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作者:健康報

在2024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大會暨中國式現代化醫院高品質發展大會“磁性護理創新賦能”分會場上,國内外護理專家從管理、教育、資訊化建設等多個角度探讨了如何以創新為主導賦能護理服務。

推動護理學科邁上新台階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吳欣娟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吳欣娟:目前,大陸護理學科發展良好。第一,護士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全國護士總數大約占全球護士總數的1/4。大陸是全世界注冊護士數量最多的國家。第二,形成了多層次護理教育體系,在職護士教育培養體系逐漸完善,專科護士隊伍不斷壯大。第三,模式創新推動護理服務能力提升。通過多種創新模式,滿足了不同患者多樣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需求。第四,護理工作室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例如,北京市現有大約60個護理工作室,工作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傷口治療、造口護理、導管維護、康複訓練等。第五,拓展延伸護理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第六,資訊化建設促進護理學科發展。第七,護理科研立項逐年攀升。第八,學術交流平台促進護理成果推廣。第九,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融入國際護理領域。第十,打造國際化合作交流平台。

然而,目前,我們的護理學科發展也存在短闆與不足。

首先,與發達國家相比,大陸護理人員總數有較大缺口且分布不均。老年康複社群、居家、安甯療護等領域的護理人才短缺現象較為嚴重。其次,護理課程思政元素不足,深度不夠。專業設定需要更貼合臨床和社會需求,教師培養體系應進一步完善。再次,在臨床護理人才培養方面,護理人員需要進一步的價值展現、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及平台。專科護士數量和專科方向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需求。具有國際視野和卓越上司力的護理人才仍很缺乏。最後,在臨床教學基地建設方面,目前教育訓練基地和師資力量的發展相對滞後。護理科技創新還需與臨床緊密結合,原創性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打造優秀護理科研團隊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姜小鷹

中華護理雜志社社長

中華護理雜志社社長姜小鷹:醫院要謀發展,醫、教、研三位一體協同建設是必由之路。發展護理事業,應在不斷提高護理品質和水準的同時,做好學科人才梯隊建設,突出專業優勢和特色。

護理是醫院的“半邊天”,必須與時俱進,要和臨床醫學齊頭并進。要以包括學科帶頭人、學科團隊、研究方向在内的管理架構為基礎,同時制訂學科建設發展規劃,打造研究型護理團隊。

優秀的研究型團隊應該具有以下要素:優秀的領軍人才、合理的人才梯隊、開放共享的文化氛圍。

優秀的護理團隊還要建立優質護理品牌,樹立品牌文化理念,用精品樹立形象,展現獨特的精神風貌,展示持續的創新動力。

成功塑造品牌過程中,大家要力争始終走在别人的前面,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這樣才能讓護理品牌在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科研成果對護理品牌的樹立意義非凡。此外,護理團隊管理者的上司力也很重要。管理者要用創新領軍,赢在前瞻,隻有将創新性和前瞻性兩者結合起來,才能讓護理品牌更加閃亮。

提升護理服務重在創新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胡斌春

浙江省護理學會理事長

浙江省護理學會理事長胡斌春:浙江省在護理創新方面一直非常努力,多措并舉推動護理學科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

一是出台相關政策、穩定隊伍、吸引人才。2013年,浙江省六部門出台檔案,明确提出提高護士待遇、臨床護理津貼,提高夜班費。同時,浙江省的護士工作滿30年後退休可享受100%的退休工資待遇。二級甲等以上醫院,院級上司班子中必須有護理人員。

二是創新專科護士培養模式。浙江省專科護士培養定位精準、目标明确、路徑規範。其中,專科護士定位是具有較高的業務水準和專長,能夠較好地解決實際專科護理問題,并指導其他護士開展相關工作,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護理事業,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臨床護理骨幹。該定位源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對于專科護士的培養實踐,目前來看是非常成功的。迄今為止,浙江省已培養了9000多名專科護士,涵蓋31個專業。原本隻是為浙江省護士量身打造的教育訓練,現在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護士前來教育訓練,教育訓練品質很高。

三是探索實踐“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模式。浙江省是網際網路大省,在醫療網際網路方面,很多企業都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醫院的活躍度也非常高。目前,浙江省的護理已經依托“浙裡護理”形成了全省一張網。患者可在“浙裡護理”下單,護士可在“浙裡護理”接單,與滴滴打車的模式很像。我們将全省醫院的平台全部錄入到“浙裡護理”,形成了新的全省一張網接管、營運和監管平台。

我們希望探索市場化營運機制,通過增加服務供給,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優化護理資源配置。目前,浙江省有近30萬名護理人員,隻要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願意在業餘時間做護理上門服務,那就是非常龐大的群體。浙江省極力打造“浙裡護理”,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多樣化、差異化、優質化的護理服務需求,建構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專業化的工作模式。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浙裡護理”已經入駐醫療機構570多家,入駐護士超過5萬名,工作量、業務量逐月增長。很多護士依托平台有了自己的粉絲,并建立了粉絲群,黏性非常高。護士自身也很有成就感,同時也獲得了一份額外的收入。目前,需求量排名靠前的護理服務項目包括血糖監測、普通傷口換藥、新生兒測黃疸、導尿管護理、靜脈采血等。患者及家屬在家中通過手機即可下單,護士接單後就可提供上門服務。

重視培養護士的創新精神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哈莉瑪·本蒂·紮依諾

馬來西亞大學醫學中心護理首席執行官

馬來西亞大學醫學中心護理首席執行官哈莉瑪·本蒂·紮依諾:馬來西亞大學醫學中心位于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是一家處于發展成熟期的綜合性三級醫院。中心成立了一個人才管理項目,挑選優秀護士接受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教育訓練,同時配備專員進行輔導,幫助護士們找到臨床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持續品質改進。通過這個項目,醫院累計教育訓練277名護士。此外,醫院還鼓勵護士多讀期刊、專業學術報告,不斷進行能力提升,同時注意加強業務交流。

創新還要充分利用技術與資料。中心護理部下設了一個由護士直接管理的資料中心,可實時反映醫院的各項資料。梳理這些資料,可激發護理人員的創新思維和想法。在此基礎上,醫院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護理品質改進項目,其中一些項目還獲得了國家級獎項。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整理:健康報記者 王建影

策劃:李天舒 譚嘉

編輯:夏海波 管仲瑤

校對:馬楊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創新為護理服務能力提升加速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通路yuanben.io查詢【1Y8R1GK4】擷取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