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我朋友的家在哪裡"海報</h5>

芥末工作室是芥末堆推出的電影欣賞專欄,以影評的形式為讀者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優質影片,挖掘電影的教育内涵,揭示教育的生活、社會性、理念。

芥末堆2月5日田園手寫

《我朋友的家在哪裡》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拍攝于1987年,31年前。

這部電影聚焦于伊朗農村一所國小的故事。情節簡單,一句話就能充分表達出來,男孩艾哈邁德不小心拿錯了桌上同學穆罕默德的作業書,為了避免第二天被老師訓斥,翻山送回去。

故事很簡單,但在阿巴斯特别細膩的情感創作中,整部電影就像一首詩。小男孩阿慕德的堅持,讓人們看到了孩子之間珍貴的純潔友誼,但背後卻是簡單的故事,也讓人忍不住思考。

影片中的學生和老師都是來自當地村莊的非專業演員,面對鏡頭,他們猶豫不決的眼睛和簡單的表情恰到阿巴斯想要的效果——真實。阿巴斯還獲得了1987年德黑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198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獎。

<h3>Part1 如果你不把作業還給同學,後果會很嚴重</h3>

影片開始于學校的教室,老師檢查了作業,發現穆罕默德忘記再次帶上作業書,把它寫在紙上。老師知道了,撕掉了作業,問道:"老師告訴你多少次了?""你為什麼不把作業寫在作業本上?"

穆罕默德低下頭哭泣,解釋說作業已經留在了他表弟的家裡,但老師警告他,如果他下次不帶作業,就要解雇他。老師強調,這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規則。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悲傷和哭泣的穆罕默德</h5>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穆德(左)和穆罕默德(右)</h5>

那天放學後,阿穆德突然發現自己把同桌穆罕默德的作業書帶回家(因為它看起來是一樣的),他非常緊張。他低聲對媽媽說,如果不把作業還給同學,後果會很嚴重,重複了六七次,但媽媽還是堅持要阿慕德先做作業。阿慕德拿着書向母親解釋後,母親還是沒有改變主意,對阿慕德喊道:"你這個孩子會讓我生氣的,你不會聽從我打人!"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穆德的母親</h5>

無奈之下,阿穆德不得不繼續做功課,但他無法停止擔心他的朋友。這時母親讓他出去買面包,阿慕德顯得可憐無奈,卻暗自決定偷偷溜出去還作業,雖然他隻知道穆罕默德家所在的村子,卻不知道具體的位置。

随着伊朗傳統樂器,四弦Setal的歡快而緊張的旋律,艾哈邁德在前往穆罕默德家的路上飛馳而過。他過馬路,爬上"Z"路的山坡,穿過森林跑到另一個村莊,在那裡他上下走來走去,問問題,但沒有人能告訴他朋友的房子住在哪裡。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慕德在去穆罕默德家的路上跑了</h5>

<h3>Part2 有時他忘了給我錢,但從不忘記打我</h3>

照片中罕見的暖藍色門給了阿慕一線希望,那就是穆罕默德表弟的房子。但他打電話給穆罕默德的表弟和他的父親,他們最近去了他的村莊,然後一路回來。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慕德在穆罕默德表弟家的門口</h5>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慕德正在尋找穆罕默德</h5>

同樣的路,同樣充滿異國情調的配樂,鏡頭緊跟阿慕德毫不拖延,一路上沒有美麗的風景,貧瘠的土地,赤裸的山坡,毫無生氣的死樹,一切顯得很單調。

畫面中唯一的顔色是一路小跑的阿慕德、橙色外套、藍色褲子,供朋友擅自離家,長途跋涉尋找和煩惱的朋友,問路和了解,孩子的純真和善良與詩意的形象,卻不像風景詩那樣美麗,它略帶苦澀無奈的溫暖, 是導演阿巴斯給艾哈邁德澆了一絲溫暖。

跑回村子後,導演插入了阿穆德爺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

爺爺看到阿慕德從村子裡跑回來,故意派他去拿不存在的香煙,耽誤了他的時間。在對鄰居說起父親的教育時,他說:"父親每周給我一分錢,每兩周打我一次,有時他忘了給我錢,但從來不忘打我,那種教育使我成為一個聽話的人。"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穆德爺爺</h5>

鄰居問:"如果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你打你了嗎?"爺爺回答說:"是的,找個理由打架,為了讓我成為一個聽話的人,沒有錯。爺爺非常欣賞這種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當然他也繼承了父親的教育理念,用責罵教育來培養一個"聽話"的人。

當鏡頭轉動時,阿穆德遇到了一個賣鐵門的人,他正在和鄰居讨論價格。那人試圖從阿穆德的家庭作業簿上撕下一張紙,阿穆德低聲說他的作業不是他的,如果他把作業撕掉,老師會很生氣。但那人無視他的請求,抓起作業本撕了下來。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過了一會兒,阿慕德從大人的談話中得知,搶劫作業本的男子也叫穆罕默德,是以他推測這名男子可能是朋友的父親,于是他反複問他是否是穆罕默德先生,但那人一直在和别人談生意,不理他。這種情況現在也很普遍,在大人面前,孩子似乎自然沒有聲音,很容易被忽視,一切都要聽大人的話。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阿穆德問了不下10次,但那人仍然沒有回答。他騎着驢子走了,阿慕德緊跟在他身後,再次走上了"Z"路,又一次在山坡上,阿慕德再次踏上了尋找朋友的道路。

<h3>第3部分不是人們可以稱之為家的東西</h3>

在追趕穆罕默德的房子後,阿穆德看到一個小男孩從門外出來,但他不是他的朋友。當艾哈邁德問他是否認識另一個穆罕默德時,小男孩說村裡有很多人叫穆罕默德,原來是一個共同的姓氏。

夜幕降臨,小男孩告訴他,另一個家穆罕默德就在附近,他繼續按照男孩的模糊訓示進行搜尋。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過了一會兒,阿慕德見到了一位爺爺,老人說他也認識一個叫穆罕默德的孩子,于是老人帶他去找穆罕默德。

一路上,爺爺和阿穆德一直在講述他們的故事。他是一個門衛,村裡的人都用過他做的木門,但後來村裡的人漸漸改成了鐵門,沒有人用木門。爺爺有弟弟,但沒有老婆子,是個孤獨的老人。

爺爺對阿慕德說:"我哥哥住在城裡,為什麼大家都想住在城裡?"我一點都不喜歡在城裡的感覺,這不是人們可以稱之為家的感覺。我很傷心,我辛辛苦地走出城裡的門被帶到了城裡。我的門,你到底是從哪裡到城裡的?上次去鎮上,我到處去找我的門,但我找不到它,感覺就像我的侄子不見了。"

說着,走到穆罕默德家的老百姓面前,阿慕德正期待着走過去看看,卻發現這隻是他自己的穆罕默德家,有點失望。于是阿穆德決定回家。但老人似乎沒有注意到他臉上的失落,就把他帶到路上去看他做過的門窗。

一個是擔心朋友不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一個是貧窮孤獨的老人,阿慕德急于回家,是以走在老人面前,但時不時回頭看老人。阿慕德繼續走路,遇到了一隻狗,他驚恐地跑了回去,爺爺走過來告訴他,兩人應該一起去。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3>Part 4 别擔心,我已經為你做好了功課

</h3>

回到家的阿穆德沒有吃晚飯,有點傷心。他很快完成了他的家庭作業,為穆罕默德寫了一個。這裡有一個細節,Amud的襪子在鞋跟位置有一個洞。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5>阿穆德正在做他的功課</h5>

第二天早上,老師不得不再次檢查家庭作業,穆罕默德沒有統一的家庭作業書,而是把家庭作業寫在其他書上。當老師說要開始檢查他的作業時,他緊張地低下了頭,不,他應該埋頭。那一刻看起來非常痛苦。

幸運的是,阿慕德來了,悄悄地把家庭作業書交給穆罕默德,低聲說:「別擔心,我已經為你做好了功課。老師翻過書頁要檢查,翻過來,簽了一個"好"字。在鏡頭的最後,掃過阿慕送給穆罕默德的工作簿,裡面有一朵白色的小花,歡快的異國情調的配樂再次響起,電影戛然而止。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h3>Part 5 就像一首詩,簡單明了</h3>

看完這部電影,有一種感覺,影片的好與壞之間沒有根本的聯系,内容題材也不複雜。《朋友家在哪裡》沒有隐喻,沒有政治批評,它就像一首詩,簡單地表現日常生活,展現孩子最純真的感受。

艾哈邁德不斷在一個陌生的村子裡尋找,"穆罕默德"不時從他的嘴裡出來,他的眼睛充滿了堅持和簡單,清晰。黑色的老牛,舒适的母雞,陡峭的石階和破舊的狹窄木門,以及門上虛弱但善良的老人,艾哈邁德一直在黑暗和黑暗的小巷裡尋找和詢問,直到天黑。

其實,影片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老師過于苛刻,家長的教育方法錯誤,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冷漠。電影中的孩子們承擔着繁重的工作,種田,撿東西,照顧他們的弟弟......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在保持工作的同時寫作。

老師在課堂上把家庭作業寫在作業書上重複很多次,這也反映了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忽視,對孩子内心的忽視。31年前的伊朗和今天的中國農村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