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建治學」朱佳木:終止計劃經濟體制但并不放棄使用經濟計劃

作者:長安街讀書會
「黨建治學」朱佳木:終止計劃經濟體制但并不放棄使用經濟計劃

朱佳木:終止計劃經濟體制但并不放棄使用經濟計劃

黨建治學

「黨建治學」朱佳木:終止計劃經濟體制但并不放棄使用經濟計劃

★★★★★

處在黨的十四大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之後的今天,我們回顧和評價計劃經濟體制,無疑應當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高度,運用“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的新觀點進行觀察和分析,而不能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的認識水準上,不能再抱着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舊觀念。但是,我們也不能脫離當時的曆史背景,把計劃經濟說得一無是處,指責當年選擇計劃經濟體制是從書本和理論出發,是盲目照搬别國模式,是一種失誤,阻礙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把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極大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産力,大幅度提升了綜合國力,加快了人民生活總體由溫飽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任何留戀計劃經濟體制的想法,既缺乏理論根據,也缺乏事實根據;任何試圖恢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做法,既不利于跟上時代腳步,又違背絕大多數人民的意志。但是,這絕不意味着當初選擇計劃經濟體制就錯了,幾十年來對計劃經濟的建設和探索是毫無意義的。

曆史已經雄辯地說明,當年如果不選擇以國家需要作為資源配置依據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是選擇以市場需要作為資源配置依據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們絕不可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來,用于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絕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就建立起工業化的基礎。如果說,當年選擇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隻是從理論出發而不是從實際出發,隻有束縛經濟活力的弊病而沒有促進生産力的積極作用,隻有憑主觀意志辦事的失敗教訓而沒有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成功經驗,那麼,計劃經濟時代取得的那些輝煌成就,就是不可想象、無法做出合了解釋的。

蘇聯和中國在革命勝利後,都面臨自身經濟落後的局面和帝國主義的軍事威脅,是以,都需要盡快發展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的重工業,在較短時間内實作國家工業化,為增強國防實力、鞏固新生政權,進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奠定物質基礎。然而,當時的蘇聯尤其是中國,面對資金、技術、人才的匮乏和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如果采取市場經濟的辦法,不要說優先發展重工業、快速實作工業化,就連正常的經濟秩序都難以維持。最有效的辦法,隻能是通過國家統一的、高度集中的計劃手段來配置資源,解決供給不足條件下的積累與消費的沖突。

對于新中國來說,當初選擇計劃經濟體制,除了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啟發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産生的榜樣作用。中國經濟原先就比蘇聯落後,革命勝利又比蘇聯晚了32年,是以,蘇聯隻用兩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就使自己從一個落後的工業國一躍成為歐洲的工業強國,并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國,對中國産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此外,蘇聯答應全面援助大陸以重工業為重點的“一五”計劃建設,更使中國學習蘇聯的計劃經濟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選擇。

可見,新中國選擇計劃經濟體制,既不是從書本、理論出發,也不是盲目照搬蘇聯模式,而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客觀需要。同時應當看到,盡管新中國最初一段時間由于缺乏工業化建設的經驗,有意識地照抄照搬了蘇聯的一些建設和管理經驗,但仍然是注意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有些方面還有所創造,特别是到“一五”計劃建設後期,更加強調要注重自己的經驗。

實行統一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存在這樣或那樣一些問題。例如,在一段時間裡,中國經濟發生過多次大起大落,存在投入多、産出少和市場供應緊張、商品品種單一等現象;尤其“大躍進”運動後,計劃更是越統越多、越統越死,指令性計劃管理不斷加強,間接計劃、指導性計劃逐漸消失,計劃多變、互相脫節的情況頻頻出現。如果把這些問題放到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并用今天的眼光總結,可以看到,問題主要出在單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雖然有利于把有限資源集中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浪費,但在資訊傳遞不暢、統計手段落後、監督成本過高的情況下,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計劃不準、活力不強、某些方面效率不高的弊病。

20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之是以決定将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計劃體制本身具有的先天不足肯定是原因之一。但基本的原因還不在這裡,而在于經過連續6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和1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内國際的實際情況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再能适應經濟體量不斷增加,市場範圍不斷擴大,多種經濟并存局面不斷發展,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經濟形勢了。

首先,大規模工業化基礎建設的任務已經完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經建立。其次,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生産資料和大部分生活資料的價格都是計劃規定的,但經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90%以上的商品零售價格和80%以上的生産資料銷售價格均已放開,計劃直接管理的領域顯著縮小,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的作用大大增強。

最後,自從20世紀70年代國中美關系打開後,大陸對外經濟的主要對象已不再是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實行市場經濟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了。如果繼續實行計劃經濟,顯然不利于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

總之,計劃經濟與經濟計劃雖然有聯系,但并不是一回事。我們今天雖然在經濟運作上終止了計劃經濟體制,但并沒有放棄使用經濟計劃這個方法。在我們國家,計劃也好,規劃也好(規劃本質上是指導性計劃),市場配置資源也好,都是為了達到經濟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這個最終目的的手段。隻要有利于經濟穩定快速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什麼手段頂用就用什麼手段。對此,我們不應當含糊和隐晦,而應當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加以宣傳。

毋庸諱言,無論當年蘇聯還是中國,由于誇大主觀能動性作用,在實行計劃經濟的過程中都犯過主觀主義、計劃脫離實際的錯誤。但計劃經濟在曆史上犯過主觀主義、脫離實際的錯誤,不等于經濟計劃就必然會出主觀主義,必然會脫離實際。

【朱佳木: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訊、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視界、中原標準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用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長安街直播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機關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準許,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機關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