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1994年,一根64kbit/s國際專線讓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曆經三十載變遷,大陸已成長為全球網際網路的重要參與者、實踐者,難得一遇的時代機遇也成就了如今蓬勃發展的“網絡熱土”。

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經濟,讓實體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在這樣的态勢下,實體店究竟能否與電商“和諧”共行?

網際網路&實體經濟

此消彼長還是共同發展?

有人說,網際網路電商的崛起給消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是時代發展的驕傲;也有人說,網際網路經濟越來越繁盛的當下,線下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先抛出結論:電商行業與實體經濟并非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而是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

以直播電商為例,近年來,不少直播間都選擇通過與線下商家合作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前往線下商場、店鋪等實體場景進行消費和使用,實作線上帶動線下消費的轉化,以此促進線下商業的發展和創新。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圖源:Pexels

如果将視野回望到幾年前的話,或許我們會看到的情況是網際網路公司與實體公司有關流量和資本的瘋狂争奪。但在目前,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尋找任何一切可能的機會與實體經濟握手。這似乎告訴我們一個容易被人們忽略、被誤解的道理:電商與實體店不是替代關系,網際網路隻有與實體經濟結合,才能找到未來的發展之路,而且這條發展之路不是單指二者間的其中一個,而是雙方的共赢。

為什麼說

實體經濟融合網際網路是必要之路?

一切可行性、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都是建立在雙方的利益點之上的。

實體經濟融合網際網路模式對于雙方有何益處?比如對于一些農産品的銷售,借助電商平台能夠實作從産地直銷到消費者手上,帶動了農村農業的發展,這些都是電商和實體經濟融合、共赢的展現。

如今大陸正轉向高品質的經濟發展階段,高品質的經濟發展在效率方面展現為經濟均衡應接近于帕累托最優,實際産出盡可能高地接近于潛在産能,保持較高的生産效率。網際網路擁有海量資訊,且具有傳播快速、開放共享、價值傳遞等本質特征,當網絡技術被資源的供需雙方所應用,雙方将有機會産生跨空間的聯系,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高效的對接,這也将大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政策的出台也極大的助力了電商與實體經濟對于“共生共榮”發展新模式的踐行。近日,首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釋出,将于7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針對目前網絡交易中呈現出的重點、熱點問題,比如直播帶貨、大資料殺熟、刷單炒信、強制搭售等行為進行了針對性規範,禁止各類網絡消費侵權行為。

從同福身上

看實體經濟嫁接網際網路的實踐邏輯

無論是從經濟發展規律的視角而言,還是從生産要素和演化路徑的視角而言,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必然遵循着一定的實踐邏輯。理順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實踐邏輯是審視時下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所面臨挑戰的基礎,也是提出行動政策的前提。

對此,我們或許可以從同福集團打造出的實體經濟嫁接網際網路成功典範背後對這一實踐政策與邏輯解析一二。

2024年3月30日0點,國内知名快消品B2B平台、承載阿裡新零售重大戰略使命的“零售通”平台正式關閉。在快消品領域,阿裡巴巴旗下的“零售通”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從2016年創業至今,零售通已經覆寫100萬家小店,是國内快消品B2B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

也正是是以,很多已習慣于通過零售通擷取資訊、流量與商品的經銷商、終端商不得不将目光聚集到其他頭部快消品B2B平台。

而此時在下沉市場低調深耕多年,管道網絡遍布全國,已經建立起大共享體系的同福走到了台前。

同福集團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同福共享平台、大健康食品産業、一二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産業三大業務闆塊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如今“接手”阿裡零售通,上演一場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的嫁接、融合,同福是如何做到的?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1、技術:技術賦能與實質驅動

如果将網際網路技術視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統稱,那麼基于網際網路技術而存在的大資料技術、雲計算技術、區塊鍊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都将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甚至為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提供支撐性作用。

為了讓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雙翼”,近年來,同福也逐漸搭建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體與産業網際網路相結合的大共享體系,即“同福共享平台”。

該平台以網際網路思維發展實體經濟,以科技和金融為引擎,全方位助力實體經濟,建立聚合經銷商、終端商、消費商、廠商(農商)等多方參與的數智産業平台,通過拴商、粘店、鎖客、聯廠等業務政策,暢通整個平台的生态循環,實作産業鍊上各環節的資訊共享和全方位賦能。

同福共享平台依靠科技驅動與金融賦能,分别在北京、石家莊、長沙建立了三個研發中心,擁有300餘人的強大科技研發團隊。通過同福自營供應鍊平台、福商通、福配通、同福雲商、同福爆品店、共享付6大科技産品為整個共享平台的資訊互通互聯提供科技共享支撐;平台金融中心與各業務子產品高度融合,打通各環節金融供應鍊,確定現金流暢通,滿足上遊買貨、下遊賣貨各類場景的金融需求。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2、産業:需求導向與逆向滲透

網際網路産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遵循不同産業間互相滲透的原理。如果說實體經濟單打獨鬥的時候是以滿足個人需求為導向直面市場和消費者,是“貨找人”,那麼與網際網路融合之後,則可以通過二者不同産業間的優勢轉移嫁接或生産理念與組織形式的借鑒利用,對市場進行逆向滲透,是“貨找人+人找貨”。

同福的做法是,通過線上“同福雲商”與線下“同福爆品倉”“同福爆品店”等,實作線上線下高效關聯。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據納食了解,同福雲商是有組織、有粘性、有熱度的平台,預計2024年底擁有2000家營運商、1000個爆品倉、200萬家終端網點,連接配接5億消費者,其中包括10萬家同福爆品店(會員店),1億會員,實作數千廠商聯合。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線上下,通過同福爆品倉、同福爆品店将廠商(農商)、經銷商、終端商關聯起來,實作平台共建共享,同福爆品倉、統倉統配物流中心、爆品店,讓每個經銷商擁有1個爆品倉、1個統倉統配物流中心、100家連鎖會員店以及5萬會員消費者,為經銷商、終端門店強力賦能的同時,也将平台的海量資源進行轉化,逆向滲透到消費者需求中,也為經銷商打開新的增量空間。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3、思維:理念變革與創新精神

對個人而言,樹立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理念變革;對組織而言,樹立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文化革新。具體到與實體經濟融合上,網際網路思維要求實體經濟生态系統中的基本因子以網際網路思維引導從事生産生活的行為和活動,并且在與外部環境的往複接觸中将網際網路思維内化為日常的行動邏輯。

在與外部環境的“往複接觸”中,同福集團立足于實體經濟各環節在當下大環境中所面臨的困難和痛點,以助力産業鍊上下遊協同合作、良性循環為思維導向,同福共享平台将以商品為支柱,重點打造同福雲商、同福共享倉兩大核心業務闆塊,推動同福共享平台做大做強,打造實體經濟嫁接網際網路成功的典範,進一步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同福“接手”阿裡零售通,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格局生變?

當然,企業的網際網路思維若想發揮效用,最終的焦點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以及由一個個人組成的團隊群組織。為此,同福集團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市場走訪,并結合各地區經銷商及廣大門店的回報對進行相對應動作的創新及實踐落地。

結語

最後,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網際網路經濟能否與實體經濟和諧發展?

答案是肯定的。

也正是這樣的肯定答案,是以我們才看到了諸如同福集團打造出的這樣的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握手的新方式,實體經濟在用新的技術以及網際網路經濟的優勢來改變自身的同時,網際網路時代所建構起來的那種泾渭分明的二進制狀态也将會被深度融合的一進制狀态所取代。

在這場“虛實融合”的線上線下雙向奔赴中,具體應該如何更好的将實體經濟嫁接網際網路?同福集團打出的樣本值得借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