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IMPACT STUDIO
我們能利用自己的專業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嗎?答案是 "是的!" 如今,當設計師在進行建築設計時,不僅着眼于美學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着眼于社會公平。他們總會提出一個疑問:“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是什麼樣的?”
01 | 空間正義的定義
平等對待所有使用者同時承認其差異的建築設計通常稱為公平建築,是社會責任建築實踐的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公平的建築積極包容所有人——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身體能力、性别、家庭類型、性取向和性别表達、種族和民族——并滿足他們的需求,公平建築會積極創造負擔得起和公平的住房、健康和安全的社群以及熱情和友善的公共空間。
那麼,對于“空間正義”這一術語,從地理學家和規劃師的角度來看,他們在刻意避免明确使用“空間”這一形容詞來描述當代社會對正義和民主的追求的傾向。
近年來,人們對空間的思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強調空間作為容器或人類活動的舞台,或僅僅是固定形式的實體尺寸的平面制圖概念,轉變為塑造人類生活的積極力量,縮小社會兩極分化、收入差距、或者更具體地說,減少不正義的産生。
[概念]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空間正義是指有意并集中強調正義和不正義的空間或地理方面。作為一個起點,這涉及在空間中公平地配置設定社會有價值的資源和使用這些資源的機會。
空間正義本身并不是社會、經濟或其他形式的正義的替代,而是一種從批判的空間角度看待正義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正義總是有一個相關的空間次元,同時,所有的地理位置都有正義和不公正的表達。
02 | 正義的視角
[空間不公平産生的原因]
- 由于某些人口的地理位置而對其施加偏見,由此産生的地理位置歧視是造成空間不公正和形成特權優勢的空間結構的根本原因。形成地點和空間歧視的三種最常見的力量是階級、種族和性别,但它們的影響不應僅被簡化為隔離。
- 空間的政治組織是空間不公正的一個特别強大的來源,其例子包括選區的不公正劃分,城市投資的紅線,排斥性分區對領土種族隔離的影響,制度化的居住隔離,殖民和/或軍事地理的社會控制的印記,以及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内其他核心——邊緣特權空間結構的建立。
- 城市系統的正常運作,城市功能的日常活動,是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區位決定的積累往往會導緻實際收入的再配置設定,有利于富人而不是窮人。種族主義、父權制、異性戀偏見和許多其他形式的空間和地點歧視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再配置設定不公。
舉一個例子來解釋用空間正義的視角審視建築。(總結于:“誰的城市更新”——王輝)
“城市更新”這個概念可以了解為“空間正義”概念的具體物化。這樣,被“空間正義”概念武裝的建築師具有了認識世界的能動性,使其“城市更新”行為要符合這個概念。
“空間正義”也是一種理想化的社會表征(social presentation),是設計中形而上的理想化内容。
城市更新是對原有城市格局的重新界定、劃分,必然涉及城市空間利益的再配置設定,這就引出了在不同利益群體間正義配置設定的問題。由于弱勢的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數,所關注的就是如何給弱勢群體多一些關懷,是以,“誰的城市更新”成為“城市更新” 的底層邏輯。
所謂“城市更新”,就是舊的城市結構被新的秩序重新組織,進而帶來了尖銳的利益再配置設定問題,是以人民會自然而然地尋求正義的裁決。當我們用“空間正義”來審視“城市更新”問題時,首先要否定的是那些永遠政治正确的正義,因為這些所謂的正義最後帶來的是對正義機會的浪費。
03 | 相關案例
By Jackson Plumlee
在費城目前的政策和實踐體系下,許多公共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商品化和受監控,這對他們培養的人、實踐和表達産生了影響。在一些地方,社群團體為了更多的集體利益,解放公共土地,打破了這種模式。
該項目基于社群的治理和集體利益的結構,探索了可回收空間。這種多階段的方法既是為了發展社群居民的組織、建設和管理能力,也是為了在他們的實體環境中空間化和物化氣候正義。
除了這些空間幹預措施,有組織的居民還可以建立更多的集體治理形式,并擁有社群使用的土地和經濟适用房。通過将土地和住房從商品化市場中移除,建立社群土地信托可以保持長期的可負擔性。
這些空間還通過将提供水和太陽能系統放在首位,在有形的人類規模上模拟氣候适應性。和平廣場的康複花園、勞工所有的家庭作坊和氣候綠洲隻是公共土地衆多可能的生産用途中的一小部分。該項目認真探索了不必導緻長期居民流離失所的想法,居民可以建設他們長期以來為自己設想的環境公正的未來。
柏林經濟适用房
By Moritz Maier, Ruonan Wang
1.系統方法
柏林的住房危機每年缺少8萬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租金上漲10%,這需要一個可以在整個城市應用和複制的提案,以更大規模地解決這個問題。是以我們建議對社會住宅區進行系統的擴建。這些住宅的标準化設計使得這種簡單的住房系統可以在大量的建築物上被放置和複制。此外,通過在現有結構上堆疊單元,節省了地塊的成本,消除了城市地區住房項目的最重要的費用。
2.經濟可持續性和靈活性
為了防止經濟适用房受制于市場動力,設計一個經濟可持續和靈活的住房産權制度是必要的。我們建議通過一個建築群系統結合自我管理和業主。該設計采用了一個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公共結構架構,其中可以插入單獨的單元。在這個架構内,各個機關可以逐漸擴大和内部改造,以适應其居民的需要。随着時間的推移,随着新居民加入建築群,可以建造更多的單元。由于可選擇增量擴充。該系統允許将最初的47 m'單元更新到最大131m*,為幾乎所有類型的居民提供适當的空間。
3.品質
經濟适用房的一個關鍵特征是高标準的建築和空間設計,特别是與其他低成本住宅概念相比。雖然每個單元相對較小,但提供了一個公共走廊和共享空間,以容納額外的方案和活動。這些空間位于架構内,可以用作共用廚房,健身房,花園或電影院。此外,這些空間也可以被現有建築的居民使用,最終形成新老居民之間的社群。在單獨的單元中,可以插入涼廊和露台作為額外的空間。
4.建築費用
我們考慮了材料的選擇以及運輸和裝配成本。所選的材料必須是輕質的,以減少對現有建築物的負荷。為了允許各個單元的逐漸擴大,建築構件必須是可運輸的,并且在現場易于組裝,而不需要大型機械。結構架構由交叉層壓木構件組成,每個單元的牆壁和地闆由标準化的絕緣木架構組成,可以在現場組裝。
04 | 總結
建築是以空間的形式來被社會定義(空間正義)以及定義社會(正義空間)的。而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不隻是設計建築和實體系統。建築師應采取反對不平等的立場,并據此進行實踐。
設計師可以通過各種模式想象出新的空間程式、政治和經濟政策以及社交方式。挑戰現有的排斥性政策以推動一種不受形式參數限制的更具實驗性的建築。設計師必須把自己看作不僅是事物的設計者,而且是實作公平公正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