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7 16:27釋出于四川每日經濟新聞官方賬号

每經記者:楊昕怡 趙雯琪    每經編輯:蘭素英

伴随來勢洶洶的“百模大戰”是重複性建設的争議和商業變現的難題。随着最初的熱潮褪去,一些投資人對大模型也進入了冷靜期。AI原生應用正在成為科技巨頭追捧的新“風口”。

當地時間5月13日,OpenAI釋出了由新一代AI大模型GPT-4o支援的ChatGPT智能助手,互動能力堪比真人。一日之後,谷歌也推出了視覺識别和語音互動産品Project Astra,并為其搜尋工具推出了AI概述(AI Overview)功能,使用者在搜尋框輸入問題,即可得到一個AI總結的答案。

明星投資人朱嘯虎表示,在大模型上做增值服務的機會很多,“應用層有很多創新,中國在資料和應用場景上是遠遠超過美國的。”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說:“應用裡會出大機會。我認為最大的平台終究還是一個使用者需求驅動的應用平台。”

在OpenAI和谷歌的大動作之前,秘塔AI搜尋和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已經接連“出圈”,讓市場看到了AI應用的廣闊市場空間。業内甚至有觀點認為,2024年将成為AI應用創新的元年。對此,王晟表示持懷疑态度,稱大模型能力、工具鍊能力、成本端等方面尚有不足,AI應用的爆發“還沒有到時間”。

矽谷“新賽場”:OpenAI、谷歌對“卷”智能助手

“百模大戰”行至當下,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認為,AI未來的競争高地不在大模型本身,而在落地于千行百業的原生應用。以強大的大模型為基礎,矽谷的科技巨頭正在着力研發更人性化、功能更強大的生成式AI工具。

當地時間5月13日,OpenAI召開春季釋出會,釋出了新一代AI大模型GPT-4o,編号中的字母“o”代表“omni”(全能),既能接受文本、音頻和圖像的任意組合輸入,還能生成文本、音頻和圖像的相關回應。

在直播示範中,由GPT-4o支援的ChatGPT不僅能翻譯和識别圖像并展開讨論,還會察言觀色,開玩笑和假裝臉紅,而且還知道如何應對幹擾,展示了流暢的對話水準,對話基本無延遲,互動能力堪比真人。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OpenAI高管在釋出會上與ChatGPT交流 圖檔來源:釋出會視訊會截圖 

《Wire》報道稱,這樣的調整可能使ChatGPT更具吸引力。OpenAI CEO阿爾特曼直言:“這就像電影中的AI一樣真實,坦白說,我還是有點驚訝。達到接近人類的反應速度和表達能力,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OpenAI計劃在未來幾周内在API中向部分合作夥伴開放GPT-4o新音頻和視訊功能。

而在GPT-4o釋出的第二天,谷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也如約召開,十餘款産品相繼釋出:除了多模态AI模型Gemini 1.5 Pro、文生圖模型Imagen 3和文生視訊模型Veo,谷歌還推出了視覺識别和語音互動産品Project Astra。

隻要打開手機攝像頭,對準任意物品,Astra就可以準确說出物品的名稱,還可以回答諸如“鏡頭中什麼東西是可以發聲的”這種問題。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圖檔來源:釋出會視訊截圖 

從示範上看,Astra的對話延遲比GPT-4o長一些,被提問之後有一定的反應時間,但同樣具備多模态了解和實時對話能力。

此外,谷歌還為其搜尋工具推出了AI概述(AI Overview)功能,使用者在搜尋框輸入問題,即可得到一個AI總結的答案,且能處理超長問題。

在OpenAI和谷歌之外,矽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技術企業“深層思維”創始人之一穆斯塔法·蘇萊曼也分别投資開發了聊天機器人Grok和Pi,将拟人化特點作為産品主攻方向。

“應用裡有大機會”:國内已跑出兩匹“黑馬”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認為,如果不計成本地疊加參數,提高所謂的大模型能力,這條路肯定會遇到困難。OpenAI釋出GPT-4o模型應用,正說明了大模型在應用層面大有可為,大模型的能力會不斷疊代,但最終能把大模型用好的,還是應用。

近期,秘塔AI搜尋和月之暗面在國内的大火也充分展示了AI應用的廣闊空間。 

“AI産品榜(aicpb.com)”統計資料顯示,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今年4月的通路量達2004萬,環比增長60.2%,前一個月環比增長達321.58%。繼3月環比增長551.36%後,國産AI應用秘塔AI搜尋今年4月的通路量延續增長态勢,環比上漲54.56%,達1086萬。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圖檔來源:AI産品榜(aicpb.com) 

在此之前,百度也一口氣釋出超20款AI原生應用;位元組跳動成立了新團隊,主攻應用層;騰訊将大模型嵌入了小程式;阿裡也要用通義千問将所有應用重新做一遍。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用裡會出大機會。我認為最大的平台終究還是一個使用者需求驅動的應用平台。”

明星投資人朱嘯虎也非常看好國内的應用層創新,在他看來,國内創新最大的底氣是“資料和應用場景上是遠遠超過美國的。”

如何選擇:To B還是To C?

當大量的熱錢和人才向大模型應用領域加速集中時,企業的選擇也開始分化:一部分如秘塔科技在面向C端之餘也在加強B端客戶的覆寫,另一部分如月之暗面則選擇To C。

在使用者規模上,秘塔科技的COO王益為去年11月向媒體透露,秘塔通過C端注冊使用者觸達B端使用者,彼時已有網際網路大廠、知名媒體等在内的幾千家B端客戶。

由前微軟全球副總裁姜大昕創辦的國内大模型初創公司階躍星辰将目标主要集中在C端。

“我們選擇不做傳統意義上的To B,會比較聚焦在To C上。”階躍星辰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說道。“從大的角度來說,我們目前更多還是聚焦在模型上。産品我們肯定做,一個是我們需要有産品來牽引模型的發展,第二是産品的資料來反哺我們的模型。至于做什麼樣的産品?首先,階躍星辰不想做傳統的定制化模型加上私有化部署這樣的邏輯,我們還是想保持相對比較精英、人才比較集中的團隊。”

月之暗面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稱,堅定To C是因為模型能力還在快速疊代中,做To B産品容易浪費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國内市場的B端産品往往需要私有化部署和定制化開發,而基于現有模型的某個版本進行如此部署和開發,将會導緻B端産品的能力和使用者體驗完全跟不上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很快就會被淘汰。”

專注于AI基礎設施層的創業公司矽基流動的創始人袁進輝卻不這麼看。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目前而言,做To B服務的确定性更高,很多企業都在利用大模型做不同行業的垂類服務,他們對大模型的微調、推理都有很強的需求。

袁進輝認為,To C應用成功的不确定性更高,至少在國内還沒有看到像Midjourney、Character.ai這樣的殺手級應用。“随着大模型推理部署的成本進一步降低,To C應用的嘗試也會越來越多,更有機會出現超級應用。相較而言,海外市場的2C應用比國内的進展要快。”

他強調,從長遠來看,在大模型領域,無論是做To C還是To B,都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如果說2023年是AI大模型元年的話,那麼業内有很多聲音認為,2024年将成為AI應用創新年。

對于這點,王晟在采訪中表示持懷疑态度。他表示,鑒于大模型能力、工具鍊能力、成本端等方面均尚有不足,AI應用的爆發“還沒有到時間”。“就像對中國市場來說,微信是第一個重要的手機應用,但它出現的時候,iPhone已經釋出4年了。”

除了創造應用的條件不夠成熟,王晟還指出,新的應用場景還未被發掘,尤其對于初創公司而言。“現在很多應用就是把AI應用到過去已有的網際網路業務項目上,過去舊産業裡的大玩家在這上面有客戶、錢、資料、人才、對場景的了解等一系列優勢,初創公司很難補齊。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核心就是要創新,不要隻服務既有場景和既有使用者,要去找到新的需求和人群。”

每日經濟新聞

檢視原圖 1.57M

  •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 “百模大戰”周年考|競逐AI應用:OpenAI、谷歌“較勁”智能助手,Kimi、秘塔接連“出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