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作者:Ta途說

“三顆金絲猴,就是一杯好牛奶”

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曾經響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以價格親民品質上乘的優勢打敗了比它更早出現的“大白兔奶糖”。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1992年,是中國傳統的猴年,沈丘食品總廠就推出了一款名為“金絲猴”的奶糖,口感綿密醇香濃厚,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人們隻知道金絲猴奶糖好吃,卻不知道它的前身竟然是一家電器維修廠,因為幹不下去瀕臨破産,才不得不進行轉型,這才有了後來的“金絲猴”。

趙啟三身為金絲猴的創始人,卻一直飽受争議,有人說他是賣國賊,有人則說他是民族企業家,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究竟是為何?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如今已經70歲高齡的趙啟三卻揚言要進行二次創業,棄糖從鹽,開始進軍國内高端鹽業,那金絲猴又該何去何從呢?

金絲猴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趙啟三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帶領廠子轉虧為盈,就在全力準備上市的時候,卻傳出了他要将金絲猴出賣給外企的消息,這是真的嗎?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2014年,金絲猴的董事經過商議,将公司80%的股份以24.168億元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時好公司,因為美國與金絲猴内部經常在決策方面有分歧,之後便以6.04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剩餘的20%的股權。

趙啟三私自将金絲猴賣給美國集團這件事情,引來了很多人的衆怒,可卻在兩年後,金絲猴又被河南的一家企業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

這兜兜轉轉一圈之後,金絲猴的價格竟然縮水了近10倍,難不成這是趙啟三暗中操作的?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本文内信源來自官方媒體,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趙啟三臨危受命

1979年,已經31歲的趙啟三在縣裡的廠子裡擔任電器維修師傅,他并不是那種一直待在廠子裡幹活的,而是經常會外出奔走,時間久了他就成了一位見多識廣的勞工了。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這份經曆,他被派到縣裡的一家農機修理廠擔任廠長,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可是他卻整日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的,因為自己接手的根本就不是香饽饽,而是一塊燙手山芋。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附近的人誰不知道,這個廠子不掙錢不說,還有112萬元的外債,那時候自己的工資一個月才48塊錢,天價的窟窿讓很多人都避而不及。

趙啟三無奈隻好硬着頭皮來到這裡,看着破敗的廠子與37名等着發工資的勞工,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他一定要讓勞工們都吃飽飯。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就是靠着這一份信念,趙啟三決定對廠子進行轉型,他借了幾百塊錢之後,就隻身一人來到上海,為廠子裡尋找新出路。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他意外的發現,現在上海竟然非常流行一些食品,什麼糕點、罐頭與腐竹等商品,都是河南沒有的。

兩個地方的資訊差讓他看到了希望,自己可以經常的坐車到上海看看流行什麼,然後就立刻回到河南進行生産,中間商賺取資訊差。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趙啟三确定好方向後,就準備動工了,隻是從農機維修到食品加工,完全是兩個領域的跨越,廠子裡要重新收拾一番,錢從哪裡來呢?

他挨家挨戶的籌集資金,可是效果并不好,畢竟一家負債112萬元的廠子,能折騰出什麼名堂?

趙啟三就把廠子裡能賣的都賣了,東拼西湊的拿出了買裝置的錢,開始了轉型道路,還把公司改名為沈丘食品總廠。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在他的帶領下,原本快要倒閉的廠子轉虧為盈,不僅補發了公司的欠款,還将外債都補上了。

十年之後,沈丘食品廠的收益已經高達上千萬了,再也不是之前那個瀕臨倒閉的破廠了,隻是唯一的短闆就是沒有一個具有核心價值的産品,趙啟三又是如何攻克這個難題的呢?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三顆金絲猴 一杯牛奶

1992年,中國的鐵路建設已經發展起來了,原先利用上海與内地的資訊差賺錢的方式已經不流行了,還有一點就是,改革浪潮興起,更多人都開始做生意了,市場競争壓力很大,企業發展艱難。

趙啟三嚴肅的意識到,轉型的時候又要到來了,這一次要轉型到哪個方面呢?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他在上海參加展會的時候,被一種“枕型糖塊”吸引了,他果斷的認為這将會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領域。

相比于上一次轉型,這一次他大手一揮就買下了上海的新型枕式奶糖技術和奶糖生産線,開始了企業的第二次轉型。

恰巧這一年是猴年,他個人又非常的喜歡金絲猴這個動物,于是就将奶糖的名字命名為“金絲猴”。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當時,市面上就隻有大白兔一個奶糖品牌,隻不過因為價格比較貴,很多消費者隻能望而卻步,想吃卻買不起。

這也給金絲猴搶占市場一個機會,金絲猴的市場定價非常平民,很多人在購買的時候都不會感到壓力,是以就出現了一開售就斷貨的狀态。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1993年,趙啟三收購了上海蓬萊食品廠後,注冊成立上海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特意打造屬于他們的本土品牌。

從這之後,金絲猴奶糖就正式成立起來了,開始了它的市場征戰之路,成為了糖制品中的龍頭老大。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2003年,金絲猴奶糖的廣告語是“三顆金絲猴,就等于一杯牛奶”,因為這句話,大白兔控告金絲猴侵權,但絲毫沒有任何影響。

早在1956年,大白兔就用“七顆大白兔,就等于一杯牛奶”這句廣告語, 金絲猴卻在多年後不僅抄襲了這句廣告語,還進行了實力吊打,把七顆改為三顆。

大白兔奶糖氣不過,便将金絲猴奶糖告上了法庭進行維權,可誰知,竟然沒有影響到金絲猴的市場占比,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2005年,時任上海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王寶根對媒體這樣介紹:“不斷地跑市場是老趙的秘訣。”

很多人在了解到趙啟三的打拼模式的時候,都會說他是一個“追随者”,因為他帶領廠子轉型的道路都是跟着别人幹的。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最開始的食品行業,是模仿上海的糕點,腐竹等,等到不流行了,又開始做奶糖,效仿大白兔,還成功的超越了。

就連他自己也承認,市場經濟就是要跑市場,要跟風,市場流行什麼就去做什麼,但是不能盲目,還是要帶着腦子的。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奶糖變成了食鹽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這個“跟風”的營銷政策,才會讓企業在準備上市的時候,困難重重,最後淪落到賣給外企的地步。

很多知情人士也說,趙啟三的這個營銷政策為金絲猴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畢竟沒有自己的核心,一直抄襲,早晚會出事的。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早在2015年,上海市工商局通報,因未經許可仿冒意大利費列羅公司立體商标,上海金絲猴被處罰193萬元。

2008年,這一年的趙啟三已經60歲了,便将公司的産業交給了兒子趙東旺,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對上市志在必得,殊不知前路漫漫。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此時市面上金絲猴奶糖的占比已經嚴重下滑了,企業便開始研究巧克力、餅幹與一心新品等,但都是于事無補。

直到2012年,金絲猴股份IPO終止,年銷售額經營慘淡,眼看着就要倒閉了,趙啟三在67歲的時候為企業出山。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畢竟是之前像一個快到倒閉的廠子經營成年入過億的企業,這一次大家依舊相信趙啟三的能力,期待着金絲猴的煥然一新。

可誰知在等待了兩年之後,趙啟三竟然将金絲猴企業以30億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的好時集團,從一個民族企業家成為了一個飽受争議的叛徒。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自己喜愛的奶糖成為了老美的企業,中國消費者卻不幹了,無論你生産的多好,我就是不買,兩年後,金絲猴又回到了中國人的手裡,被河南禦翔以2.7億元的借個收回來了。

很多人都好奇是不是趙啟三從中操作的,畢竟前後一轉手就相差了27億元,光明正大的坑老美的錢。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趙啟三對此也進行了明确的回應,河南禦翔跟他沒有關系,他現在對奶糖不感興趣了,而是準備進行二次創業了,研究高端鹽業領域。

一個人的好壞應當是由多個方面去評判的,趙啟三雖然賣掉了金絲猴,可是他對國内經濟的帶動是不可否認的,沒有他也就沒有金絲猴這個品牌。

企業的發展,除了受到人為的影響之外,還有市場經濟與環境的幹擾,是以隻要做好該做的,其他的就交給天意吧。

參考資料:

中國網:“糖王”趙啟三徹底告别金絲猴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國民品牌遭遇山寨,金絲猴打赢侵權官司又怎樣,這年頭誰還吃糖?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新華網:“糖王”趙啟三徹底告别金絲猴 再創業盯上鹽業市場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

大河報:全國人大代表趙啟三:二次創業瞄向鹽業藍海,為實業鼓與呼

金絲猴奶糖:30億賣給美企,三年後又花2.7億買回,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