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作者:健康報

目前,大陸面臨人口高品質發展的新形勢。在2024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大會暨中國式現代化醫院高品質發展大會“生殖醫學進展高端研讨會”分會場上,多位知名專家就大陸生殖醫學領域的新進展進行分享。研讨會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婦産科及生殖中心學術帶頭人張松英教授主持,男性生殖與性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孫斐教授對會議進行總結。

探索生命早期奧秘至關重要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黃荷鳳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黃荷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病程長、病因複雜、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的一大類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預防和管理至關重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并非從出生開始,而是應該從母親孕期的健康管理開始。例如,生殖醫學領域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育齡期婦女的不良内環境,比如高血糖,是否會通過卵母細胞的遺傳改變影響子代健康?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表明,母鼠子宮内高糖環境可以改變胚胎的DNA甲基化,導緻子代出現葡萄糖耐受異常。由此可見,為降低子代患慢性病的風險,我們應該将基礎疾病的預防和篩查提前至孕前。這對于促進人類全生命周期健康至關重要。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王紅梅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紅梅:胚胎發育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需要發育“土壤”——胎盤和子宮支援。我們利用非人靈長類動物進行體外胚胎培養研究,成功将胚胎培養至受精後25天,為研究早期胚胎發育提供了寶貴模型。此外,我們通過繪制細胞圖譜、建立胎盤幹細胞及類器官,緻力于揭示胎盤支援胎兒發育的具體機制。未來,人工胚胎将成為解決人類重大疾病的有力工具。進一步推動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研究,為闡明早期妊娠機制及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方向。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高飛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發育生物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發育生物學教授高飛:我們超過20年的研究表明,配子發育不僅取決于配子本身,還受性腺中體細胞(支援細胞和類固醇生成細胞)的影響。我們特别關注Wt1基因,在性别分化前後,這種基因在性腺體細胞中表達,對性腺發育有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發現,在缺乏Wt1基因的個體中,睾丸支援細胞會向睾丸間質細胞分化。此外,在缺乏Wt1基因的情況下,支援類體細胞不能發育,性别分化不完全,會出現“沒有性别”的個體。這些發現不僅加深了科學界對性别分化過程中性腺體細胞調控的了解,也為不孕不育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男女性生殖研究齊頭并進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孫青原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研究員、首席科學家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研究員、首席科學家孫青原:線粒體是細胞内的能量工廠,其發生突變時可能會導緻一系列線粒體疾病。精子線粒體清除機制是我們的研究方向。相關研究表明,精子線粒體清除中,自噬作用十分關鍵。我們建構了一種體系,可安全有效地清除線粒體置換過程中來源于核供體胚胎中的線粒體及其DNA。經過優化後,該體系有望進一步提高臨床上線粒體置換效率,進而為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阻斷遺傳性線粒體疾病提供新政策。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商學軍

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東部戰區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東部戰區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商學軍:為規範男性不育臨床診療,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組織編寫了《男性不育診療指南(2022版)》。該指南不僅詳細讨論了男性不育的病因、診斷與治療,還特别強調了輔助生殖技術和預後因素的重要性。此外,指南提出了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原則,并詳細介紹了多種治療方法。同時,指南也強調了夫婦同治的重要性,并呼籲加強科普宣教,提高公衆對男性不育問題的認識。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王磊

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

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王磊:我們團隊主要專注于卵子成熟障礙等罕見疾病研究,于2016年發現首個緻病基因TUBB8,該基因影響紡錘體組裝,導緻卵子成熟失敗。我們還研究了TRIP13、PABPC1L等多個與卵子發育和胚胎停育相關的基因,揭示了人與小鼠在遺傳機制上的差異。在近期的研究中,我們揭示了新發突變在卵子和胚胎發育異常中的作用,發現了僅在女性不孕患者中富集的新發突變基因。這些研究為臨床遺傳咨詢和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秦瑩瑩

山東大學二級教授、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山東大學二級教授、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秦瑩瑩:女性卵巢早衰(POI)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深入了解POI病因和臨床特征,我們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3000餘名POI患者的資料分析顯示,POI病因中遺傳因素占36%,免疫性因素占11%,而醫源性損傷比例有所下降。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我們揭示了POI的進展規律,并建立了臨床妊娠預測模型,有望為患者提供更早的診斷和幹預機會。

輔助生殖仍需更多高品質探索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黃國甯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黃國甯:在生殖醫學領域,植入前胚胎篩選逐漸受到重視,但胚胎着床潛能的評估仍面臨挑戰。研究證明,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了複雜且精确的表觀遺傳調控,包括DNA去甲基化和重建、組蛋白修飾等。在輔助生殖技術實施過程中,胚胎的表觀修飾極易受到外界影響,是以,利用表觀修飾特征去判定胚胎發育潛能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時,DNA甲基化檢測可能具有作為預測胚胎非整倍體形态以及胚胎品質的潛力(甲基化水準比較穩定的胚胎品質較高),但是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資料支撐。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孫瑩璞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孫瑩璞:目前,大陸采用的捐贈卵子模式,強調人道主義行為,嚴禁商業化交易,有效保障了卵子來源的安全可靠。然而,卵子供求失衡的現狀和非法地下商業化供卵,危害了一些女性的生殖健康,是以,建議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高技術安全性,加強監管,避免非法商業化供卵帶來的健康風險,同時加大對正規合法途徑的宣傳。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孫海翔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孫海翔:我們團隊專注于解決臨床輔助生殖領域的系列關鍵問題:針對卵泡發育不同步問題,引入GnRHa降調技術,實作了“目标卵泡”的優化選擇;針對卵巢早衰難題,探索生物材料聯合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改善了卵巢早衰患者的妊娠結局;在胚胎篩選方面,利用AI智能化胚胎評估模型,顯著提高了胚胎選擇的準确性和效率;在改善高齡女性卵母細胞品質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基礎醫學研究,為臨床轉化和輔助生殖技術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援。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整理:健康報記者 夏海波

策劃:李天舒 譚嘉

編輯:王建影 管仲瑤

校對:馬楊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聚力破解生殖難題 助推人類健康傳承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通路yuanben.io查詢【SSQ8J4HG】擷取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