經:本次廣交會上的體育及旅遊休閑用品展區人氣火爆,你認為,體育企業應該如何用好廣交會平台?

吳延年:好的品牌當然需要一個展示平台,廣交會是大陸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視窗,對于體育企業來說,可以借助廣交會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核心競争力的研發。

我們廣州體育企業參加廣交會,還多了一項東道主的優勢,更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平台。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創新和進步,廣州體育企業将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走得更遠。

南方财經:體育企業正在積極推進技術融合,在你看來,體育産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

吳延年:在讨論新質生産力時,我們主要是将它與傳統生産力相比較。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大陸體育強國建設的群衆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三大領域,都應該思考如何培育新質生産力。

首先,就競技體育而言,競技體育的發展曆來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連,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往往在競技體育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2018和2019年我在美國通路學習期間,就已經注意到“網際網路+”時代正在向“AI+”時代轉變,許多體育用品已經實作了智能化和數字化。無論是在訓練方法還是裝置上,都可以融入智能化技術,比如通過網際網路的大資料支援,我們可以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精确識别和評估,也可以與優秀運動員的運動模型對比,來進行動作糾正和檢驗訓練效果。

談到體育産業,大陸體育制造業非常發達,體育制造業以及相關銷售、貿易代理和出租在體育産業中的占比接近70%。但是,體育産業應該更加多元化地發展,發達國家體育産業中的娛樂消費業态就十分發達。在國内來看,廣東的體育制造業是傳統優勢産業,但是與福建相比,體育制造業的品牌建設、資本運作等方面稍顯落後。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下,廣東體育産業要想“彎道超車”,必須要轉變發展思維。比如,廣東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和人才優勢,以及發達的資本市場,我們更需要創新思維,将經濟政策、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受過教育的勞動力所造成的積極的外部效應、技術學習等全要素重新結合,實作體育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談到群衆體育,其實大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展現。為此,大陸推出了“健康中國”等一系列政策,廣州在這方面也是走在前列,包括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推廣多種公共體育服務項目。

針對目前廣州實體場館資源有限的難題,近期社會上也在廣泛讨論是否開放校園内場館。在我看來,開放場館還面臨着很多實操管理問題,就算全部開放了,也是無法解決龐大的市民運動健身需求量的。建議換個思路,比如運用AI、網際網路平台技術就有潛力改變傳統的健身模式,讓人們更靈活、更便捷地在任何空間參與到健身活動中,老百姓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受到高新科技帶來的便利。

新思維創造城市辦賽新價值

南方财經:廣州提出打造世界體育名城的目标,你認為可以在哪些領域發力?

吳延年:廣州一直是大陸具有體育影響力的城市,近年來提出打造世界體育名城,我認為,應該在體育和城市融合發展方面進行綜合規劃。

我曾經作為NBA記者,到訪過美國紐約标志性的體育館麥迪遜廣場花園。盡管紐約尼克斯隊的表現并不突出,但收益卻是最佳的。我注意到,麥迪遜廣場花園就建在交通樞紐站之上,所有來到紐約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場館,在舉辦各大賽事活動時,觀衆客流可以迅速聚集和疏散。而且,這裡不僅是籃球聯賽球隊的主場館,還是其他職業球隊的比賽場地,一年下來賽事不斷。

對比廣州,我覺得天河體育中心同樣具備這樣的交通樞紐優勢,廣州地鐵三号線的體育中心站是人流最密集的站點之一,附近有廣州東站,周邊寫字樓群還可以提供大量停車位,就很适合打造成具有城市顯示度的體育地标。在廣州各個區域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如何發揮體育場館作用、融入體育文化,是廣州建設體育之城的關鍵。

南方财經:廣州是承辦十五運會賽事的主要城市之一,這将為廣州發展體育産業帶來哪些機會?

吳延年:這次全運會由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承辦,這是一次打破傳統辦賽體制機制的機會。我認為可以通過三地融合,培育我們自己的賽事、球隊、球迷。

我強調的并不是争奪金牌,因為在中國,單純追求金牌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現在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打造本地化的賽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進行。全運會的舉辦可以參考國際化職業聯賽,落地一些本地化的主客場的區域職業聯賽,提高賽事的頻率和周期性,進而提升體育場館營運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和吸引力。

一支本地化的球隊,會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球迷群體。可能大家并不關心每場比賽的輸赢,隻是關心這支球隊是我們這個地方的。賽事收入來源于版權收益、門票收益和周邊商品銷售,但是目前國内一些職業聯賽的商業價值并不高,很多消費者甚至找不到球隊周邊商品的購買管道,就是因為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賽事生态圈。

相反,以美國的橄榄球為例,它的商業價值非常高。這值得我們思考,因為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競賽的商業價值,以及如何通過培養本地化的賽事和聯賽來吸引和留住消費者。這次全運會剛好提供了一個讓我們轉變觀念、創新模式的機會,三地共同努力,引領國内體育産業走上更加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