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1946年冬,江蘇睢甯縣大李集往北去的路上,老百姓支援解放軍前線的車輪滾滾。

小推車嘎吱嘎吱的聲響彙成了聲勢浩大的交響樂,轟鳴着湧向徐州戰場。

大卡車無法向堵滿小車的路上開去,靠着鎮口土牆停放在了坡上。

“為什麼停車?不知道任務緊急嗎?趕快向前開!”

卡車上擠得滿滿的司令部、政治部的從業人員,都急着趕到前線去開設指揮部,不由得拍着駕駛室的頂篷蓋喊了起來。

“不能開!”駕駛室裡傳出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張愛萍(1955年成為開國上将)的聲音:“等前面的小車走了再開”。

車上邊的人聽說要等,就想下車。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張副司令員打開車門,把頭伸出來喊:“不要下車!派一個人去買吃的東西。路一通,我們馬上就……”

話沒說完,突然沒有了聲音。

“不好!”作戰處長孫公飛探頭一看,大叫了一聲。

原來是汽車在泥濘中順坡下滑,蹭在牆上,車門把張副司令員的頭夾傷了。舊棉帽的後邊已經被血浸濕了一片,硬帽檐都軋碎了。

駕駛員一看首長受了重傷,急忙換閘要倒車,好把車門松開。

“不能倒車!”孫處長一邊吼着制止駕駛員,一邊和軍區組織部長謝勝坤縱身跳下車,指揮着車上的人都下來向後推車。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看到張副司令員被解脫,才對驚慌失措的駕駛員說:“你要倒車,就要啟動。一啟動,車向前哪怕再近一點,非擠碎不可!”

昏迷過去的張副司令員在衛生部工部長的救護下,過了20多分鐘才漸漸蘇醒過來。

他慢慢睜開眼,看到同志們都關切地圍着自己,汽車還停在那裡,掙紮着要起來:“車要馬上走!”

他心裡很清楚自己的責任。

李宗仁手下的名将李品仙正帶着2個師的國民黨軍從蚌埠北上,要趕在國共停戰的“一月協定”前打通津浦路,強占徐州。

為了堵截李品仙、粉碎國民黨的這一陰謀,華中軍區決定讓張愛萍率王必成和張震2個縱隊和1個旅、1個騎兵團歸陳毅司令員統一指揮,在徐州南線展開阻擊作戰。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前線的部隊正等待着張愛萍,他心裡能不着急嗎?

眼見自己負傷又耽擱了時間,是以連連催促:“要趕快走!”邊說邊爬起身要上車去。可還沒站起來,又暈厥倒了下來。

衛生部長說:“傷得這樣重,不能再走了。”

“那,怎麼辦呢?”作戰處長心如火焚,急得直撓頭皮。

“聽我的,走!”王部長招呼人用擔架把張副司令員擡到大李集的野戰醫院。

到了醫院後,張副司令爬不起來了。陳老總的指揮部在徐州北邊,整個戰役的計劃都是拟定好了的,耽誤不得。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唉!”他無奈地捶了一下擔架:“架設電台,我就在這裡指揮!”電台從車上搬了下來,野戰醫院裡開設了南線司令部。

“立刻和各方面溝通聯絡,我要馬上得到戰況。向陳老總和軍區報告我的位置,但是,不要講我受了傷。”

“是!”作戰處長答應後,又猶豫起來:“可……”

“決不能因為我影響整個戰役!”張副司令員揮了揮手,斬釘截鐵地說。

華中軍區部隊按照電波傳來的指令,在大範圍的運動中與敵人開始了拼殺。

氣勢洶洶的李品仙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頑強阻截和打擊,惱怒地督促他的“常勝軍”更加瘋狂地撲上來,同時又暗暗佩服對手用兵的神妙。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可是,李品仙這位久經沙場的國軍名将,無論如何也料不到與他對陣的主将身受重傷後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忍受着嚴重傷痛在指揮作戰。

大李集野戰醫院裡,張愛萍的思維正馳騁在整個的戰場。

他靜靜地聽着作戰處長報告的每一個戰況,細細地詢問着敵我雙方的每一個變動,默默地想着敵人可能的動向和我方要采取的對策,然後,将經過深思熟慮的對部隊行動的指令口述給作戰處長。

孫公飛在記錄着首長的決心,首長對部隊、對地理的熟谙使他歎服不已。隻要一對張副司令說部隊現在在哪裡哪裡,敵人在哪裡哪裡,他就都明白了。對地形、地貌、村鎮、河流、道路、橋梁……都了如指掌,說得和軍用地圖上一樣,準确無誤。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其實,張愛萍在每次口述指令前,不知已經在心裡核對了多少遍。

他熟知蘇北,不僅是因為和日本侵略軍格鬥中在這裡縱橫過,把握天時、地利是指揮官的本色;更重要的是這裡凝聚着他的愛和恨、理想和深情。

三天以後,仗打得激烈了。張愛萍不顧衛生部長和醫生們的勸阻,堅持在聽完戰況後要爬起來自己寫電報。

他忍着劇烈的疼痛,撐持起腫脹得很厲害的頭,握牢手中的筆,一撇一捺寫起來。

可是每寫一筆,就像有無數的鋼針在他腦子裡亂刺。他隻好停一停,再咬着牙往下寫,豆粒大的汗珠撲簌簌從額頭滴在電報紙上。

開國上将受了重傷,在病床上指揮作戰,卻擊退了國軍名将

孫公飛這條鐵铮铮的硬漢,在接過電報時,也禁不住熱淚橫流了。

一份又一份電報,把将軍堅韌的意志變成了部隊強勁的行動,把将軍晶瑩的汗珠化作了飛旋的槍彈。整個戰場,在按照他一撇一捺地布置,順利地向前發展。

三天,五天,七天,九天……李品仙手下兩個師的部隊沖不破解放軍的防線,被擊敗後龜縮南去了。

南線的阻擊成功,保障了北線的勝利,陳老總發來祝捷電報,稱贊張愛萍率領部隊取得了一場重要勝利。

直到此戰結束時,陳老總才得知張愛萍頭部受了重傷,當即派人把他送到蘇聯去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