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作者:航天器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原生家庭在塑造一個人的婚姻觀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這一點是母庸置疑的。

“幸運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這句來自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在各種網絡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廣為流傳,

因為家庭是培養靈魂的搖籃,負責塑造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和生活觀。

美國一家婚姻咨詢機構的研究顯示,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這項研究結果清晰地表明,原生家庭對親密關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父親,在女兒步入婚姻殿堂時,無不心存憂慮,層層叮囑。

從過來人的視角出發,父親們會特别強調,在選擇終身伴侶時,不僅要觀察對方的個性和品德,更要深入了解其原生家庭,特别是其父母的相處方式。

一位父親推心置腹地對女兒說道:男朋友來自以下幾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安全感是家庭賦予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家庭應提供的基本感受包括信任、安全和自由感。

如果在這方面父母缺席,孩子面對外部壓力時會感到無處宣洩,心理問題可能随之而生。

很多在婚姻中感到不安全的成年人,其根源往往是童年時期所經曆的家庭暴力。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雖然對一些父母來說,家庭争吵和暴力可能隻是生活常态,但對孩子而言,這卻可能成為終身的心靈創傷和恐懼的源頭。

在心理學普及讀物《與原生家庭和解》中記錄了這樣的觀點:

如果孩子在一個缺乏健康的愛的環境中長大,親眼目睹父母的争吵和暴力行為,他們長大後在處理男女關系時可能會顯得過于退縮,不敢直面自己的感情,更不願意面對婚姻。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貝弗利·恩格爾在其著作《這不是你的錯》中描述了這樣的現象: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如果遭受了身體、語言或情感上的虐待,那麼這個人長大後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羞恥感特别強烈的人。

我們通常認為的家庭暴力包括肢體攻擊和言語侮辱,許多人可能認為這些隻是少數家庭的問題。但恩格爾指出,許多看似正常的家庭行為,實際上也可能是對孩子的一種虐待。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例如,家長在發現孩子早戀時,可能會通過辱罵、指責或貶低孩子來表達不滿,這種行為在心理上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

這樣的辱罵不僅不能使孩子正确了解早戀,反而可能加深他們的羞愧感,使他們認為對異性産生興趣是不正常的,進而培養出強烈的羞愧感。

母親太過強勢的家庭

家庭的互動模式對孩子未來的婚姻生活影響深遠。

心理學中将此稱作“代際傳遞”,

即原生家庭中的兒子或者女兒會觀察和習得父親或者母親的家庭角色,進而在新的家庭生活中依據原生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特點來扮演丈夫或者妻子的角色。

特别是母親如果在家庭中表現得過于控制和支配,可能導緻孩子長大後在情感依賴和個性獨立方面存在問題,這種情況被稱為心理上未能“有效斷奶”,表現為對母親的依賴以及個性的不獨立。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個性的成熟與否直接關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并在成年後适應社會生活,包括建立親密關系和進行社交活動。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母親的角色過于強勢,他們可能會在建立個人界限方面遇到困難,

因為他們從小在沒有明确界限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母親對孩子的生活過度幹預和控制,這使得他們在長大後的婚姻生活中也難以确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單親家庭

對于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會感覺自己在建立親密關系方面無力且困難重重。

他們常将個人的家庭背景視為自身性格的一部分,認為這是自己的缺陷,進而在婚姻生活中感到自卑和恐懼。

這種恐懼和自卑感使得他們在感情處理上可能表現得既冷漠又過分熱情,一方面因為害怕受傷而回避深入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又因為渴望關注和愛而表現出過度的熱情。

父親對女兒的忠告:男朋友來自以下三類家庭,對你再好也得慎重!

書籍《原生家庭》中提到,

我們不應将傳統觀念中的羞恥感帶入個人感情中,也無需将單親家庭視為負面标簽。這種标簽化思維可能導緻人們認為單親是一種失敗,這是不公正的。

在心理學的“鄰裡效應”理論中,我們了解到大多數人的感情和婚姻模式往往是在模仿其父母的婚姻模式。

雖然愛情關乎兩個人,但婚姻涉及兩個家庭的結合。在決定與某人共度一生之前,我們不應忽視原生家庭對婚姻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原生家庭、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