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刊登的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傅興國的文章《新時代公務員管理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中,提出了推動公務員分類管理“落地”的配套辦法盡快出台的重要觀點。
那麼,公務員分類管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又涉及到哪些公務員呢?本文将對此進行深入解讀。
在公務員分類管理中,職位分類和職位分等是兩大核心内容。
職位分類則是根據職權的内容和性質将工作職位劃分為若幹種類,如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而職位分等則是根據你所在崗位的難易程度、責任權重以及學曆、經驗等任職資格,将所有職位劃分為若幹等級。
分類管理,将影響多少公務員?
中國公務員數量是一個動态變化的數字,根據公開資料,2016年時統計的全國公務員總人數已經達到716.7萬人。此後幾年就再沒有官方對公務員總人數的統計。
雖然沒有官方資料,但每年招錄公務員的總人數,還是有一定的範圍的,差不多在10萬-20萬人之間波動,兩者相加,再減去每年退休人員,710多萬人這個資料應該現在還适用。
改革落地後,會有什麼影響?
公務員實行分類管理管理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公務員晉升通道和薪資的變化。
此前就有官方建議: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挂鈎制度。其實說白了,分類管理的執行,也是這一目的。
公務員分類管理會更加的科學化、專業化,對于一線人員将是利好消息。從晉升通道來說,專業技術類人員将更加注重專業技術的發展和深化,而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則更加側重于法律專業度的提升。這種分類管理使得兩類人員的專業能力評定和考察更加精準,同時也意味着在加薪評定中,專業能力的比重将有所增加。
這樣的改革落地也意味着,将來公務員體制人員會出現:“XX主管”、“XX進階主管”或者“XX主辦”這類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