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作者:古籍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1989年,陸俨少先生進行教學示範,左起童中焘、卓鶴君、陸俨少、孔仲起

北宋山水畫中三大流派

傳統山水畫到了北宋形成三個大流派,即董巨、荊關、李郭。三家鼎立,構成中國山水畫的豐富傳統。三家面目,各不相同。董巨寫江南山,巒頭圓渾,無奇峰怪石,上有密點,是樹木叢生的樣子。荊關寫太行山一帶石山,危岩峭壁,堅實厚重,很少林木。李郭寫黃土高原一帶水土沖失之處,内有丘壑,而外輪廓沒有銳角,樹多蟹爪,是棗樹、槐樹的一種。三家各因其對象的地域不同,來達到真實的表現。因之他們外在風貌各不相同,截然兩樣,但也有相同之處,即都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境界。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試把董源的《潇湘圖》、巨然的《秋山問道圖》、荊關一派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上面所說的李郭是指李成、郭熙,不是李唐。李唐後起,上接荊關,下開南宋風格)。互相比較,董源的《潇湘圖》用的短筆披麻皴,巨然的《秋山問道圖》用的是長披麻皴,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用的是豆瓣皴,郭熙的《早春圖》用的是卷雲皴,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用的是斧劈皴,因為他們所寫的對象不同,創造出不同的皴法,風格也迥異。然其一種氣象的高華壯健,筆墨的變化多方,韻味的融液腴美,三者相同,毫無異樣。我們就是要學習這些優點,從傳統技法中得到養分,進而得到啟發,化為己有。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北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是以臨是必要的,看也需要,除此二者,還要加之以“想”。如果有機會能到江南、太行以及黃土高原一帶,看到真實的山水,對照古法,猜想他們怎樣經過反複地實踐而創造出這種風格和皴法來,那麼就不會因為臨了古畫而食古不化。而且碰到另外不同的山水畫,借鑒他們的經驗,也可以創造出新的風格和皴法來,服從對象,為我所用。

山水畫派的盛衰

斧劈皴和披麻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兩大流派,一盛一衰,互相替代,也好像有些規律可循。往往這一畫派成為此一時期的主流之後,由盛而衰,另一畫派應運而起,改革上一個時期的弊病,進而得到新生。

唐代的山水畫派,尚屬草創時期,後來荊關出來,斧劈畫派,遂趨成熟。以至五代後期,董巨畫派以披麻為主,創為新調,于是畫法大備,到達了中國山水畫的全盛時期。各家各派,自立面目,争妍競豔,百花齊放。但到後來,董巨畫派由盛而衰,直到南宋初年,江貫道可稱董巨畫派的末流,于是劉李馬夏代之而興,以蒼勁見長,斧劈為主。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陸俨少 雨圖 68×34cm 中國畫 1975年

這樣延續了一百餘年,亦已到達了衰敗階段,是以元代趙松雪一變南宋畫派,遠宗董巨,有所發展。黃王倪吳号稱“元四大家”,于是水墨畫派獨盛畫壇。下至明初,亦已逐漸失去活力,無甚創新。浙派繼起,戴進、吳小仙、藍瑛等隻不過襲用南宋畫法,建樹極少,直到沈文唐仇出來,才算是代表這一時期的作者。唐仇是明顯地運用斧劈皴,沈文亦多短筆勾斫,上加圓點,其用筆也近于斧劈。沿襲到明末,這一畫派隻有老框框,幹巴巴,毫無生氣,已近于衰亡了。于是董其昌創為“南北宗”之說,而褒南貶北,實則主張恢複董巨披麻畫法,下開“四王恽吳”,号為“清六家”,他們類多模拟古法,無甚生氣。同時石濤、石谿,能于“四王”風氣中間,掙紮出來,賦予新意,但不過是在主流中間的一個回波,還不能取而代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山水畫是處在低潮時期。現當我們社會主義的偉大時代,相信一定能在山水畫壇,融會衆長,進而開創出前所未有的興旺局面。

學習傳統

山水畫傳統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觀察提煉而成。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積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創造實踐,才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傳統技法。我們不能靠一個人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是以必須學習傳統。但傳統不能死學,運用前人已有的技法,加進一己的感情、修養,以及技術訓練,把傳統技法化得更接近于對象,更能表達自己的感情。

我們學到一點傳統,到大自然中描寫各地的山川,要抓住各地山川的典型特點,有了舊的,再加上新的,從古法中乘除變化,以達到較為正确地反映對象的效果。天下的山,其石骨皴法,各不相同。就是同樣的松樹,也有不同的畫法。黃山有黃山的石骨皴法,松樹也有它特異的姿态。在泰山上,石法不同,松樹也異樣。其他土山石山以及叢樹覆寫,不見土石的山——如井岡山等,更加不同。

是以我們如果隻掌握一種技法,要把這唯一的技法來套天下變化無窮、形質萬狀的山川,怎能頂事?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能隻靠一己的創造,必須借鑒古法,在古法的基礎上予以加減變化,融會貫通。一眼看上去是他新的獨特面目,細看卻都有來曆,或是融合多家的筆法,或在某一家的筆法上有所更改變異, 便成自己的東西。如果能夠這樣,不論碰到任何山川,都有可能得到解決的辦法。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陸俨少 霧圖 68×34cm 1975年

好畫的标準

每有人問:這畫好在哪裡?一時很難對答。然而歸納起來,所可看者,不外三點:即看它的氣象、筆墨、韻味,這三點如果達到較高标準,即是好畫,否則就不算好畫。我們看一幅畫,拿第一個标準去衡量,看它的構圖皴法是否壯健,氣象是否高華,有沒有矯揉造作之處,來龍去脈是否交代清楚,健壯而不粗犷,細密而不纖弱,做到這些,第一個标準就差不離了。

接下來第二個标準看它的筆墨風格是否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多有變異,摒去陳規舊套,自創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卻又筆筆有來曆,千變萬化,使人猜測不到,捉摸不清,尋不到規律,但自有規律在。做到這些,第二個标準也就通過了。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陸俨少 雪圖 68×34cm 1975年

第三個标準是要有韻味。一幅畫打開來,第一眼就有一種藝術的魅力,能抓住人,使人往下看,玩味無窮。看過之後,印入腦海,不能即忘,而且還想看第二遍。氣韻裡面,還包括氣息。氣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調和一緻。是以古人說:“人品既高, 畫品不得不高。”一種純正不凡的氣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畫,能陶情悅性,變化氣質,深深地把人吸引過去,這樣第三個标準也就通過了。我第三節談到的氣象高華壯健,筆墨變化多方,韻味融液腴美,就是這些。所引的董巨範郭幾幅名畫,是一個例子, 起到示範作用。我們看到其他的畫,應以此來衡量,在自己的創作中,也要努力追求, 達到這個高度。所謂“與古人血戰”應該和比我高的來衡量,那麼永遠不會滿足,也就永遠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結殼,要引以為戒。

陸俨少:好畫的标準是什麼?

來源:《美術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