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作者:胃腸病科普

昨天晚上,一位腸癌術後的患者朋友向我微信咨詢。

這是一位35歲的年輕媽媽,兒子8歲,上二年級,小女兒剛過了4歲生日。

她是前年2月出現持續腹痛等消化道症狀的 ,當時都沒有注意到腸道,因為平時為就不好,隻是做了胃鏡檢查,按照胃炎治療。

直到7月底,由于右下腹疼痛症狀加重,做腹部CT才發現了右半結腸壁不規則增厚,才被診斷為進展期右半結腸癌的。

也就是說,直到診斷為進展期腸癌,她都沒有做過一次腸鏡!

雖然當時已經行了根治術,但因為已經有了淋巴和髒器轉移,還要進行無休止的治療和複查。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患病之後,原本幸福安甯的家庭生活,一下子亂了套....

化療的痛苦、精神的煎熬、經濟的壓力,讓她苦不堪言。。。。

她的一句話讓我心情十分沉重,夜不能眠:“我現在就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的生存期......”

我安慰她,所謂的5年生存期,打個比方,某個癌症五年生存率是50%,也就是說,這種癌症經過治療後有一半人(50%)至少能活過五年(強調,不是隻能活五年),也可以了解為治愈率是50%。

你的因為還不算太晚,就目前的診療技術而言,隻要規範綜合治療,生存期會更長,20年,甚至50年都沒事。

她的病也是發現太晚的緣故,腹痛半年多,才不得已去做的腹部CT。這個病CT能看得見的時候,往往都病情不輕了。

往往面對這些不幸的朋友,除了無比的痛惜,還有怒其不争的埋怨:

為什麼就那麼怕做腸鏡檢查呢?它真的能救命啊!!

而在早期,即使在良性階段(息肉階段),一個高品質的腸鏡檢查,幾乎能100%發現!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臨床上有很多朋友,都是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做腸鏡、懼怕腸鏡、不了解腸癌等,拖延檢查,才釀成了悲劇。

尤其是一些有家族史和不良嗜好的朋友,總以為癌症是老年人的事,由于檢查過晚,忽視一些輕微的異常表現,或者當成痔瘡、腸炎等,延誤了早期發現的機會。

有資料表明:

超過85%的結直腸癌确診時已經是進展期,甚至是晚期;

超過80%的直腸癌在初期被誤認為是痔瘡!

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絕大多數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而到了三四十歲,無症狀做個腸鏡,就能有效避免這些人間悲劇!

最近的兩例病人,都是無症狀做的腸鏡,結果非常幸運地發現了早癌。

病例一

男性,45歲,無明顯不适症狀,例行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處發現一枚長蒂息肉,範圍約1.5×1.5×1.0cm。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NBI仔細觀察發現局部腺管排列紊亂,考慮局竈惡變。

粘膜下注射生理鹽水後,病竈擡舉明顯,其周圍粘膜可見明顯的“白斑”。

圈套器下壓後切除病竈,切緣距病竈基底約8mm。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钛夾封閉傷口。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病理顯示絨毛狀腺瘤,局竈癌變。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病例二

男性,50歲。無明顯不适症狀,聽别人說年紀大了應該做個腸鏡檢查,故來我院行腸鏡檢查。

直腸、乙狀結腸及升結腸可見多枚廣基、帶蒂息肉樣隆起。其中乙狀結腸一枚息肉表面發白凹陷。

NBI觀察腺管結構消失,同樣考慮惡變可能。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同樣圈套器下壓後切除病變。病變基底距切緣約1cm。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病變切除後傷口。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钛夾封閉傷口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病理結果顯示息肉癌變。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這兩位患者平時都沒有明顯的不适症狀而來行腸鏡檢查,并且都發現有癌變的息肉,經過内鏡下擴大切除,都得到了治愈。

這兩位患者應該感謝的人并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正是他們及時檢查,才盡早的發現問題、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最終使自己獲益!

超過90%的腸癌都是腸息肉演變而來

超過90%的腸癌都是腸息肉演變而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5-15年,而腸癌的高發年齡是50歲以後,是以,我們應該在40歲前做第一次腸鏡,此時,它還是息肉,及時切除,就可以杜絕癌變。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随着科技的發展,大腸癌的治療技術也有很大的提升,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曆5-15年左右的發展期。

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

早期的小腺瘤性息肉,症狀不明顯,一經發現,完全可以直接鏡下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隻要發現及時,不但費用低,痛苦小,5年生存率也高達95%。

然而,在臨床上,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隻有5%。

但是多項研究均已證明,早期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資料表明,35-45 歲開始篩查可以延長壽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潛在危害,為此,建議平均風險人群應在 40歲前後開始行結直腸癌篩查。

35歲二胎媽媽進展期腸癌:我隻希望能順利渡過5年生存期......

如何篩查?

1、大便隐血試驗

腸道息肉、早癌等,很微量的出血,肉眼不能觀察到,它就可以檢出。如果陽性,就可以結合腸鏡進一步探究原因。

2、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

在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中,諸如CEA、CA199、CA242、CA724等均在結直腸癌檢測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CEA、CA199和大便潛血的聯合使用,可以使結直腸癌的靈敏度提高至83.1%,遠高于單一名額的檢測。

如果名額偏高,就有必要做腸鏡予以确診。

3、結腸鏡檢查

腸鏡使用成像技術,醫生可以觀察到結腸内壁情況,看看有沒有病變的組織;

腸鏡是結直腸癌診斷的最佳手段,發現息肉早期癌等可以及時切除。

4. 糞便DNA檢查: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無創檢查, 檢測糞便中的有可能跟癌前病變或癌症有關的DNA變化,同時也可以檢測便血。每一到三年做一次。

如果檢查結果陽性,需要及時做腸鏡。

5、聯合檢測

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糞便DNA、大便潛血檢查由于其靈敏度高、操作友善,可作為大規模人群的普查項目;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得益于其結合臨床,能為後續診療提供指導價值,可作為篩查的輔助項目;

三者有機結合,陽性表現者,再進行腸鏡檢查,對于懼怕腸鏡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提醒大家:

人到中年,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才亡羊補牢,沒症狀也要做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