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鞏固外貿發展韌性應持續提升數字化、服務化水準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陳紅娜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同比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同比增長5%。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曆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外貿韌性強來自多方面成就

大陸外貿之是以能夠展示較強韌性,主要得益于在政府與市場的良好互動下,企業在産品結構、市場格局、貿易模式等多個次元的調整優化和發展突破。

從新增長點看,大陸車船制造的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作為新動能的集中展現,2023年,大陸電動載人汽車、锂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9%;汽車出口更是在2022年311.1萬輛的基礎上跨越兩個百萬級台階,達到522.1萬輛,同比增長57.4%。聯合國貿發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車輛及其零部件順差增加約530億美元,同比增長75%;船舶順差增加約80億美元,充分展現了大陸車船制造的國際競争力。

從産品結構看,中間品貿易被提升至更高的發展地位。從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全國兩會,拓展中間品貿易被多次提及。更加重視中間品貿易,源于對大陸自身及國内外形勢變化的深刻了解。從國内看,大陸參與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已發生改變,從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優勢轉變為強大的供應鍊配套能力和體系優勢,中間品貿易地位提升是重要的表現。資料顯示,中國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中間品出口國,是全球價值鍊上的一個關鍵“樞紐”。2015年以來,大陸中間品和資本品出口的全球份額都有所上升。從國際看,随着大陸比較優勢的改變,中低端産業逐漸向外梯度轉移是必然趨勢,但大陸在中高附加值生産環節仍有明顯的競争優勢。

通過開展中間品貿易、深度嵌入供應鍊,即使最終産品貿易地位有所下降,也能繼續從全球化程序中受益,中間品出口的增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最終産品出口下降的影響。例如,2018年至2022年間,大陸紡織産品出口平均增速為6.4%,遠超服裝出口增速2.1%。有研究基于增加值分析發現,美國制造業對大陸的實際依賴度是海關統計資料的近4倍。這種價值鍊上的依賴意味着,任何針對中國的“去風險”嘗試隻會帶來更高的風險和不确定性。是以,在新一輪産業轉移浪潮中,跨國公司多采取“中國+1”模式,以繼續從中國龐大的供應鍊體系中獲益。

從市場格局看,多元化戰略取得明顯進展。依托于大陸在“一帶一路”共建國、金磚國家、東盟、中亞等新興經濟體成功的大國外交,“中國制造”開拓新興市場較為順利。2023年,大陸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進出口總值的份額提升至46.6%;東盟連續4年保持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貿易規模達6.41萬億元;對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别增長6.8%和7.1%。

從貿易模式看,跨境電商活力不斷顯現。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如果考慮到不少跨境電商貨物實際上是以一般貿易形式報關出口,按市場統計口徑看,跨境電商出口在大陸外貿出口中的比重已超過40%。可以從三個層面看這個成績:首先,跨境電商在大陸不僅僅是貿易的數字化,還是産業的數字化,更是貿易和産業真正打通、互相融合的産物,大陸極大豐富了跨境電商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大陸目前的發展成就是各方面能力漸次成熟并集中爆發的結果,反映的是大陸的綜合競争力。比如,質優價廉的商品背靠的是強大的制造基礎,“小單快返”考驗的是供應鍊快速響應的能力,将商品推廣出去的橋梁是多元化的電商平台體系,物流尤其是海外尾程運輸一定程度上也是大陸電商快遞經驗的輸出,未來大語言模型等新技術會進一步活躍電商生态。能将這些不同環節全部打通并不斷優化,是大陸外貿快速發展的最有力支撐。最後,政府的積極引導也不可或缺。近些年,大陸在财稅、通關便利化、外彙等政策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創新,不斷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環境。

應對挑戰要持續鞏固外貿發展韌性

當然,在看到發展成績的同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外部風險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以各行業闆塊順逆差情況變化為例,一是受經濟、非經濟等因素影響,部分産業加工裝配環節外遷,最終表現為個别領域順差規模的縮減,如電子裝置及其零部件順差減少約360億美元,紡織服裝鞋帽及其配件等順差減少約340億美元;二是受美發達國家房地産、庫存等周期因素影響,家具床上用品等順差減少将近100億美元;三是內建電路是大陸最大的進口商品,受上遊個别國家出口管制和下遊電子消費疲軟影響,進口數量大幅下降,逆差規模減小約480億美元。行業特定因素疊加外貿主體為規避人民币匯率風險延遲出口結售彙等影響,2023年大陸貨物貿易順差較2022年減少約480億美元。

2024年,面對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外部環境,要維護并鞏固外貿發展韌性、不斷集聚勢能,還要在數字化、服務化等方面持續努力。

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以服務增值提升外貿競争力。貨物貿易與生産性服務貿易發展密切相關,兩者互相影響。商務部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服務貿易逆差1709億美元,較2022年增加1300億美元,其中,運輸貢獻了842億美元的逆差,是第二大逆差來源。這主要是因為與貨物貿易相關的運輸往往由海外方主導,導緻大陸在國際運輸市場上缺乏主導權和定價權。聯合國貿發會釋出的資料顯示,從全球規模占比看,大陸貨物出口占全球比重超過14%,但服務出口的全球占比還不足6%,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未來應促進貨物貿易與運輸、知識産權交易、維修服務、加工服務以及供應鍊金融服務等關聯發展,通過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商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助力貿易強國建設。

二是增強數字經濟對實體産業的帶動作用,助力産業出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跨境電商等新業态、新模式雖為傳統制造企業提供了新的出海機遇,但更多充當的是貿易通道,對産業帶動作用較為有限。淘天集團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的産業帶就有50個,分布于沿海及内陸多個省市,是挖掘外貿新增長潛力、助力内陸開放的重要途徑。未來跨境電商應邁向貿易端與生産端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通過打造差異化産品、增加品牌溢價、提高服務增值等方式擺脫低價競争、提高出海獲益。

三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打好支援外貿高品質發展的“組合拳”。随着貨物貿易發展與經濟數字化、服務化、綠色化等轉型相結合,其影響因素将從邊境上向邊境後移動,從商品、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動向政策監管等制度性因素拓展。大陸一方面要加強國内财政、貨币、産業、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實作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一體部署實施,強化政策統籌,確定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主動對接高标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電子報關、海關資料共享、AEO互認、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着力優化大陸外貿發展的國際大環境。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