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好青少年防艾“社會疫苗”

作者:健康報

青少年是艾滋病防治的重點人群。根據中國HIV/AIDS綜合應對資訊管理系統資料,2010—2019年,中國大陸共報告141557例15~24歲年齡段的艾滋病病例;新确診患者數在2010—2015年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16—2019年保持穩定,但每年仍有3000例左右的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在此背景下,增強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意識,尤其是加強對學生中重點人群的行為幹預,推動其知行合一,已成為學校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内容。

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艾滋病學術大會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專題論壇上,多位艾滋病防治領域專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經驗交流。

打好青少年防艾“社會疫苗”

推動行為重塑

針對目前的艾滋病傳播趨勢,多位與會專家指出,知行分離是青少年艾滋病防控中的一大難點。

一項2019年關于北京市和天津市部分青年學生的調研顯示,92.3%的人接受過預防艾滋病教育,且預防艾滋病相關知識合格率達到了95.5%。然而,這些學生的态度合格率僅為56.31%,行為合格率僅為27.03%。

“想要改變學生的行為,僅僅從知識次元入手是遠遠不夠的。”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馬迎華說,目前,大陸預防艾滋病教育的設計大多基于生殖健康與性病預防知識,期望能培育出學生積極的健康态度,進而影響學生的行為。然而,知識的轉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防範能力和經驗的匮乏會導緻高危行為發生。是以,基于行為建立與改變的預防艾滋病教育至關重要。

馬迎華介紹,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聯合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編寫釋出《青年學生預防艾滋病行為改變教育訓練手冊》,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該手冊将福格行為模型、“象與騎象人”等心理學理論融入促進青年學生健康行為重塑的實際教育訓練中,設計了多類情景模拟,為教師和同伴教育者設計預防艾滋病教育方案打開了新的思路。

“學生知行分離嚴重,還展現在重點人群主動檢測意識薄弱。”在鄭州大學校醫院工作多年的姜峰,對本校學生的情況非常了解。作為疾病預防控制科副主任醫師,姜峰在推進校園防艾工作中面臨着不小的挑戰。他坦言:“學校辦學規模大、在校生人數多、校區分散,造成校園艾滋病防控工作困難多、情況複雜。”

為了推動學生從“知”向“行”轉變,鄭州大學校醫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美術學院等院系一拍即合,組建了多個校園防艾社團,通過建立“網際網路+”檢測促進工作機制,教育訓練學生志願者針對校内重點人群開展檢測促進,完善和優化校園檢測途徑。“讓年輕人走近年輕人,讓年輕人影響年輕人。”通過推行這一基于同伴教育的創新工作模式,姜峰發現,2023年校内學生HIV抗體主動檢測率明顯提升。

在高校防艾工作中,學生志願團隊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項目二部主任曲美霞介紹,在該協會開展的新時代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及綜合幹預試點項目中,50餘支學生幹預隊伍建立起來,涵蓋來自10個省份50所試點院校的1200餘名志願者。

“我們創新利用‘縮小包圍圈’的方式,以班級、宿舍為機關,通過匿名的風險評估問卷了解重點人群的大緻分布,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志願者的優勢,開展針對性的宣傳、幹預活動,切實提高了學生重點人群接受艾滋病防治服務的可及性,進而促進其行為的改變。”曲美霞說。

強化針對性防控

經過多年研究探索,青少年艾滋病防控聚焦的工作對象不斷細分,為精準施策打下了基礎。

“經調研發現,與高中生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較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國艾辦政策協調部主任劉惠關注到,中職學生所接受教育偏職業化,且住校比例較高,受長輩限制較少,是以接受的預防艾滋病教育、性教育更加不足。

為了深入了解中職學生對于性教育的需求,劉惠及其團隊在廣東省廣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山東省濟南市各選取了5所中職學校,對在校學生、教師、相關負責人及當地疾控機構人員等256人進行了訪談。調研發現,各方均認為中職學校開展性教育十分必要,且有良好的性教育開展環境,但缺乏專業師資和權威教材。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學科融入式課程進行性教育,例如将性教育嵌入主題班會、心理健康講座等。我們希望政策制定部門進一步明确學科融入式課程中性教育教學的衡量标準以及性教育的内容、範圍,提供教學教材和指南。”此外,劉惠建議中職學校加強師資教育訓練,增加相關教師與專業人員的交流,探索建立合作開展性教育的長效機制。

除了在校學生外,校外青少年群體同樣受到關注。中國疾控中心開展的一項艾滋病病例研究顯示,2020年,大陸新報告的15~24歲HIV感染者中,77.8%為校外青少年。劉惠介紹,相較于在校MSM人群(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校外MSM人群有更高的HIV感染風險。一項關于大陸7個城市(天津市、遼甯省沈陽市、福建省福州市、山東省青島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深圳市、海南省海口市)1407名16~24歲校外青少年MSM人群的調查研究顯示,該人群HIV感染率較高(4.4%),且不知曉自身感染狀态的比例較高。

“這提示我們,目前艾滋病防治服務的覆寫面有待擴充,需要進一步思考防治服務到底是跟群體走還是跟場所走,提高對校外青少年MSM人群的重視程度,尋找合适抓手,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宣教、幹預工作,将檢測工作做得更寬、更深一些,減少艾滋病的傳播。”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國艾辦計劃督導部主任徐鵬說。

打好青少年防艾“社會疫苗”

文:健康報記者 劉嵌玥編輯:李詩堯校對:楊真宇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打好青少年防艾“社會疫苗”
打好青少年防艾“社會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