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場戰争,是在當時具有轉折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三國鼎立”真正的分水嶺。

有人指責孫權背信棄義,然而劉備就講信用了嗎?他們都在追求自身最大的戰略空間,從各自發展的角度看,圍繞這一地區而産生的沖突也是必然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這場戰争是殘漢以來的所有争奪中最複雜的一場,其中詭詐的陰謀與突然的變數使得這場戰争帶着争論與迷霧在曆史的塵埃中時隐時現。

當時的關羽為什麼要如此執着于這場戰争?這一指令到底是來自成都還是來自關羽的作戰室?糜芳等人都是劉備的心腹,為何或降東吳或按兵不動?這裡面到底隐藏着什麼機關?

衆所周知,關羽是以金紫大将的身份總管荊州的一切事務,而且還擁有“假節”的威權。不僅如此,關羽還是這個集團的締造者之一,他是劉備心腹中的心腹,他在集團中實際的權勢與地位絕非其他人可以相提并論!如此的顯赫使他在荊州的權力似乎是勿庸置疑的,他的手下似乎也會理所當然地服從這位軍政首長。

如果沒有糜芳等人的叛變,關羽完全可以回軍驅呂蒙于境外。如果劉封肯發兵相助,曹操的援軍未到襄陽大約已經易主了。問題是這些人在關羽的背後捅了一刀!

關羽的驕橫跋扈、黩武貪功固為原因之一,但荊州的人事安排才是問題的根源。

劉備在奪取漢中之後,對上庸又發動了攻勢,也在得手後對該地的人事安排進行了調整,他即沒有賦予孟達更大的權力也沒有征他回成都高就,而是給他派去了一個“太上皇”。這一安排實為不智,要麼專任孟達要麼隻用劉封,孟達也完全可以作為較進階别的文官調回參預大政。劉備卻隻想摻“沙子”,以為如此就能一石二鳥了,既可以“看住”孟達還在荊州又添了一條“内線”,從地理上關羽對劉封鞭長莫及,從政治上劉封隐隐然是“小主公”。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關羽既有将才也頗有一點治才,以區區三郡能氣淩大國,多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但以他的脾氣與政治智慧,根本就不懂劉備的深意。

如果換作諸葛亮身處外任,他會首先緻信劉封,向他表示敬意并懇請對方對荊州的工作多多指教,甚至會向成都建議将孟達調回重用,這麼一來,劉封能坐觀成敗嗎?

關羽自以為大佬元臣,他眼中的劉封别說視如子侄,恐怕連狗崽子都算不上,更遑論以半個小主人待之了!他忘了一點,劉封再不濟也是王之假子,關某再牛也不過階下之臣、帳下之将而已。如果說兩人在以往有點疥蒂,現在則是修補關系的大好時機啊!看看人家夏侯敦是如何守謙退之道的吧,真不知關羽這《春秋》是如何讀的!

南郡的糜芳對關羽而言實為肱股主将,糜家對劉備集團有過擎天架海之功,而劉備在得勢之後,卻信而不重,糜家被徹底排除在決策層之外,雖然糜芳得到南郡這樣的要地,但别忘了他早在建安初年就是兩千石!他也正是為了追随劉備而抛棄一切的,時間仿佛跟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他又是兩千石了。

僅僅是關羽的高傲和呂蒙的兵威就能讓糜芳不戰而降嗎?在徐州、在長阪,哪一次不比這回驚險萬狀?糜芳又何曾有過絲毫的動搖?一句“還當治之”是吓不倒糜芳的,他隻須堅守數天,關羽就得在功勞簿上寫他一筆。關羽即使看他再不順眼也不會随便殺他,關羽畢竟不是忘恩負義之輩,更不會傻到去背這卸磨殺驢的名聲,糜芳是傷透了心。

真正害怕關羽的隻有一個(傅)士仁!雖然他和劉備是同鄉,但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背景,關羽倒真有可能拿他來“殺雞儆猴”。萬一關羽想跟劉備耍耍哥們脾氣,他是最合适的出氣筒,此人的選擇對他個人安全而言也極為正确。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劉備有“王霸之略”,如此牽制關羽本也無可厚非,這種牽制他早就行之而且“有效”了。當初他西入巴蜀,先是質諸将妻子,然後是對留守班子很費了一點“匠心”。

關羽、諸葛亮作為荊州的留守長官分掌軍政大權,看上去是個好搭配,而且關羽曾對諸葛亮受寵表示過不滿,他倆誰也玩不了花樣。但劉備還是把張飛調了過來,這麼一來,由于張的特殊地位,軍權政權再次被無形中分割了,同時張飛進駐南郡既可以對關羽提供更堅固的戰略支撐點,還能對東吳進行威攝。其實東吳決不會在這個時刻動手,孫權還需要劉備活着。

雖然沒有明确的記錄,但諸葛亮與關羽相處得不錯,當馬超到來後,關羽的一封信寄給了諸葛亮而不是張飛或者趙雲。馬超是劉備以外僅有的與關羽一樣的“正牌子”侯爵,而且還曾是一方諸侯!他的加盟使關羽有了某種不舒服的感覺。

劉備入川以後,左将軍府的權力配置設定無疑會受到各方矚目,作為這個集團中的大佬,關羽不可能對此毫不在意,他之是以把信寫給掌管中樞機構的諸葛亮,正是借此向新貴們示威,讓他們明白誰是老大!

而此時的諸葛亮也不很舒服,法正在左将軍府的地位日重一日,諸葛亮此時以軍師将軍領益州太守(忘了具體是那本書上看的)掌府事,法正以揚武将軍領蜀郡,二人治所同城。表面的職務法正算不上中樞幕僚,但事實上劉備對他卻是委以腹心的。

不僅如此,左将軍府的首席大僚是許靖,雖然不過是個空名,但這個人是法正推薦的。同時自董和以下,一個跟諸葛亮“貼心”的重要人物也沒有!

關羽的來信很及時,諸葛亮太需要這座大山了,如果說在荊州時他倆配合得還不夠“默契”,而此時卻是一拍即合了。諸葛亮毫不猶豫地對關羽大肆吹拍,并對這一關系高度重視,他勸劉巴對張飛“假借之”也正是此意。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劉備對此也并不反對,他需要平衡,這不過是他對軍權與政權的從新配置設定剛剛開始而已。

在法正的主導下,劉備一舉拿下漢中。這場戰争使劉備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他不僅登上了王位,還對這個集團的權力又進行了再配置設定。法正洋洋得意地拿到了尚書令這顆重中之重的印把子,同時護軍将軍一職又使他獲得了在軍隊中指手劃腳的特權。黃忠、魏延被突擊提拔,軍權的配置設定發生了巨大改變,而且這一切人事安排都是在漢中完成的,諸葛亮接到的不過是一紙檔案。當劉備回到成都時,他委婉地表達了對人事調整的不滿,借口就是關羽。

黃忠的擢升表明了一點:在劉備眼中,關羽已經不那麼特殊了,他似乎與黃忠沒什麼兩樣了!據說馬良的說辭使關羽“大悟”了,我看他至死也沒明白馬良代劉備說出的潛台詞——别給臉不要!

法正等人的升遷名正言順——功勞,而且是響當當的功勞!關羽也罷諸葛亮也罷,他們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反對這些人的提拔?面對這樣的權力格局誰更需要一場勝利?

關羽對襄陽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曾多次發動小規模的戰鬥,如今劉備的手已經伸到襄陽的側翼,漢水已經被他操于掌股,機會又很好——曹仁被叛亂搞得焦頭爛額。如果他一舉拿下襄陽,劉備還能有借口讓他與馬黃同列嗎?誰有阻撓這個戰争訴求的理由?飽受淩辱的皇帝陛下該不該解救?大司馬的勢力範圍該不該擴大?荊州的沿江防線敏感而又可靠,關羽的水陸力量甚至于使盟友都感到巨大的壓力,誰敢說前将軍閣下沒有打敗曹仁的能力?

諸葛亮無疑會贊成,劉備對關羽本就讓着三分,人家提出為你去打拼,你好意思推三阻四嗎?何況襄陽也很誘人啊!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場政治性事件的台前幕後

戰争就這樣開始了,關羽在初期連連得手,但很快就有了兵力不足的問題。他調兵的指令被劉封仍進了廢紙簍,心懷不滿的孟達固然别有用心,但劉封何敢棄大局于如是?我看他多半是得到了來自成都的某種暗示!

關羽還在執着于戰鬥,難道他一點也不明白上庸哪來的這個膽子?在出師之前,他就有過不祥之感,老于沙場的他幹嗎還要如此執拗地打下去?失去巢穴的關羽很快就垮了,先垮的不是軍隊而是他的意志。

關羽得勝該怎麼獎賞?往上一步就是比公大将了!關羽手中的力量更會大大加強,如果他開始對成都“指點江山”一番,孰可折之,又孰敢折之?劉封隻需插一杠子襄陽就得崩潰,蜀中隻需一師之濟,呂蒙必不敢西窺!

然而成都沉默了,他們在等着關羽師老兵疲!他們了解關羽的實力,曹兵不敢縱兵南下,兵少不足以擒關羽,兵多則襄陽空虛,那樣的話,襄陽就有可能被上庸插上一刀。

至于盟友,他們不太可能突破沿江防線,即使突破,南郡城堅糧足,守将又都是親信,堅持幾天絕無問題,關羽回兵則東吳必退。

成都并不希望關羽死掉,更不會舍得荊州,成都希望的是這場戰争虎頭蛇尾,關羽即使有功也不過抓點俘虜,升官就自然無望了。再不濟就是丢人現眼一把,但損失不會大,以後的關羽可能就老實多了。可誰能想到如此鐵杆的親信竟不戰而降了!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死了。

此後,孟達叛變,劉封也被迫自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