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作者:今日保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口述丨李繼熊 采寫丨徐曉

1948年我進入保險公司,從事保險實務工作;

1955年進入中央财政幹部學校保險專修班學習,1956年留校從事保險專業教學;

1979年參加了決定“複業”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

1980年之後,主持了中央财經大學(中央财金學院)保險專業的恢複、保險系的設立、保險碩士的培養和保險精算研究所的創立等保險學科建設工作。

幾十年來,我親身經曆和見證了中國保險業、中國保險教育事業的風風雨雨和發展繁榮。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我出生于1931年11月。

1948年7月,我進入上海的永大産物保險公司工作,後來又轉到中國統一産物保險公司。

我們的工作流程是:投保單來了之後,要去實地勘查,确定危險等級和保險費率,出保單。确定費率這個環節很關鍵,錯了就要受處罰,是以要小心謹慎,跟着“老保險”邊學邊做。

當時上海有一個保險業業餘聯誼會(保聯),我們經常去參加活動,聽各種講座,增長知識,還有一些文體宣傳活動,後來才知道保聯是共産黨的一個外圍組織。

上海解放之後,絕大多數私營保險公司都解散停業了,我就加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華東區公司。

受人保華東區公司派遣,我自願離開上海,去往安徽。當時那裡還沒有人保公司,隻有一個設在人民銀行皖北分行營業部的保險辦事處,環境比上海艱苦得多,工資也比上海低。我們一方面要開展保險業務,一方面要做市場調查,了解每個地區工商戶的情況,夠标準就設立支公司,不夠标準的就在人民銀行内部設立代理處,并對兼職代理人員進行業務輔導。

1952年,皖南、皖北合并成立人保安徽省分公司,我算是安徽人保的初創人之一。

50年代中期,人保大力發展農村保險業務,上海派來兩個工作隊到安徽開展耕牛保險、棉花保險。後來發生了各種強迫指令、違法亂紀等情況,犯錯誤的幹部要處理,我作為省分公司的監察員也去處理過這些事情。

除了保險工作之外,我們也經常根據地方黨政的安排,參加搶險救災工作。1952年7月份安徽發生内澇,由于洩洪問題,淮河沿岸低窪地區上下遊兩個村子發生械鬥,雙方都出動了民兵。省委緊急抽調包括我在内的省保險公司兩名幹部,當晚趕赴事發地點。

最後采取的解決措施是:

先由武裝部收繳民兵的刀槍彈藥,然後簽訂協定,破堤放水,由政府承諾給予受損失一方相應補償。我第一次知道農村會有這種情況,受了教育。

1954年7月,我被省防汛指揮部派到全椒縣,到達次日起便連降特大暴雨,縣城被困,房屋倒塌無數,人也出不來。當時的主要工作是抗洪搶險,重中之重是發動群衆就地挖土築圩,保護糧食局。

後來土挖不到了,就把整袋整袋的面粉堆起來築堤,看着心疼,但是沒辦法。災後便在那裡處理保險理賠工作,前後70多天,在這過程中我也受到了鍛煉。

在安徽期間,我在一年之内先後入團、入黨。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1955年9月,公司派我到中央财政幹部學校(中央财經大學前身)保險專修班學習。保險專修班就相當于人保的一個教育訓練基地,正常業務知識之外,還有新險種訓練,三個月或幾個月都有。我在幹校學習了半年,還沒有畢業,學校就說要我留校。能從基層到中央機關工作,我很激動。

1956年上半年,我先被總公司抽調,加入農業保險調查組,前往廣東實地了解甘蔗的種植、成長等情況,回來後被留在總公司寫調查報告。當時的情況,總公司想留我,安徽省公司想讓我回去(跟我一起來北京學習的同僚都回去了),學校想讓我留校。暑假之後,國務院人事局下了調令,這才放我回到學校。保險公司和幹校都歸财政部管,組織上一紙調令還是管用的。

這樣,我的教學生涯便開始了。

從1956年下半年起,我在保險教研室當助教,主要工作是協助教研室老師收集資料、編寫教材、制作教學挂圖。1957年給幹訓班做輔導工作。到1958年“大躍進”開始,形勢就變了。1958年9月份,我代表學校到長沙參加了全國養豬保險現場會議。為了讓我們解放思想,去湖北麻城看了高産衛星田,心裡明知道那不是事實,也不能說什麼,接着又去參觀武鋼現代化生産線。

然後去了河南鄭州,說中央有重大事項要傳達,最後的結果是:

根據運動形勢發展,中央财貿工作(西安)會議認為:“人民公社化以後,保險工作的作用已經消失,除國外保險業務必須繼續辦理外,國内保險業務應立即停辦。”回到學校傳達了會議精神,保險教研室撤消了,其他人員配置設定到了内蒙、貴州等地,我留在學校,先後在圖書館、政治部工作,當時圖書館的負責人被打成右派了。

1958年 12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部學校與中央财政幹部學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幹部學校。1960年中央财政金融學院正式挂牌,對外“中央财政金融學院”和“中央财政金融幹部學校”兩塊牌子,對内一套人馬。

同年9月,招收了一批大學學生。與此同時,中央批示中财特招一期外彙班(相當于現在的國際金融專業)68人,都是從各省、市、區選調的,其中含涉外保險15人。

據說這是劉少奇要求的,因為那個時候要搞國際金融貿易、港口貿易,專業人才嚴重短缺且日趨老化。特招的68人中有15個搞保險的,可以說保險大學教學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那一期外彙班三年畢業,學生被分到各地的口岸和海外工作。後來中央決定中财正式招收國際金融專業學生(含涉外保險),每年計劃招收50人,保險便一直被放在國際金融裡面。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全院停課,國際金融專業實際上隻招了兩屆學生,1964年進來的學了兩年,1965年進來的隻學了一年。雖然學得不多,但是後來都成了骨幹,因為搞國際金融真的是人才匮乏。1964年1月中法建交,中财遵照上級訓示開辦一期國際金融法語班,很多學員都是從各地銀行和保險公司抽上出來的,他們業務能力很強,但是語言不強,基本上沒有經曆過完整、系統的教育訓練。

1969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财停辦、撤銷,學校處長以上幹部被中央留下,中層以下的一部分被調到大連的遼甯财經學院,一部分被留在北京,也有的下放到外地。學校不存在了,地盤被北京卷煙廠占用。

我們全家從1971年起被下放了8年,先後去了甘肅和安徽。

我和我夫妻先去的甘肅天水,一年之後我女兒也去了。當時去甘肅的中财老師大概有十個,都是二機部選的。長城開關廠是個保密機關,我在那兒當工廠中的房間指導員。我們在甘肅待了四年,因為我肺氣腫,請求調離。通過我夫妻的關系,我們全家就都去了安徽蚌埠。我夫妻在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我擔任組幹科副科長。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1978年3月,國務院決定恢複中央财政金融學院。

一沒人,二沒房,學校把大連的人抽了回來,向北京卷煙廠要了一間辦公用房,又在四合院噴水池旁搭起幾間簡易房。同年11月,俞天一、王雲志老師到安徽财貿學院取經,走在路上碰到我了,他們說:中财院恢複了,正找人呢,你願意不願意回來?

我當然願意,求之不得!但蚌醫不放,我一是跟蚌醫上司說明恢複中财是中央的決定,二是承諾一定把手頭的落實政策工作搞完再走。

于是,在第二年(1979年)5月份才回京向學校報到,回來後被安排在金融系國際金融教研室,又開始搞保險。剛回來時沒有房子住,租的農民房子,跟錢中濤老師當鄰居。

1979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召開全國保險工作會議,部署恢複國内保險業務,中财金融系主任張玉文老師與我應邀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從1980年開始全國的保險公司都正式挂牌,召喚“老保險”歸隊。

根據改革開放不斷擴大的發展形勢,大陸涉外保險幹部無以為繼,是以,财政部、人民銀行黨組決定中财首先開設國際保險班。當時沒有保險系,而是在金融系下面,設有财政專業、會計專業、金融專業,還有國際保險專業。

1980年,國際保險專業招收第一屆大學生,從北京和沿海省份總共招了40名學生。英語請了外教來教,專業課都是請的人保總公司的老上司、老專家們,像施哲明、王永明、林震峰、李嘉華、魏潤泉、程萬鑄、李锵等,都給學生們上過課。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老師們自己帶的材料。

我們的保險教學跟實踐結合得比較緊密,1984年,我帶第一屆國際保險專業畢業生13人到人保上海分公司實習,我把當年的老師陶聲漢、姚達人、唐雄俊等請出來開座談會,老先生們看到學生們生機勃勃,感到事業後繼有人,十分激動、十分欣慰。

當年因為北京卷煙廠不肯搬遷,中财沒有校舍,無法準時開學,是以80級到當年11月份才開學,第一個寒假就沒放假,留下來補課。也是因為校舍不夠,1981年沒有招生,是以中财沒有81級,這在全國估計也是絕無僅有的。

因為是國際保險專業,外語很重要,但我自己外語也不行。我夫妻就幫我聯系去北京語言學院,連續學了半年多英語,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中财保險80級是全國第一屆保險專業的大學生。1984年之後,其他學校也紛紛籌辦保險專業,我們就像播種機一樣,輸送保險師資,第一屆學生畢業後有去南開、上海财經學院的,還有去上海銀行學校的。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各種方式為全國培養保險師資,比如:在保險專業師資班和電視大學上為保險教師授課;通過接待大量調研與訪學等方式,廣泛傳播保險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理念和經驗;積極開展到姊妹校的講學活動,我本人在廣東金融專科學校(現廣東金融學院)等學校擔任兼職教授。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中财是全國最早開設保險專業、開展保險教育時間最長的高等院校。尤其是1980年代初期,保險教育可以說是一張白紙,無論教學方案、課程設定還是實施計劃、教材建設和師資教育訓練等,一切都是從頭起步。我和同僚們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步步摸索着幹。

1986年1月,保險專業從金融系分出來,單獨成立保險系,我擔任第一任系主任,并開始培養保險理論方向碩士研究所學生。1993年,創立保險精算研究所,開始培養保險精算研究所學生。

我本人先後為大學生、碩士研究所學生授課,開設保險原理、海上保險學、海商法、保險市場研究等一大批核心保險專業課程,也組織、編著了全國最早的一批保險教材。1982年被确定為講師,1987年晉升副教授,1990年被破格提升為教授。

按照教學的需要,我們計劃從英國引進英國皇家特許保險學會(CII)會員資格考試中心及其所用教材,但人保總公司有人主張,CII考試中心應設在人保所屬的位于湖南長沙的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因而中财的設想被擱置了。

不久市場上出現了新的保險公司,CII會員資格考試生源不再局限于人保一家,中财才得以成立CII會員資格考試中心,引進考試科目的有關教材,自主運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國内外赢得了聲譽。

1986年7月,人保總公司程萬鑄副總經理陪同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唐雄俊教授來中财指導工作,并探讨引進北美保險精算教學項目。

按照唐雄俊教授與當年的老同學段開齡教授(美國天普大學終身教授)約定,段教授于1988年秋季親自來北京商洽如何引進北美保險精算教學項目。

當時财政部很支援,隻是教育司楊春一司長向段教授提議,是否将該項目引入江西财院,但未能取得共識。後來,經人民銀行總行教育司李浩源司長推薦,北美精算教學項目落實在天津南開大學。

事隔四年之後,我們直接與英國精算師協會主席鄧肯簽訂了合作協定,順利引進英國精算教學項目。

1992年12月,中财組團通路英國精算師協會、英國皇家特許保險學會、蘇格蘭精算研究院、牛津精算師協會以及鷹星保險公司精算部等相關機關,落實了中财開辦保險精算碩士研究所學生班,并成立精算研究所和英國精算師(北京)考試中心。

中财保險專業教育經過多年教學和科研實踐,逐漸闖出了自己的路子,成為全國保險專業高等教學的領頭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可謂“桃李滿天下”,中财的學生遍布整個中國保險業,有很多學生都很優秀,比如曾經擔任人保集團董事長的缪建民,現任金融監管總局司長羅豔君,等等。

總而言之,自從1948年進入保險公司之後,除了文革中間有8年被迫中斷之外,我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保險,是以我對保險業的人和事都比較熟悉。保險公司需要保險方面的人才了,或者要搞教育訓練了,别的學校要開設保險方面的課程了,本校有保險方面的想法或者問題了,就提“去找李繼熊”。

就這樣,我被形勢推着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說有什麼成就的話,也是在上級的上司下,在同僚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口述保險史⑯丨李繼熊憶:中财保險創辦史

附件:

2017年,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授予李繼熊教授“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以下為評獎資料摘錄。

李繼熊先生金融學科建設貢獻介紹

李繼熊,男,漢族,1931年出生,江蘇蘇州人,教授,中國著名金融保險學家、金融保險教育家。1948年進入保險公司,從事保險實務工作,1955年進入中央财政幹部學校保險專修班學習,1956年留校從事保險專業教學。1982年确定為講師,1987年晉升副教授,1990年破格提升為教授。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曆任中央财政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名譽主任,中央财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名譽院長、保險學院顧問、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中國保險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經濟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教材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壽保險業生命表制作顧問。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一、開辟新例,建設保險學科

李繼熊教授在大陸保險學科建設中不遺餘力,發揮了支柱作用。

1979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北京召開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具體部署1980年全面恢複國内保險事宜,李繼熊教授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改革開放發展形勢下,各地開放口岸缺少涉外保險業務幹部的問題亟待解決。積極響應财政部、總行黨組的決定,李繼熊教授在中央财政金融學院創設了全國最早的“國際保險”專業,于1980年開始招大學生,成為大陸保險教育的先鋒和标杆。1986年1月,李繼熊教授創立中央财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并開始培養保險理論方向碩士研究所學生。1993年,創立保險精算研究所,開始培養保險精算研究所學生。

二、傳道授業,培育保險人才

李繼熊教授始終放眼全球保險業,秉承着國際經驗與國内相結合的原則。李繼熊教授主導引進英國特許保險學會(CII)的會員資格考試中心及其考試科目所用的有關教材,不僅為保險一線的實踐者們拓展了視野,而且推動着學校國際保險專業的學生取得英國特許保險學會準會員資格(ACII)的合格率屢創紀錄,為中國的保險教育在海内外赢得了聲譽。同時,李繼熊教授參考CII考試科目内容,不斷完善國際保險專業教學課程,成效顯著。李繼熊教授多次走訪海外名校,包括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天普大學和北美保險協會、北美精算師協會,以及英國特許保險學會、英國精算師協會牛津研究所和蘇格蘭赫瑞瓦特大學等有關機關,廣泛交流保險教育和研究的發展,探索引進風險管理專業與精算專業。中央财政金融學院國際保險專業成為全國保險專業高等教學的樣闆和領頭羊。

李繼熊教授在三尺講台上不斷奉獻自我,分别為大學生、碩士研究所學生講授保險原理、海上保險學、海商法、保險市場研究等核心課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士。1992年,擔任中央财政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的李繼熊教授又與英國精算師協會主席鄧肯就引進英國精算項目達成一緻,設立了中國的精算教育項目,為中國培養了一批批合格的精算人才。他培養的人才中包括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保險集團公司的總裁和總精算師等。

此外,李繼熊教授帶領學校保險系積極支援相關院校發展保險學科。一是他編著了《保險學概論》、《海上保險》、《海上保險學》等全國最早的一批保險教材,并為姊妹校輸送了優秀的保險師資,包括國内多所院校的保險系主任;二是在保險專業師資班上為來自全國的保險教師系統講授“保險學原理”等課程,還在電視大學授課,同時,通過接待調研與訪學、接收通路學者等方式,向姊妹校廣泛傳播保險學科建設的理念和經驗;三是對西部及邊遠地區院校進行對口支援,積極開展到姊妹校的講學活動,他本人也在廣東金融專科學校(現廣東金融學院)等學校擔任兼職教授,提升各地保險教學水準。

李繼熊教授長期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梯隊建設方面的建樹,支撐和推動着中央财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的成立并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近年來中央财經大學又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保險風險分析與決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并獲批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計劃”),成立了保險與風險管理國際聯合創新實驗中心。

在本世紀之初,美國保險經濟學會在世界範圍内推選出10位對保險教育和保險研究作出傑出貢獻的專家,其中有兩位是中國人,一位是大陸台灣省逢甲大學的方明川教授,另一位就是中央财經大學的李繼熊教授。2007年底,大陸精算師協會正式成立,授予李繼熊教授“對中國精算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榮譽證書;2009年11月,李繼熊教授入選“新中國60年保險60人”。

三、著書立說,豐富保險教學資源

李繼熊教授積極組織國内保險專家學者,編寫了一批基礎教材,包括《财産保險》(王永明、劉鳳珠)、《人身保險》(蔡緻通)等。1985年,李繼熊教授與陳繼儒教授合作編寫《保險概論》,填補了大陸保險教育教材的空白。同年,李繼熊教授在中央電視廣播大學主講《保險概論》,探索實踐多層次的保險教育。1987年,李繼熊教授與魏潤泉和應向民教授合作編著《海上保險》,為涉外保險人員的教育建構了基礎理論教學體系。同時,李繼熊教授對國際商務貿易、海運事業涉及的國際公約和有關規則所進行的研究,也引起了保險業界和海事部門的廣泛關注。李繼熊教授1996年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主編《人身保險學》和《船舶保險》教材等,使得衆多保險從業人員從中獲益。

四、開拓進取,助力保險事業

李繼熊教授注重教研相長,并對國家政策積極建言獻策。

李繼熊教授在1980年先後發表于《保險研究》的《有關建立保險基金的理論》和《保險是金融事業的組成部分》等論文,為複業初期的保險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1984年在《保險研究》發表論文《社會主義保險企業管理》,研究了大陸國情下保險行業如何發展、保險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2001年在《中央财經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迎接WTO 加快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明确世界經濟一體化環境下大陸保險業的發展思路。

李繼熊教授相繼發表的《保險的經營效益和營運管理》《保險企業财務活動的特點》《淺說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等文章,為保險行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1980年代初,針對當時香港“船王”包玉剛先生向國内投資發展航海事業,要求引進船舶保險和船舶建造保險的情況,李繼熊教授系統研究了船舶保險的相關理論,先後發表了包括《船舶保險的由來及其發展簡況》《大陸船舶保險》《船舶建造保險》《簡介倫敦船舶保險新條款格式》等文章,并為大陸船舶工業公司在專門召開的會議上做專項報告,為打開大陸船舶保險市場、推動大陸造船工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繼熊教授于1989年在《保險研究》發表論文《借鑒國外經驗發展大陸保險教育》,并于當年《上海保險》發表論文《赴美考察保險教育紀事》,以國際化視野思考大陸保險教育問題。

五、發揮餘熱,再創佳話

進入本世紀以後,學校創造了相關條件,李繼熊教授又繼續培養指導研究所學生十餘人,合作指導研究所學生多人,他們都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他還參加了本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五道口金融研究所學生部等多個學校的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數十人次;經常出席中國保險教育論壇等多種保險學術和專業活動,甚至國際交流。

如今,作為中央财經大學保險學院顧問、中國精算研究院名譽院長,作為一名保險專業學者,李繼熊教授繼續關心着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在近年來的學術活動中,李繼熊教授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保險在本質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基因,同舟共濟的同時,可以調節社會、增加和諧。他呼籲和強調要加強保險的保障職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