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作者:凡浩說史

介紹:

1964年9月,就在國慶十五日前幾天,一次重要的高層會議正在中南海召開。會議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彙集了全黨和全軍重要人物。

但就在會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張愛平将軍突然起身告别了另一個會場,就在他離開房間之前,周總理突然攔住了張愛平的去路。

周總理問張某是否有會議檔案,并搜查了出境袋。要知道張愛平将軍是開國元帥,對于新中國建國,周總理為什麼要對他做出如此不信任的舉動呢?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照片:張愛平将軍)

一份改變中國未來的報告!

其實,這不是周恩來總理不信任張愛平将軍或者雙方關系不好,周恩來總理和張愛平将軍其實在革命戰争年代培養了一個非常強大的革命戰友。

正是因為這次會議太重要了,不僅張愛平将軍,在場的各位甚至周恩來總理本人也要搜尋,防止夾擊!這次會議是關于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即将試爆的。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周恩來總理)

自1945年美國引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以來,原子彈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象征。一個沒有原子彈的國家永遠不會缺少緻命武器,也永遠不會真正站得住腳,正如毛主席所說:"沒有别人說你不算數"。

沒有原子彈,國際舞台上就沒有權威,對話也不會有底色。是以在美國,包括蘇聯、英國、法國都盡了最大努力研究自己的原子彈之後,新中國不能落後。

但制造原子彈就要有工業基礎和經濟基礎,這對當時貧窮白白的中國來說太難了。更糟糕的是,蘇聯在1959年背叛了自己,暫停向我國提供核武器樣品和技術資訊,理由是這不會影響禁止核研究的協定。

1960年,蘇聯直接撕毀了與我國的工業援助協定,導緻當時我國原子彈研究不物質化,一切研究不得不從零開始。新生的共和國是否有能力生産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将軍、毛澤東主席視察軍隊)

同時,那些年隻是因為自然災害,國内經濟就非常困難。更不用說經濟發展了,為了不挨餓,中央人民幾乎消耗了全部的電力。

是以,是吃飽還是先制造原子彈已經成為國家的優先事項,每次會議都會發生争吵。有的人想先吃飽,有的人則認為直腰杆是最重要的,沒有國防安全什麼經濟建設是空談。

在這個關鍵時刻,張愛平的一份報告擺在了毛主席的辦公桌上,中國實施原子彈的能力是張愛平給中央政府的一顆令人心碎的藥丸。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二、隻知道山藥蛋一般!

張愛平對原子能技術一無所知,他出生在四川省大縣一個農民家庭,他是一個真正的農民的兒子。1925年,張愛平考入大縣高中,當時他的班主任張磊亭帶他走上了革命之路。

從此,張愛平開始跟随老師參加革命,開始了自己的一生,一生的奮鬥。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照片:獨立戰争期間張愛平将軍)

張愛平于1929年12月加入中國紅軍,此後他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戰争,從土地革命開始到抗日戰争再到解放戰争,終身将領。但現在祖國對他來說有了新的任務。在這場新的戰争中,沒有槍,沒有生死,但它關系到全國人民的命運,是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

1961年,張愛平被任命調查原子能,但從溝裡出來的人對原子能一無所知,正如他曾經嘲笑自己:"隻知道山藥蛋,不懂原子彈。"

但正是這個隻知道山藥蛋的人,努力深入了解中國的原子能工業和制造原子彈的工藝,了解中國是否有能力制造原子彈,并給出最專業、最合理的研究報告。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張愛平)

一開始不懂路線的張愛平也找到了一位外行夥伴,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的劉希軒,他是為數不多的真正懂得原子能的黨内幹部之一。同時,還有一位助手張振軒也是内部人士。

三人一路奔向祖國大河南北,各個科研院所、工廠、實驗室都再次運作,中國著名實體學家都再次前來參觀,就是要找出中國能否制造原子彈。必須有人回答這個問題。但沒人想到,給出這個答案的人會是一個隻知道"山藥蛋"的将軍!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照片:張振軒将軍)

經過長時間的通路,張愛平給出了答案,指出中國原子彈的關鍵不在于金錢,而在于組織和協作。

中國可以實施原子彈,雖然我們沒有多少經濟基礎,但我們有無數敬業的科技工作者,正是這句話牢牢地由中央政府執行原子彈的決心。同時,張愛平還确定了研究原子彈試爆的時間,設定在1964年。

1962年12月14日,中央正式決定實施原子彈,并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負責原子彈的研制。這一次,正如陳毅所說:"中國人是拿褲子,也是要把原子彈拿出來!"我們不接受來自美國和蘇聯的核威脅,我們不害怕美國和蘇聯實施的封鎖。

就算是貧窮白白,哪怕是困難,中國人也要自己制造原子彈!這是當時中央政府的決心,也是對包括張愛平在内的所有負責人的決心。

張愛平也因為報告是中央政府認為了解原子彈的,是以中共中央專委特别選擇了張愛平作為負責人,上司原子能工業。既然中央認可就一定要做,這就是張愛平的風格。他不知道如何抱怨,他隻知道原子彈關系到中國的國防安全,那麼我們必須去做,才能完成黨中央交給他的光榮任務。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将軍建國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

張愛平的任務很緊,但他很清楚,壓力必須再次扛下去,因為隻有扛下來,中國的未來才會更加光明。當時,國内外環境極其複雜,與蘇聯關系破裂後,我國面臨美蘇兩國的威脅。在蘇軍陳冰的北部邊境,美國核轟炸的威脅一直盤旋在中國的頭上。

蔣介石也在準備在台灣對大陸發動反攻,随着中印關系在麥克馬洪線上的加劇,印度偶爾會騷擾我國。正是在這種壓力下,原子彈之是以更加重要,是因為它關系到中國的腰帶能否站穩腳跟,關系到中國的未來走向何方。

三、一聲巨響震撼世界

1963年,原子彈的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很快從理論研究轉向實際工作,于是核研究所從北京遷至青海,既友善原子彈的研究和試爆,又是為了保密和安全。

這群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即将前往當時最荒涼的西北沙漠生活和工作,研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動員大會上,張愛平親自發言,戈壁灘雖然條件艱苦,但總會有為祖國服務的機會,會有取得巨大成就的機會。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将軍監控機械裝置)

青山有幸埋葬了骨頭,荒涼的西北地區有幸迎來了一批最可愛的愛國人民。無數人報名參加,為了中國核事業條件艱難而又能行,中國的仁慈人民從不懼怕所謂艱辛,他們隻怕不給機會為祖國服務。

這些人中的許多人為了建設中國的國防,放棄了在國外的富裕生活,回到了祖國。為了國家核工業的發展,張愛平和無數科技工作者是以埋在沙漠中,埋下了辛勤耕耘的名義。

在這片沙漠中,雖然分工不同,但張愛平和科技工作者都是為國家換國家。在荒涼的戈壁灘上,這些可愛的人已經戰鬥了很長時間,許多人甚至在這裡離開了他們的生活。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核試驗場的科學家)

後來需要高空轟炸機進行核試驗,但新的中國沒有條件改裝能夠在關鍵時刻勉強飛行到八公裡高度的飛機。

沒有測試勢必危險,有危險就是愛平來了,張愛平親自到第一線去試。在這個最危險的地方去前線,張愛平總是沖到前線,最後成功完成了實驗。在克服了無數風險和挑戰之後,中國的核武器終于複活了,這将是一生向世界咆哮!

1964年9月至10月,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即将爆炸時,張愛平率領專家小組對現場進行了徹底的檢查,因為爆炸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發生事故時沒有人能承擔責任。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與周恩來總理探讨原子彈研究進展)

擔心試爆失敗,周恩來總理甚至問是否可以推遲,即使時間稍晚一點,但第一次試爆并沒有出乎意料,張愛平立了軍事令狀,一定能成功爆炸!

為了防止美蘇的毀滅,所有關于原子彈試爆的資訊都是高度保密的,這就是為什麼周恩來總理不得不在1964年9月底的那次會議上搜尋他的屍體。一旦美國和蘇聯得知中國即将發生核爆炸,大西北地區很有可能将面臨美蘇的瘋狂打擊。

10月16日14時30分,張愛平進入白雲港觀察哨所,完成全部檢查工作,向周恩來報告一切正常,等待周恩來同志的準許。周恩來随後準許了爆炸。除了張愛平,周恩來總理和毛主席都在北京焦急地等待消息。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在原子彈試驗現場向周恩來彙報)

15點鐘,在戈壁沙漠深處,一聲巨響傳來,然後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出現在天空中,大家開始歡呼,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終于成功了!

這種響亮的噪音不僅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世界,因為它代表着一個新的大國正在崛起,在代表新中國永遠不會被欺負!

一枚洲際飛彈橫穿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張愛平将軍組織了新中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接下來的幾次原子彈包爆炸其實都是由張愛平主持的。

原子彈爆炸了,中國有最基本的保證,但這還不夠。中國還需要裝備來投射原子彈,而箭則需要一把弓,也就是飛彈。憑借原子彈的經驗,中央政府這次直接把任務交給了張愛平,張愛平沒有多餘的話,再次把任務交給了。

1964年,張愛平擔任地對地飛彈特别上司小組組長,負責飛彈作戰基地的建立和飛彈部隊的組建。他親自到全國各地考察,而在全軍選拔優秀将領和士兵時,可以說張愛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二炮兵之父。

時至今日,雖然第二炮兵已經成為火箭軍,但軍中仍有無數人懷念張愛平将軍。後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國防科技産業已經陷入停滞,關鍵時刻是張愛平站了起來。當時,中國回程衛星正發展瓶頸期,葉劍英元帥直接任命張愛平為将軍。

當時,葉建英對張愛平說:"昨天發射了一顆返程衛星,沒有成功。它在起飛後20秒内墜毀。"張愛平又處在了邊緣,這次回歸衛星能像過去一樣成功嗎?"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來源:張愛平将軍、于榮融元帥)

對于張愛平來說,沒有不成功的選擇,整整七個月的毅力,張愛平一直處于衛星研發的第一線,他希望看到中國回歸衛星發射的成功。

1975年,中國第一顆傳回衛星"尖峰一号"成功發射。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一顆衛星有什麼重要意義,其實這次回程衛星發射意義重大,這代表着中國的洲際飛彈基礎産業和技術已經達到,他告訴全世界,中國的國防技術并沒有停止,中國的洲際飛彈正在問世!

1977年,張愛平同志回國,當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參謀長,這次目标是發射中國第一枚以前從未發射過的洲際飛彈!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片:一些原子彈現場觀察的小型合成圖像)

洲際飛彈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們有原子彈和氫彈,但沒有洲際飛彈就不能真正形成核威懾,核武器根本無法發揮威懾力。隻有洲際飛彈才具有大射程的核武器投射能力,是以張愛平上任後要重點發展洲際飛彈,新中國的洲際飛彈必須盡快發射,中國需要它!

1980年5月18日,.m 10點,中國第一枚洲際飛彈"東風5号"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不久之後,南海的測量船傳來了中國洲際飛彈發射成功的消息!八千公裡的射程誤差隻有250米,完全達到了國際頂級水準!

這是又一聲巨響,1864年西北沙漠上的巨響代表了中國的原子彈,而這一次是在南太平洋,它代表了中國投射核武器的能力。

這意味着,中國的戰略核武器能力已經到了實戰階段,沒有人能夠也沒資格再次用核武器威脅中國!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将軍與人群)

飛彈發射直接改變了我國的國際形勢,當時兩國因中蘇關系緊張而在邊境部署了重兵,沒有人知道下一場戰争是否會爆發。但張愛平的飛彈改變了一切。

8000多公裡的額外距離,使任何對地攻擊都顯得蒼白無力,蘇聯知道自己再也威脅不到中國,于是主動讨好中國,中國的外交形勢也完全好轉。

新時期面對世界新形勢,張愛平将軍也積極面對現代化建設,貫徹鄧小平新時期的軍事建設思想,強調國民經濟建設的同時,要加強國防建設,走富強民的道路。也是在那時,他開始上司中國軍隊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

時代變了,再也不能帶來上個世紀的戰争,老将軍紛紛投入到現代戰争、機械化、集團化、資訊化學習中來,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4年絕密會議上,張愛萍突然請假離開,周總理為何緊急攔下搜身

(圖檔:張愛平将軍對基層官兵的慰問)

結語

從一個隻知道山藥蛋,出生在鄉下的沙場悍馬,到新中國最優秀的科技将領,為新中國國防科技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張愛平将軍究竟付出了多少我們無從知曉。

但要知道,從山藥蛋開始一點點學習,一點點成長,張愛平将軍一定經曆了漫長的過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但這難道不是共産黨的精神嗎?隻要國家和黨需要,無論他們走到哪裡,為國家和黨做任何工作。沒有合适和不合适的,隻要願意努力工作就能完成任務。

張愛平将軍前半生都在戰場上作戰,面對最兇猛的敵人。在他的餘生中,他在國防科技領域奮戰,而這一次他面臨着同樣無數的國防科技問題。但他從不退縮,從不害怕,無論什麼樣的敵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都是無所畏懼的精神穿越過去。

後來,即使他已經退到二線,張愛平将軍還是很關心軍隊的建設,曾經為軍隊和國家奉獻了一生的老人,很難離開軍營,他的生命是為人民的人民軍隊而戰。

今天我們實際上是在張将軍的引信下,兩枚炸彈和一顆星在張愛平将軍的上司下打了一場成功的聯大戰争,正是這些在面對未知的戰鬥中發揮了今天的中國國際地位,發揮了中國幾十年後和平發展的時機。

正如毛主席所說,這是一個造福人民的人,這是一個低品位的人,張愛平将軍,他為國家和民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