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複明院士:給基建看病的“工程醫院”不光會看病丨頂端專訪

作者:河南商報

頂端新聞記者 曾令統

1991年,在鄭州工學院任教的王複明,決定再“折騰”一把,隻身前往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做博士後研究,開啟了大洋彼岸的求學之路。

這個從河南東南部一個小鎮走出的青年,自高中畢業後,出于對環境保護及水利工程的關注,不斷挑戰自我,從鄉裡的水利技術員到鄭州工學院第一屆大學生,再到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複明院士:給基建看病的“工程醫院”不光會看病丨頂端專訪

王複明始終嘗試不斷突破自己,如今,他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壩道工程醫院院長”。

“人生病了要去醫院,城市道路、橋梁、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生病’,就需要壩道工程醫院的院士、專家進行診斷治療。”4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複明接受頂端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壩道工程醫院之于平輿縣而言是絕無僅有的新時代“産教科融合創新發展”模式。“對于世界而言,也是絕無僅有的。”

王複明院士:給基建看病的“工程醫院”不光會看病丨頂端專訪

“愛折騰”的工程院院士

提起王複明,很多高校的畢業生都曾見過他拉着檢測車帶着安全帽到處檢測的樣子,自1993年回國起,王複明和他的團隊,穿梭多省多所高校開展檢測試驗以及技術講座,僅1994年-2004年,他所在的團隊先後在10多個省、市、自治區舉辦各類技術型講座百餘場,無償檢測公路超過1.6萬公裡。

靠着這股“折騰勁”,王複明的團隊是以建立了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理論,開發了基于探地雷達與動力彎沉儀的道路無損檢測與評價技術,并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在全國進行推廣。

此後,王複明又先後在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建設模拟實驗場地,進行模拟實驗理論推導。

“對于科學家而言,實驗論證,尤為重要,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何更好解決産教融合、讓學生、青年教師真正掌握實際技能和先進知識,避免‘從學校來到學校中’去的尴尬境地更為緊迫。”王複明說。

在平輿縣縣委縣政府的鼎力支援下,擁有”大規模、大尺度、真場景、真實操“綜合試驗場——“壩道工程醫院”應運而生。

應運而生的壩道工程醫院

王複明認為,新時期,大陸工程基礎設施發展迅速、規模巨大,養護修複任務日益繁重,安全保障與可持續運維面臨技術、人才及體制等挑戰。

“這就對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培養具有全生命周期、建養一體化人才,和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王複明說。

2017年,王複明提出了“工程醫院”的理念并着力打造壩道工程醫院這一創新平台,并着力打造推動“工程醫院”的建設。

目前,壩道工程醫院不僅集聚了國内外20多名院士、大師及其團隊,以特色工程技術為全國40多項工程類“疑難急險”提供病害處置及咨詢服務,并在全國20個餘個省市成立超過60家分院,逐漸形成了“跨行業、跨地區、網絡化”的“工程醫院體系。”

而平輿縣“壩道工程醫院”産科教融合共享平台能有效打破行業及學科的“壁壘”,高校和企業的“圍牆”,研究所學生、大學生、職業教育及科普教育的界限,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界限,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彙聚盤活高校和企業的特色實踐教學資源,形成全天候開放、國内外共享實踐育人場群。

中試試驗場助力科研成果轉換為現實生産力

王複明認為,“工程醫院”和傳統實驗基地最大不同點則在“工程醫院”的綜合足尺試驗場。

“試驗場的建設為開展原創性實驗、中間性實驗、技術內建示範及材料裝備檢測提供有力支撐。”王複明稱,綜合足尺試驗場更類似于一個綜合性平台和共享經濟性平台,科研人員、研究機構或在校師生,均可通過該平台開展實驗,并對新産品、新材料、新裝備進行檢測檢驗認證,進而打通科技創新轉換鍊條,通過不斷的實驗,科研人員就可以将科技成果轉換為現實生産力。

“目前有多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在這裡開展中試平台,但是建設标準試驗場并不容易。”王複明解釋道,标準試驗場建設,一方面因建設前期資金、土地問題難解決,另一方面則是後期管理營運問題,“此前,平輿縣共提供了200畝土地和5億資金,但截止今天,‘工程醫院’的運作的機關已經超過200個多家,但其中蘊含的價值及意義是無法衡量的。”王複明說。

王複明院士:給基建看病的“工程醫院”不光會看病丨頂端專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