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1978年6月的一天,秦始皇帝陵的考古鑽探工作轉移到陵園西側區域。在夏日的炎熱天氣中,深埋于地下的兩乘青銅馬車終于在兩千多年後,展露在世人的眼中,揭開了“青銅之冠”的神秘面紗。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

如今,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來到銅車馬博物館的展廳中,就能看到秦始皇帝陵西出土了兩乘青銅馬車,其結構完整,裝飾華奂,雕塑精美,工藝精湛。透過文物本身,不僅能感受到秦代工匠運用高超的制作技藝,更似在低語着那個古老時代的曆史風雲。

2024年4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古迹遺址日,在曆時三年的精心保養維護工作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銅車馬搬遷至秦陵銅車馬博物館中并安放在展櫃中。至此,兩乘秦陵銅車馬終于一并在其出土地點面向公衆展出。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從業人員将一号銅車馬搬進“新家”

“當一号銅車馬被安全搬到了‘新家’,展櫃完全封上的那一刻,我們所有參與了文物保養維護過程的從業人員,心才算真正落了下來。”兩乘銅車馬終“團圓”之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副研究館員劉江衛接受了封面新聞的獨家專訪,緩緩講述到一号銅車馬是如何曆經長達三年的保護修複,最終與觀衆相見的。

01

5公裡“搬家”背後

是長達三年的保護修複

忠實仿真秦代真實馬車制造,逼真地再現了秦始皇帝禦用馬車的原貌;銅車馬的精美彩繪與車馬的造型精妙結合,展示了古代車馬的系駕關系,更呈現出古人巧奪天工的工藝技巧……在人潮如織的展廳中,當人們走到兩乘銅車馬的展櫃前,總不免停下腳步,細細觀望這一被學界譽為“青銅之冠”、“世界馬車史上的裡程碑”的精美文物。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文物保護工作者對一号銅車馬進行維護保養

“經過了三年,兩乘秦陵銅車馬終于能在同一個地點展出了。”在采訪的伊始,劉江衛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介紹道,秦銅車馬為一組兩乘,其中,一号銅車馬為“立車”,在皇帝車隊中用以開道、警衛和征伐的作用;而二号銅車馬為“安車”,即坐乘之車。

據悉,因年代久遠,該文物出土時破碎成3000多片,後來經過專家們近8年的修複,恢複了它們的原貌。在1989年,兩乘銅車馬陳列展出,再現了2200年前青銅車馬的風采。又在2021年5月18日,秦陵出土二号銅車馬搬進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正式對觀衆開放。同時,秦陵博物院開展了對一号銅車馬的保養維護工作。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文物保護工作者對一号銅車馬進行維護保養

“秦銅車馬很特殊,雖然其本體的材質是青銅,但表面又施以彩繪。施彩所用的顔料為礦物顔料,以動物膠調和繪制,”劉江衛解釋道,雖然早期的修複保護對彩繪進行過加強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加強劑也會出現一些老化現象,進而引起彩繪出現酥粉、起翹、空鼓等現象,是以要對出現問題的彩繪,進行加強和回貼。

那麼,為何一号銅車馬的保養維護工作,會用到三年的時間?劉江衛說到,其中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為了保證保養維護的萬無一失,首先要查詢當年的一号銅車馬的修複保護的記錄資料。同時,劉江衛及團隊還走訪了當年參與銅車馬修複的專家學者。

“此外,一号銅車馬在修複中使用了焊接、粘接的工藝,還需進行一些必要的技術手段,去檢測連接配接處的強度是否依然完好,能否滿足搬遷還有長期展覽的要求。再來,還有維護工作中要使用的加強材料,需要做實驗對材料進行篩選,保證其與之前使用的材料,不會發生不相容的情況。”而如此種種,都隻能算制定養護方案的前期工作,由此也不難想象,為何一号銅車馬要經過三年的時光,才能重新回歸到觀衆的視線。

劉江衛說到,在三年前,一号銅車馬在秦陵博物院的綜合陳列樓裡面開始了就地養護。如今,它搬去的“新家”,是五六公裡外的銅車馬博物館。而短短不過五公裡的路途,背後是文物保護者們耗盡了三年的心血。“過程中包含了太多方面,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02

用好高科技

把銅車馬每個部位都拍了

30多年前,經過文物修複專家長達8年的努力,終于将兩乘銅車馬從數千塊的碎片中修複完成。時至今日,秦陵博物院的幾代文物工作者們,也從未間斷對它的探讨研究和保管養護。如今,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從考古發掘到文物保護,從價值闡釋到展示傳播,文物與科技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而科技的創新也提升了文物保護修複水準。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顯微分析下一号銅車馬右後腿的打磨痕迹

X光探傷、等離子體輝光發現儀、超景深顯微拍照……當這一連串專業的名詞出現時,想必會讓許多觀衆摸不着頭腦,但這些都是一号銅車馬在保養維護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多種技術手段。

“此前,我們也對一号銅車馬進行了探傷,但沒有這次做得如此全面,把銅車馬的每個部位都進行了。”劉江衛說道,利用X光探傷技術準确地揭示了結構、焊接、修複痕迹及早期修複報告中未能展現或描述的細節。“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借用該技術,看到當時的一些鑄造工藝;還有距離上次的修複已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看有沒有産生一些新的開裂或者其他狀況。”

秦始皇帝陵兩乘銅車馬終“團圓”:幾公裡“搬家路”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鏡

X光探傷下一号銅車馬的傘蓋

再來,劉江衛還提到了超景深顯微技術,這是在過去沒有的,通過其可以讓文物保護工作者們更加清晰直覺地看到銅車馬上彩繪的情況。同時,可以利用超景深顯微拍照技術對特征病害及彩繪紋飾進行觀察記錄,揭示病害詳情。“利用這項技術,能從各個角度清晰地展現出文物的形貌和細節,包括彩繪顔料層的層次關系、寬度都能顯示,這對研究當時的彩繪工藝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此外,一号銅車馬在保養維護過程中還使用了等離子體輝光放電儀,對其的早期的一些修複的痕迹觀察,通過不同修複材料在輝光下不同的光學反應,去分析儲存狀況到底如何。

當下,經過保養維護的一号銅車馬與二号銅車馬一同,靜靜的被擺放在秦陵銅車馬博物館的展櫃中,向觀衆展示着世界馬車史上的裡程碑之作。漫步其中,觀衆在感歎文物的精美絕倫時,也能在觀衆了解銅車馬的發掘,了解到銅車馬的性質用途、形制結構、雕塑藝術、彩繪紋飾、鑄造技術等知識。

“三年了,秦陵銅車馬又被陳列在了一起,展出的一号銅車馬也不再是複制品。它們又回到了一起,這肯定也會喚起不少觀衆想來參觀的欲望。”劉江衛說道。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兩乘銅車馬出土後,首次在原址聚首。

而就在一号銅車馬落地在展廳中,展櫃被封上的那一刻,劉江衛從保養維護工作開始之日就懸着的心,終于有了片刻的安穩。但他也明白,秦陵銅車馬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還有更為漫長的道路要走。“到現在,關于秦陵銅車馬的制造技術,我們也還沒有完全解讀。未來,我們還會繼續開展銅馬車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使銅馬車的研究不斷深化。”

圖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