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作者:中國嘉德拍賣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本季“筆墨文章——信劄寫本專場”集合王引之、吳榮光、許宗彥、馮登府、翁心存、盧坤、汪繼培、薩玉衡、張宗泰、汪喜孫、李彥章、史緻俨、何治運、周凱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信,信中談著書立說,談閑暇交遊,談心中苦悶……一字一句不事雕琢,或楷或行或草,一氣呵成,顯文章辭藻之妙,彰經世緻用之思、家國天下之慮。

在曆經乾嘉考據學的百年興盛後,清嘉慶、道光年間,中國曆史經曆了重要的轉向,尤其是鴉片戰争等外部因素,對士人群體的沖擊更是巨大。與政治環境的激烈相呼應的是以今文學派為主的經世思潮的興起,經世緻用思潮的複興。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陳壽祺(1771-1834)

取自《清代學者像傳》

陳壽祺是嘉道年間的代表學者,博學多才,學術造詣高深,于經學、國小、古文辭學等無不深究,著述豐富。他堅持兼收并蓄、關注現實的治學原則,不僅兼采漢宋,會通今古文經,廣泛吸收各家學術所長,而且究心“經世緻用”之學,形成以“兼通”和“緻用”為特征的學術風格。陳壽祺在主持鳌峰書院期間,以有用之學造士,造就出林則徐、張際亮、林昌彜等一批傑出人才,使福建學術從過去的程朱理學一枝獨秀,轉變為嘉道年間諸學并舉的局面,并使古今文經學、經世之學在閩省開展起來。對于處在社會變革前夕的福建學壇來說,陳壽祺的這些努力為該省學術向近代方向轉變做了必要的精神準備。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1

王引之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1通2頁

12×23 cm

王引之、陳壽祺均為嘉道間知名學者,會試同出朱珪、阮元之門,關系極密,常互緻書函以讨論學術。二人往來書劄,除陳壽祺《左海文集》所載數通外,以羅振玉《昭代經師手簡二編》所輯陳壽祺緻王引之七通為最多。但王引之緻陳壽祺函,僅見闵爾昌撰《王伯申先生年譜》中十一年辛卯條過錄缪荃孫所藏一通。此件王引之緻陳壽祺函據内容或作于清嘉慶十年(1805),彼時陳壽祺居京師翰林院,王引之因丁母憂而往來高郵與山東濟甯之間。

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蘇高郵人。清代考據學大師,以治名物訓诂著稱,與其父王念孫齊名,并稱“高郵二王”。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曆任實錄館、國史館副總裁,工部尚書。曾奉旨勘訂《康熙字典》訛誤,撰成《字典考證》。後人輯有《王文簡公文集》。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2

吳榮光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1通4頁

12.5×23.5 cm

吳榮光與陳壽祺為同年進士,志同道合,來往密切。此函據吳榮光信中提及《左海詩鈔》與林則徐北上進京補官等,推斷或作于道光二年(1822)。信中吳榮光提到為先祖母營葬之事奔走在白雲、珠海之間,剛好自己腿腳健康,可于閑暇時遊羅浮山。又稱贊陳壽祺詩才高古,為杜工部後第一人。并說自己非常贊賞林則徐在辯論之時的侃侃而談,以及受林則徐囑托為其長輩書寫神道碑已寫好寄往陸萊臧(陸與林互為親家)。林則徐少年時代求學于福州鳌峰書院,陳壽祺為其座師。

吳榮光(1773-1843),字伯榮,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雲山人,别署拜經老人,廣東南海人。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至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善金石、書畫鑒藏,工書畫,精詩詞。著有《曆代名人年譜》《筠清館金石錄》《辛醜銷夏記》《吾學錄》等。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3

許宗彥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1通5頁

12.4×18.8 cm

許宗彥與陳壽祺亦為同年進士,且志趣相投,醉心于漢學,交遊甚密,許宗彥曾稱許陳壽祺“兼詞章經術而有之,且各極其精者”。此函中許宗彥告知陳壽祺“五行大義甫得竣事,寄去一部。友人中有愛此者,逢便續寄”。《五行大義》為隋代蕭吉撰,是大陸古代唯一一部系統整理研究五行思想的專著,也是中國五行學說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關于《五行大義》的著錄,不見于《北史》《隋書》中的蕭吉本傳以及《隋書·經籍志》,其著錄最早見于《舊唐書》,正史中對該書的最後一次著錄為《宋史·藝文志》,此後《五行大義》便銷聲匿迹,直到清嘉慶九年(1804),許宗彥根據佚存本翻刻《五行大義》五卷(範氏古歡堂),這是自《宋志》著錄《五行大義》以來中國人第一次正式印行此書。許宗彥也是中國最早介紹和校勘《五行大義》之人。

許宗彥(1768-1818),原名慶宗,字積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授兵部主事。通經史,富藏書,精天文、曆算,自制渾金球,曾觀測到天王星。著有《鑒止水齋集》。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4

馮登府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1通6頁

13×22.5 cm

馮登府一生著書立說,經學造詣頗深,與林則徐、陳壽祺等因撰修《福建通志》而相交。清道光八年(1828),在時任閩浙總督孫爾準(文靖師)的支援下福建通志局成立,陳壽祺受聘為總纂,并聘請光澤高潢然、寶山沈學淵、嘉興馮登府、仙遊王捷南、莆田陳池養、侯官翁吉士、長樂劉建韶、侯官林彥芬、建甯張際亮、龍岩饒廷襄等十七人任分纂,着手編纂《福建通志》。通志局于道光九年(1829)開局,分手排撰,各司其職。陳壽祺親纂《山川》一門,并精繪山川圖數幅;馮登府分纂《金石志》。

道光十年(1830)七月,志局分派馮登府偕采訪人員往浙江範氏天一閣訪書,傳鈔有關閩中文獻50餘種,以備修志之用。馮登府有詩雲:“洞天清錄石窗虛,間趁秋風校獵餘。三百年來留小閣,二千裡外得奇書。龍山著述傳金匮,瀛海摩編重石渠。赢得兒童齊拍手,喜看賓客滿前除。”道光十四年(1834)陳壽祺病逝後,由高澍然、魏敬中先後繼任總纂,至道光十九年(1839)成書,現通稱《重纂福建通志》,簡稱《道光志》。此函中馮登府便談及編修《福建通志》事,記錄了兩百年前閩、浙、蘇三地學者共修閩志的一段盛事。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5

翁心存

緻陳壽祺信劄

1828年寫本

1通4頁

12.2×22.8 cm

清道光二年(1822)翁心存高中進士,旋即出任廣東學政,三年任滿後回京入直上書房,授惠郡王綿愉讀書。此函或作于彼時,信中談及“新使日内可抵穂垣,晚交卸後即奉慈輿度嶺,從豫章分路馳傳入都”。翁心存于道光初年督學廣東,對當地學風、科考均有所觀察,輯有《粵東校士錄》一書,此信中他便談到“粵東士習文風蒸蒸日上,經學詞賦大有可觀,相與譚藝有年,氣誼均極為契洽”“本年秋試獲隽者,大半皆歲科兩考取錄之士,惟研精經史兼工詞賦者,尚多擯落耳”。

翁心存(1791-1862),字二銘,号邃庵,江蘇常熟人。翁同龢之父。清道光二年(1822)進士,官至工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工詩善文,早年辭賦偉麗,擅名于時。中年精研經史,敦尚實學。著有《知止齋詩集》《知止齋文集》等。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6

盧坤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1通6頁

11.6×23.5 cm、12×23 cm

盧坤與陳壽祺亦為同年進士。盧坤官至兩廣總督,為政有聲,任内積極作為,心系民生疾苦,修繕水利設施,救濟災民,改變食鹽管理辦法,盡其所能解決民生問題。尤其是在兩廣任上,盧坤加強海防、查禁鴉片、與律勞卑使團周旋、出台《增定防範洋商章程八條》,倡議編纂《廣東海防彙覽》等,為清朝的海防和外交事業做出了貢獻。此函中盧坤便與陳壽祺談及抵東省後治水赈災事,并感慨“兒輩讀書不肯用心”“家事竟不能兼顧,進退維谷,思之頭白矣”。又引經據典,與陳壽祺探讨“世”“内”等字意。

盧坤(1772-1835),字靜之,号厚生,河北涿州人。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至陝西巡撫、兩廣總督,逝後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谥“文肅”。文韬武略,深受道光皇帝信賴。

另有汪繼培、薩玉衡、張宗泰、汪喜孫、李彥章、史緻俨、何治運、周凱、汪志伊、嚴傑、錢林、高澍然等人陳壽祺、陳喬枞父子信劄,所論均為拾遺訂訛、詩詞奉和等事。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7

汪繼培、薩玉衡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2通6頁

12×23.5 cm、11.5×23.5 cm

汪繼培(1751-1819),字因可、厚叔,号蘇潭,浙江蕭山人。藏書家汪輝祖第四子。清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吏部主事。因淡于官場,告假請歸,一心研經史,搜讨藏書和校勘不倦,繼續完成其父所著《遼金元三史同名錄》《九史同名錄》等,輯有《屍子》。

薩玉衡(1758-1822),字蔥如,号檀河,福建閩縣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授陝西旬陽知縣,改知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縣,後任綏德知州、榆林知府。工詩,為清閩派詩人中“足以震揚一代”者。著述頗豐,有《經史彙考》《小檀弓》《全閩詩話》等。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8

張宗泰、汪喜孫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2通6頁

12.8×23.2 cm、11.3×24 cm

張宗泰(1776-1852),字球齋,号魯岩,河南魯山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舉于鄉,道光二十三年(1843)升河南府學教授。富藏書,校勘勤奮,熟谙目錄學,長于專科目錄題跋、讀書記等。著《魯岩所學集》《魯岩所學集》《交遊餘事稿》等。

汪喜孫(1786-1847),字孟慈,号荀叔,江蘇揚州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曾任會典館總校錄、河南懷慶府知府等。博覽群書,于文學、音訓多有研究。著有《經師言行錄》《從政錄》《抱璞齋詩集》。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09

李彥章、史緻俨、何治運、周凱緻陳壽祺、陳喬枞信劄

清寫本

4通7頁

尺寸不一

陳壽祺之子陳喬枞(1809-1869),字樸園,一字樹滋,福建侯官人幼承家學,曆任分宜、弋陽、德化、南城諸縣縣令,署袁州、臨江、撫州知府。擅長以經術整頓吏治,居官有聲。

李彥章(1794-1836),字蘭卿,福建侯官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官至江蘇按察使,有惠政。娴詩工書,精鑒藏,擅楹對,為宣南詩社成員。

史緻俨(1760-1838),字容莊,江蘇江都人。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至四川學政、内閣學士。逝後贈太子太保,祀鄉賢及名宦祠。

何治運(1774-1821),福建閩縣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笃志漢學,阮元督粵時,授聘編纂《廣東通志》。後遊浙江,得巡撫陳若霖為刻印其所編著之經解及論辨文字4卷,名《何氏學》。富藏書,編纂有《書列子後》。

周凱(1779-1837),字仲禮,号芸臯,浙江富陽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曾官河南按察使、國史館纂修。工詩文,在京期間,與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等結“宣南詩社”,為京都二十四詩人之一。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Lot 3610

汪志伊、嚴傑、錢林、高澍然

緻陳壽祺信劄

清寫本

4通10頁

尺寸不一

汪志伊(1743-1818),字稼門,安徽桐城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舉人,官至甘肅布政使。

嚴傑(1763-1843),字厚民,号鷗盟,浙江餘杭人。屢試不第,潛心研究經術。編校有《經籍纂诂》《十三經注疏》,任《皇清經解》總編。著有《小爾雅疏證》《毛詩考證》等。

錢林(1762-1825),原名福林,字東生,号金粟,浙江仁和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曆充四川鄉試正考官。學問淵博,工詩,尤精史學。

高澍然(1774-1841),字時埜,号甘谷,晚号雨農,福建光澤人。高騰之子。清嘉慶六年(1801)舉人,官内閣中書。好治古文辭,著有《抑快軒文集》《詩音》《閩水綱目》等。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王引之、吳榮光等嘉道學人緻陳壽祺書劄丨中國嘉德2024春拍

中國嘉德聯系方式(滑動查閱)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

客戶咨詢:(86-10)8592 8288-3

結算服務:(86-10)8592 8288-4

媒體合作:(86-10)8592 8288-5

運輸咨詢:(86-10)8592 8288-9

網拍咨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轉分機9

官方網站:www.cguardian.com

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系位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号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咨詢:( 852 ) 2815 2269

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系位址:香港金鐘道89号力寶中心一座5樓

各地區辦事處聯絡

上海

電話:( 86-21 ) 5466 0508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廣州

電話:( 86-20 ) 3808 8589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南京

電話:( 86-25 ) 8670 2356

郵箱:[email protected]

———

杭州

電話:( 86-571 ) 8535 9925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廈門

電話:(86-592) 566 9168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台灣

電話:( 886 ) 2 2757 6228

郵箱:[email protected]

———

日本

電話:( 81-3 ) 6206 6682

郵箱:[email protected]

———

美國

電話:(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