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作者:健康报

在2024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大会暨中国式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磁性护理创新赋能”分会场上,国内外护理专家从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以创新为主导赋能护理服务。

推动护理学科迈上新台阶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吴欣娟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目前,大陆护理学科发展良好。第一,护士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全国护士总数大约占全球护士总数的1/4。大陆是全世界注册护士数量最多的国家。第二,形成了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在职护士教育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壮大。第三,模式创新推动护理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多种创新模式,满足了不同患者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第四,护理工作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例如,北京市现有大约60个护理工作室,工作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创面治疗、造口护理、导管维护、康复训练等。第五,拓展延伸护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第六,信息化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第七,护理科研立项逐年攀升。第八,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护理成果推广。第九,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融入国际护理领域。第十,打造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

然而,目前,我们的护理学科发展也存在短板与不足。

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陆护理人员总数有较大缺口且分布不均。老年康复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等领域的护理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其次,护理课程思政元素不足,深度不够。专业设置需要更贴合临床和社会需求,教师培养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再次,在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的价值体现、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及平台。专科护士数量和专科方向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领导力的护理人才仍很缺乏。最后,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的发展相对滞后。护理科技创新还需与临床紧密结合,原创性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打造优秀护理科研团队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姜小鹰

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

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姜小鹰:医院要谋发展,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建设是必由之路。发展护理事业,应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做好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

护理是医院的“半边天”,必须与时俱进,要和临床医学齐头并进。要以包括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研究方向在内的管理架构为基础,同时制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打造研究型护理团队。

优秀的研究型团队应该具有以下要素:优秀的领军人才、合理的人才梯队、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护理团队还要创建优质护理品牌,树立品牌文化理念,用精品树立形象,展现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示持续的创新动力。

成功塑造品牌过程中,大家要力争始终走在别人的前面,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这样才能让护理品牌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科研成果对护理品牌的树立意义非凡。此外,护理团队管理者的领导力也很重要。管理者要用创新领军,赢在前瞻,只有将创新性和前瞻性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护理品牌更加闪亮。

提升护理服务重在创新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胡斌春

浙江省护理学会理事长

浙江省护理学会理事长胡斌春:浙江省在护理创新方面一直非常努力,多措并举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稳定队伍、吸引人才。2013年,浙江省六部门出台文件,明确提出提高护士待遇、临床护理津贴,提高夜班费。同时,浙江省的护士工作满30年后退休可享受100%的退休工资待遇。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必须有护理人员。

二是创新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浙江省专科护士培养定位精准、目标明确、路径规范。其中,专科护士定位是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专长,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临床护理骨干。该定位源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实践,目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迄今为止,浙江省已培养了9000多名专科护士,涵盖31个专业。原本只是为浙江省护士量身打造的培训,现在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护士前来培训,培训质量很高。

三是探索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浙江省是互联网大省,在医疗互联网方面,很多企业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医院的活跃度也非常高。目前,浙江省的护理已经依托“浙里护理”形成了全省一张网。患者可在“浙里护理”下单,护士可在“浙里护理”接单,与滴滴打车的模式很像。我们将全省医院的平台全部录入到“浙里护理”,形成了新的全省一张网接管、运营和监管平台。

我们希望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增加服务供给,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优化护理资源配置。目前,浙江省有近30万名护理人员,只要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在业余时间做护理上门服务,那就是非常庞大的群体。浙江省极力打造“浙里护理”,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构建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工作模式。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浙里护理”已经入驻医疗机构570多家,入驻护士超过5万名,工作量、业务量逐月增长。很多护士依托平台有了自己的粉丝,并建立了粉丝群,黏性非常高。护士自身也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获得了一份额外的收入。目前,需求量排名靠前的护理服务项目包括血糖监测、普通伤口换药、新生儿测黄疸、导尿管护理、静脉采血等。患者及家属在家中通过手机即可下单,护士接单后就可提供上门服务。

重视培养护士的创新精神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哈莉玛·本蒂·扎依诺

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护理首席执行官

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护理首席执行官哈莉玛·本蒂·扎依诺: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是一家处于发展成熟期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中心成立了一个人才管理项目,挑选优秀护士接受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训,同时配备专员进行辅导,帮助护士们找到临床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这个项目,医院累计培训277名护士。此外,医院还鼓励护士多读期刊、专业学术报告,不断进行能力提升,同时注意加强业务交流。

创新还要充分利用技术与数据。中心护理部下设了一个由护士直接管理的数据中心,可实时反映医院的各项数据。梳理这些数据,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医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其中一些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整理:健康报记者 王建影

策划:李天舒 谭嘉

编辑:夏海波 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创新为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速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Y8R1GK4】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