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香中國|從田間到雲端:中國鄉村彌漫“書香氣”

作者:新華社三農

新華社合肥4月22日電 題:從田間到雲端:中國鄉村彌漫“書香氣”

新華社記者馬欣然、賈稀荃、周文其

村民張春霞家的山羊病了,在圖書室滿滿一架的農業科學類書籍裡找到了治療方法;一些中國小生在這裡學習朗誦,還在“村晚”演出中博得滿堂彩;書法練習、歌舞教學等教育訓練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綠樹掩映中的北京市延慶區大榆樹鎮高廟屯村村委會大院圖書室,面積不到100平方米。在活動室主管人員束忠琴看來,這裡能“塑造良好鄉風家風”,是“培養孩子的第二課堂”。

彌漫着書香氣息的鄉村,總能構成一幅向善向上、勵志詩意的田園畫卷。

書香中國|從田間到雲端:中國鄉村彌漫“書香氣”

“以前想看書得開車20分鐘到區圖書館,大家普遍不愛去。10多年前,村裡建了圖書室,我把自己的手機号貼在門口,村民随時能來,冬暖夏涼、看書喝茶。”束忠琴說,随着村民讀書時長的累積,“大字不識幾個照樣過完大半輩子”的思想悄然發生轉變。

推進鄉村閱讀,是中國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全民閱讀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香中國|從田間到雲端:中國鄉村彌漫“書香氣”

近十年來,中國各地紛紛制定全民閱讀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鄉村閱讀在經費投入、設施布局、活動安排等方面享受越來越多的利好。目前全國已建成“農家書屋”約60萬家,配送圖書超過13億冊。

“目前廣大農民群衆的文化需求,已經從基本的學認字、學知識,轉變為追求視野開拓、精神富足。”北京師範大學文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王小岩說,但在人均圖書閱讀冊數、閱讀時長、購書經費,以及購書便捷度等方面,城鄉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安徽省池州市丁橋鎮中心國小教師吳娟眼中,“從硬體建設來看,鄉村閱讀工作已取得很大進步。我們學校每個班都設有讀書角,圖書館現有12444冊書籍并配有電子借書模式。但就‘軟體’而言,尚存諸多提升空間”。

書香中國|從田間到雲端:中國鄉村彌漫“書香氣”

吳娟所說的“軟體”,主要是指“悅讀”氛圍。“多年家訪發現,大部分家長難以做到陪伴閱讀、學生課外讀物品類單一,學校會不定期給學生們免費分發社科類圖書,以供‘營養均衡’,讓孩子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如何通過激勵機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池州市石台縣矶灘中心學校校長汪自如也有一套“錦囊妙計”。

“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家,看見的第一樣東西就是一個銀币……”不到1分鐘的視訊裡,3年級學生沈佳蕙正大聲朗讀課文,身後背景是一幅1米多長的世界地圖。

這類學生們捧書閱讀的打卡視訊,在汪自如建立的100多人的微信家長群裡“翻不到頭”,“學校與家長充分溝通,力争讓每位學生在家裡都有一個挂着地圖的閱讀專屬空間,‘每天打開看世界的廣角’是鄉村學生最需要的”。

汪自如說,今年學校向家長提出了“建立家庭讀書角,遠離電子産品”的倡議,并在本月啟動“21天讀書打卡倡議”活動,“我們還會引導家長利用節假日和孩子一起逛逛書店或者網購好書,指導孩子按計劃閱讀、分類放置等”。

耕讀傳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理念之一。如今,在鄉村推廣閱讀、傳遞書香,盼望的不僅是書本的流動、書屋的開放,更是希冀由此帶動鄉村生活提質更新,在山水田間編織美好與幸福。

53歲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彙鎮居民王新華這兩年多了一份副業——通過網絡直播給自家的臘肉廠帶貨,一年營業額漲到了近600萬元。

“不少人認為直播門檻低,但要做到專業并不容易,我上了好幾十堂課才入門。”王新華說,很多直播術語、拍攝技巧、剪輯方法都是通過學習鎮裡分發的教育訓練手冊獲得的。3年前,王新華還參加了專門的教育訓練課程,如今已經成為擁有十多萬粉絲的電商人。

“實用類工具書和短視訊教程切實改變了一批村民的生活。”湯家彙鎮黨委書記葉甜告訴記者,自2017年起,全鎮逐村開展電商普及教育訓練工作,目前已有超1200名村民參加課程學習,年網上銷售額多年保持在5000萬元以上。

目前,日益完善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較為低廉的網絡資費讓數字閱讀平台、智慧書屋等“雲服務”,成為鄉村閱讀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為圖書館公衆号”“新增賬號即可免費閱讀”……在池州市青陽縣楊田鎮東南村村委會辦公室,書架旁擺放的“與書同行 共讀經典”易拉寶上印着10多本推薦書籍和對應二維碼,掃一掃便能讀全文。

“相比于紙質書,電子閱讀對于村民的觸達率和接受度更高,不少村民在辦事等待的間隙,會掃碼看看。”該村村委會文書王凱強說,“我們還計劃引進閱讀推廣人、在‘村晚’設定詩朗誦節目,讓書香在這方土地持續萦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