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汽車頭條

2024-05-15 10:48釋出于北京汽車頭條官方賬号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如今國内車市已經過了躺赢時代,昔日手握金字招牌的豐田,正在被經受新一輪更為嚴苛的市場和消費者檢驗。

作為豐田在華重要合資品牌之一,廣汽豐田試圖幫助品牌重新樹立起新的标杆。但從效果上看,無論是銷量持續萎靡、爆款車型受挫,還是電動化進展低于預期,一如既往收效甚微。

這似乎意味着,豐田搭建起的護城河不再固若金湯,當合資品牌被定義為“不思進取”的代表,廣汽豐田的未來很難不讓人捏一把汗。

銷量“神話”破滅,廣豐還要繼續躺平?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曾經這句家喻戶曉的slogan,讓豐田汽車一躍成為國内消費者最優的選擇,助力其在2022年銷量突破百萬大關。

可燃油車時代創造的種種佳績,仍難以掩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磕絆。根據廣汽集團釋出的财報,廣汽豐田4月銷售汽車4.88萬輛,同比下降32.24%;1-4月累計銷售汽車20.48萬輛,同比下降29.85%。

事實上,從去年年末開始,廣汽豐田就已經顯露出頹勢。12月份,單月銷量7.6萬多輛,同比大跌24.0%,甚至落後于“好兄弟”一汽豐田。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光環逐漸褪去,豐田卻仍舊依靠着三位老将凱美瑞、漢蘭達和賽那苦苦維持,三者占總比近40%。反之,鋒蘭達、威飒、淩尚等廣汽豐田近兩年推出的新車均表現不佳。其中,淩尚作為一款填補雷淩和凱美瑞之間空白的A+級轎車,卻并沒有在15萬級家轎領域站穩腳跟,單月銷量長期維持在“百”水準線。

随着國内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價格戰爆發愈演愈烈,曾經供不應求的三位“老将”,也被現實打破加價“神話”。首先是漢蘭達,曾是國内七座SUV市場絕對銷量王者,被形容為“鐵打的漢蘭達,流水的挑戰者”,在2021年巅峰時期拿下10.7萬輛。

轉眼到了第二年(2022年),漢蘭達年銷量出現大幅度縮水至8.7萬輛,同比下滑15.66%。要知道,這一年10月份就停産不售的造車新勢力理想ONE也賣了近8萬輛。

經曆了銷量斷崖式下滑,漢蘭達不得不開始采取降價優惠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近日,多地4S店對旗下漢蘭達搞起促銷活動,最高優惠金額達到5萬元。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與漢蘭達的命運類似,凱美瑞和賽那也正在遭遇被市場剝離的困境。今年3月份,第九代凱美瑞銷量為6842輛,早已沒有兩年前單月銷量破“兩萬”的氣魄;同樣是在3月份,賽那銷量為6730輛,在MPV榜機關居第三,距離上次拿下榜單冠軍已是14個月以前的事。

一方面,自主品牌陣營的步步為營,廣汽豐田在轎車、SUV和MPV市場打下的護城河,逐漸被更具競争力的産品打破;另一方面,對于廣汽豐田而言,仍舊依靠燃油車撐場面,新能源車型卻未能在國内市場沒有掀起太大水花。

市場銷量上的不景氣,使得工廠産能也跟着下滑,結果就是員工跟着遭殃。去年7月,多家媒體曝光稱,鑒于近期生産水準,廣汽豐田提前終止企業内約1000名員工合同。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廣汽豐田員工總數為1.9萬人,其中社保參保人數為1.72萬人,非繳納社保的派遣人員超1800名。換言之,當時被裁的1000人,已超過了勞務派遣人員的半數。

當下的廣汽豐田面臨着極為尴尬的處境,一邊是燃油車市場後花園起火,一邊又是被中國電動化大浪潮抛棄。

靠“混”度日,廣豐犯了拖延症

國内汽車市場電動化轉型如火如荼,廣汽豐田并非沒有做出改變,試圖以更為擅長的混動技術為切入點,進而逐漸占領新能源汽車市場。

尤其是從去年上半年導入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技術以後,廣汽豐田将該技術陸續搭載到全新一代雷淩、鋒蘭達、淩尚等車型上,形成國内數量最多、結構最優的智能電混矩陣。

然而聚焦于國内市場,廣汽豐田的油電混動布局似乎很難契合當下國内主流混動市場。與之對比,比亞迪的DM-i插混車型卻是大受追捧。在很多業内人士看來,插混汽車“城市通勤用電、長途用油”可很好滿足大部分國人的用車需求,反倒不能插電的油混汽車一再被市場冷遇。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當然,廣汽豐田并非沒有努力,也推出過插電式混動車型。比如威蘭達PHEV車型,起售價25萬元以上,搭載了約16度的三元锂電池組,WLTC純電續航超70公裡,總續航能力超1000公裡,百公裡虧電油耗低至4.68L。可單月不足100輛的銷量成績,很難在市場掀起波瀾。

混動市場沒有站穩腳跟,廣汽豐田在純電汽車市場發展也一直搖擺不定。前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電動車的弊端,認為是低端産品。在他看來,想要實作碳中和的方式有很多,混動和氫能都可以。

結果就是,品牌在電動車規劃戰略上的猶豫,不僅讓廣汽豐田錯失了電動車競争優勢,更影響了電動車型的口碑。

先是在海外市場,豐田汽車首款純電SUV車型bZ4X于2022年4月份在美國上市,上市後不久就接連被曝出“輪毂螺栓松動”問題,并多次被召回。而在中國上市的時間也一再推遲,也讓外界充滿了不安。

終于到了幾個月後的10月10日,廣汽豐田率先上市了旗下首款純電車型bZ4 X,售價格區間為19.98萬-28.78萬元。隻可惜,出師不利的廣汽豐田又不得不再次對剛上市不久的新車實施召回。

根據當時聲明,廣汽豐田召回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2月3日期間生産的部分bZ4X汽車,共計6159輛。

召回原因是車輛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可能意外重新開機,其間無法正常工作。不止于此,查詢國内各大汽車投訴網站發現,廣汽豐田bZ4X關于虛假宣傳、續航虛标、車機卡頓、隔音差等各種投訴問題成為重災區。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新車被召回,對于豐田汽車在純電汽車市場走下去無疑是艱難的。即便品牌再怎麼重視産品,産品本身品質不過關,都很難打動消費者。

此前,乘聯會釋出資料顯示,2023年4月1日至14日,大陸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26萬輛,同比增長32%,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為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

對于廣汽豐田而言,依靠燃油車市場和降價措施尚能勉強維持銷量,可一旦這些優勢也在随着大流逝去,未來的日子也就不好過了。

檢視原圖 135K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 廣汽豐田:銷量資料上不去,質疑聲浪下不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