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作者:南方周末

本期主持: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

點評嘉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文竹

中國軍事專家 張學峰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員 李興剛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震

防務

▶ 首次舉行三邊峰會,美日菲為何頻繁勾連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1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從左至右)在華盛頓白宮舉行三方峰會前合影。(視覺中國/圖)

2024年4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菲律賓上司人首次舉行三邊峰會。美媒報道稱,會談的中心議題是“針對中國集體展示三方海上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上個月的3月2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以《為應對與中國的戰争,海軍陸戰隊正在調整作戰方式》為題,披露了美軍以“打擊中國”為目标新組建的“瀕海團”的備戰内容。

4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域外國家,在南海不斷拼湊小圈子,以合作為名搞對抗,以和平為名“秀肌肉”,這是一種地道地道的霸權行徑。任何外部勢力的介入都不會影響中國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文竹:

大國競争背景下,在美國主導的“印太”“小多邊”安全合作架構下,美日菲三方安全合作近期表現較為突出。美國尋求整合盟友資源遏制中國,以維系自身霸權;日本期待借助盟友體系力量提升國際地位,成為真正的“政治大國”;菲律賓希望抓住機遇為經濟和軍事發展争取外部支援,謀求實作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航行自由”“自由開放的印太”等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引領下,美日菲推動常态化軍事聯合演習,提升聯合海上警戒監視能力,并呈現“泛安全化”趨勢,探索将安全合作拓展到經濟、科技等領域。

鑒于美日菲之間圍繞戰略目标與成本分擔方式的分歧,以及各自存在的内部制約因素,短期内三國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

中國軍事專家 張學峰:

目前,菲律賓希望拉攏更多的域外大國為自己在南海的一些舉動撐腰,而重視拼湊“小圈子”“小集團”的美國也樂見日本和澳洲介入南海。

菲律賓這是狐假虎威,美國自己感覺給菲律賓底氣沒那麼足,是以拉攏域外國家給撐場面。

縱然美日的綁定更加緊密,但是如果未來日本甘願作為美國攻擊中國的跳闆,或者“後方基地”。日本必然會引火燒身。美國卻可以跳出第一島鍊,隔岸觀火。而菲律賓對于美國的利益和在美國外教版圖中的地位遠不及日本。雖然現在美國時不時給菲律賓打氣、撐腰,但是如果美國要抛棄一島鍊的某個盟友,那麼菲律賓将是第一人選。

可見,這兩個國家資源甚至主動成為美國“反華戰車”的一員,是極為不理智的。

▶ 突然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以色列在打什麼算盤?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當地時間2024年4月9日,在以色列撤軍後,一些巴勒斯坦居民開始傳回滿目瘡痍的家園。(視覺中國/圖)

以色列國防軍在包括汗尤尼斯在内的加沙地帶南部連續進行4個月的戰鬥之後,于4月7日撤出了大部分的地面部隊。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被撤離的是此前已在汗尤尼斯地區作戰4個月的以軍第98師,留下的是“納哈爾旅”。報道稱,“納哈爾旅”留下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所謂的‘内紮裡姆走廊’,阻止加沙群眾傳回加沙地帶北部地區”。該“走廊”由以色列單方面劃定,橫穿加沙地帶,以色列計劃用這個“走廊”将整個加沙北部與其他地區隔離開來。

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6日公布的資料,自2023年10月7日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緻巴勒斯坦方面33137人死亡、75815人受傷。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員 李興剛:

事實上,從2024年1月起,以色列已經在逐漸削減在加沙的軍事力量,移防至諸如以色列北部等其它可能的沖突方向,撤軍行動原本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現在突然加速,與這幾天地區局勢的惡化有關。這次的大規模撤軍,主要還是因應來自伊朗的可能的報複性行動。

盡管驅逐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是以色列内塔尼亞胡政府内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但當下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能實作的企圖,因為這麼做會導緻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面臨難以承受的國際輿論壓力和道德譴責。

加之以色列面臨伊朗可能的報複,将軍事力量移防至以色列境内,一方面降低被直接報複性打擊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因應更危險的挑戰。

伊朗可能的報複力度和方式、以色列國内政治情勢的發展,均會影響巴以沖突接下來的走向。一方面,以色列國内對人質安全越來越高漲的擔憂,會推動以政府尋求非沖突方式的解決路徑;另一方面,對拉法的地面進攻,事實上已經不大可能真的發生了。

巴以沖突在伊朗可能的報複行動之後,逐漸降級是一個相對高機率的可能走向。

▶ 美國為何向烏克蘭提供“繳獲”的伊朗武器?

美國中央司令部4月9日表示,美國政府4日向烏克蘭提供了一批“繳獲”自伊朗軍隊的武器。

中央司令部當天在社交媒體賬号上釋出的聲明稱,此次援烏的武器包括自動步槍、機槍、狙擊步槍和反坦克武器,數量超過5000件,另有超過50萬發子彈。這些武器足夠裝備烏軍一個使用輕型武器的作戰旅。

聲明說,隸屬中央司令部的美海軍部隊及美國“夥伴”國家的海軍部隊于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間從4艘無國籍船隻上“繳獲”了上述武器,當時這些武器正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輸送給葉門胡塞武裝,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第2216号決議。2023年12月1日,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司法部針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民事沒收索賠”,取得了這批武器的所有權。

目前,美國政府因援烏經費耗盡而無力向烏克蘭提供額外武器援助,而白宮向國會申請的約600億美元援烏資金因共和黨人阻撓遲遲得不到準許。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用原本屬于伊朗的武器援助烏克蘭,被解讀為受到掣肘而采取的無奈之舉。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震: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所謂“繳獲”伊朗的武器,還是在打心理戰,想給對手難堪。在絕對損害美國利益的紅海危機中,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支援已經不是秘密。而巴以沖突是造成紅海危機的根源,且與俄烏沖突存在關聯關系。以美烏和以色列為一方,以俄伊加上胡塞武裝為另一方的對抗格局已經形成,美國此舉既是為了增強烏克蘭的實力,也是在向伊朗和俄羅斯傳遞信号,那就是美國海軍依然是有效的幹預力量,可以切斷敵對方的海上航線。這種信号甚至有向中國傳遞的迹象。

這種形勢是出于目前态勢考慮後的必然之舉。在巴以沖突爆發後,實際上美國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态。先是在中東的戰略棋子以色列幾乎一夜之間喪失了其戰略威懾能力;緊接着紅海危機的爆發不僅使美國的海軍優勢及其海洋霸權遭到沖擊,更使其海權合作戰略遭受嚴重挫折。美國在這種被動的情勢下急需一場勝利來提升士氣并改善境況。

突發

▶ 哈馬斯上司人多名親屬在以軍空襲中身亡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圖為哈馬斯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的三個兒子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時乘坐的汽車。此次襲擊發生之際,旨在停火和人質釋放協定的開羅談判仍在拖延,沒有取得突破的迹象。(視覺中國/圖)

以色列國防軍和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4月10日晚發表聯合聲明稱,以空軍當天對加沙地帶中部展開空襲,打死3名哈馬斯武裝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小隊指揮官。這3人随後被确認是哈尼亞的兒子。

哈馬斯媒體辦公室同一天發表的聲明稱,以軍當天空襲加沙城沙提難民營,造成至少5人死亡。其中3人為哈尼亞的兒子,另外2人為哈尼亞的孫子孫女。

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報道,以總理内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對這次空襲事先均不知情,這次空襲可能會對正在進行中的加沙停火談判産生負面影響。

而哈尼亞當天在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采訪時表示,以色列打死其多名親屬不會使哈馬斯在加沙停火談判中作出讓步。

在這次空襲造成哈馬斯上司人的親屬遇難的前一天,哈馬斯表示該組織有意達成協定,但以方立場“頑固”,沒有滿足巴方任何要求。哈馬斯會繼續研究最新提議,而後回複斡旋方埃及和卡達。

哈馬斯先前多次指出,放人的前提是以軍永久停戰、撤出加沙、允許在戰火中颠沛流離的巴勒斯坦人傳回家園。而以色列隻同意短期停火,誓言不徹底清除哈馬斯不罷休,停火結束後會繼續攻打加沙。

▶ 邊境重鎮失守 約200名緬甸軍人逃到泰國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2日,來自緬甸的卡車停在泰緬友誼橋泰國一側。(視覺中國/圖)

“緬甸民族團結政府”聯軍向邊境重鎮妙瓦底發動激烈攻勢數天後,4月11日占領了緬甸軍方在妙瓦底的最後一個軍事設施,約200名緬甸軍人撤退至通往泰國的一座橋梁上,“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宣布拿下妙瓦底的控制權。

“緬甸民族團結政府”發言人覺佐表示,緬甸東部克倫邦的克倫民族聯盟(簡稱克民盟)部隊11日占領了妙瓦底剩餘的軍事基地。他補充說:“這是我們的關鍵勝利,因為妙瓦底是軍政府的重要邊境城鎮,是邊境貿易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自2021年軍政府推翻民選政府以來,緬甸沖突不斷。“緬甸民族團結政府”組織早前與緬軍激戰數日後,7日奪得妙瓦底的七個軍營和一個政府指揮中心,并繳獲軍隊撤退時留下的大量武器,數百名軍人投降。

泰國城鎮湄索所在地達省移民官員表示,湄索一直都開放讓緬甸平民自由進出,以前每天大約是2000人次從妙瓦底進入湄索,最近3天内,每天大約有4000人從那裡進入泰國。

泰國外長表示,泰國對于緬甸目前的内戰各方保持中立态度,并有能力收容大約10萬名緬甸難民。

▶ 南韓溺水幼童遭11家醫院拒收後死亡,輿論嘩然

日前,南韓忠清北道一名2歲的女童溺水後輾轉多家醫院遭拒收,最終不幸離世。

這名幼童3月30日掉進一米深的水溝,被父親救起時心髒處于驟停狀态。女童在被緊急送往當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後,心跳恢複正常。醫院認為需要将其轉至大型醫院進行緊急手術,是以向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和首都圈的11家醫院提出轉院要求。然而,這些醫院都以“人力不足”“病床不足”等理由拒絕接收兒童重症患者。不久後,女童再次心髒驟停,并被宣布死亡。

近期,南韓醫療界集體辭職事件仍在持續,由此引發的患者死亡案例受到韓媒關注。這些細節一經披露,便引發輿論嘩然。

南韓“NEWSIS”新聞網9日報道稱,南韓總理韓德洙當天就這起事件表示,“此事把大韓民國面臨的必要醫療和地方醫療系統崩潰赤裸裸地展現出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悲劇,我們正着手進行醫療改革”。

時值南韓舉行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醫政沖突的讨論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南韓MBN電視台稱,此次選舉可能會成為政府與醫療界對峙的“拐點”,選舉結果将影響醫改走向。

▶ 簽一次可玩6個國家?泰國拟牽頭做東南亞“申根簽”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1日,泰國曼谷,表演者騎自行車,迎接潑水節到來。(視覺中國/圖)

近期在提振旅遊業方面頻頻出招的泰國,正在推動一項類似于歐洲申根簽證的東南亞六國聯合簽證計劃。

泰國總理賽塔·他威信将泰國從區域旅遊業中心更新成為航空、物流樞紐,近幾個月來賽塔與馬來西亞、越南、高棉、寮國和緬甸各方讨論了類似于申根簽證的設想。東南亞版申根簽證的核心作用,将是允許持有人在六國自由旅行。

推出聯合單一簽證,最大的利好在于旅遊者可能會在當地停留更多時間,同樣也會消費更多。泰國酒店協會前主席樂觀地表示,共同簽證可能會讓一些長期旅行者更容易決定來訪。同時她也建議将這項簽證有效期延長至90天,而不是現在常見的30天。

不過,考慮到組成歐洲申根簽證的國家大多數來自于歐盟,是以各國之間能夠達成統一的入境和短期停留政策。是以對于泰國而言,要在東南亞複制這種體系,也要面臨本土化的煩惱。

政壇

▶ 南韓國務總理等多名政府高官同時請辭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1日,南韓首爾,南韓國務總理韓德洙出席國務會議,并就國會選舉結果發言。(視覺中國/圖)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1日,南韓總統秘書室室長李官燮在新聞釋出會上通報,對于南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在第22屆國會選舉中慘敗的結果,總統尹錫悅表示,“将虛心接受國會議員選舉中展現的民意,并将為推進政策改革、穩定經濟和民生竭盡全力”。李官燮還稱,包括他本人和總統政策室長成太胤在内的總統辦公室首席秘書官級别以上的官員當日都向尹錫悅請辭,對國會選舉結果負責。此外,國務總理韓德洙當天也向總統送出了辭呈。

南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韓東勛11日上午發表講話,針對在剛剛結束的南韓新一屆國會換屆選舉中執政黨慘敗,韓東勛表示将承擔所有敗選責任,深深道歉以及檢討,并宣布辭去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一職。韓東勛對當選國會議員表示祝賀,并稱希望繼續推動政治改革。

在10日舉行的南韓第22屆國會選舉中,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其衛星政黨共赢得175個席位,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及其衛星政黨共獲得108個議席。

▶ 歐洲六國簽署《北海安全公約》,確定相關設施安全

2024年4月8日晚間,比利時、荷蘭、德國、英國、丹麥和挪威六國簽署了新的《北海安全公約》。根據此公約,六國将投入大量資金并開展合作,以確定北海的電信和電力電纜以及天然氣和石油設施的安全。

六國聯合新聞報道稱,這将在與北約和歐盟的密切合作下進行。此外,比利時将投資100萬歐元,建設安全通信平台,以幫助各國開展合作。該平台被命名為“北海豹”,通過該平台,六個國家将能夠交換有關可能影響北海基礎設施(例如天然氣管道)安全的可疑事件的資訊。

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

責編 姚憶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