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鯉魚跳龍門339(四)齊佩林198707

作者:我是藍天人

原創小說連載《放飛藍天之★秋》

鯉魚跳龍門339(四)齊佩林198707

齊佩林和孫大浦又問了一些計算機公司的管理方法,香港人就給他們介紹了香港的公司一般是怎麼做的。

後來,齊佩林突然想起來,如果按香港人的說法,科華公司又得拿出很多錢,上哪去借那麼多錢呢?

科華公司成立以後這一年多,純掙的錢也就是二十幾萬,加上找親戚朋友借的二十幾萬,總資産也就五十萬左右。

如果刨去各種原因押出去的,暫時不能用的錢,賬上随時可以支付出去的流動資金連四十萬都到不了。把這些錢都付給香港公司,也就夠十台計算機的錢。

一次進十台行嗎?夠嗎?

香港人說,這些錢肯定不夠。他們一起賣的這個品牌現在有六七個型号,每個型号進一台就得三十幾萬了。

因為科華公司已經賣成的,都是這個品牌的最低檔型号,高檔型号就貴了,最貴的型号一台要八萬多呢。要簽約做代理,每個型号都得賣,都得有現貨才行。

香港人當場算了一下,科華公司要拿出來的流動資金至少要一百萬以上才行。還得考慮到貨物在途的時間呢,還得考慮到客戶交款的到賬時間呢。總不能等貨賣光了,再去進下一批貨吧?

齊佩林和孫大浦互相看看,都有點傻眼了。

他們都想做這個代理,都想把科華公司做大,都想實作自己的宏偉理想,這些都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面臨這麼大的實際困難,他們倆一時之間都想不出可行的解決辦法,他們還能不傻眼嗎?

香港人這時候才問他們,要我來幫你們一把嗎?我可以借給你們二百萬,讓你們把生意做起來。

不過我不能白幫這個忙,科華公司得付利息。如果将來錢掙得多了,最好能再适當地分給我一些好處。

通過一年多的交往,香港人已經認可了他們倆的為人,是以不擔心科華公司掙到錢了,會把老朋友的情意忘了。

齊佩林就問了,你想要多少利息呢?科華公司如果能賺到錢,肯定不會忘了老朋友。就算科華公司賺不到足夠多的錢,利息也得按時付給你呀。

香港人說的利息和他們承諾給親戚朋友的利息差不多,齊佩林就同意了,孫大浦也同意了。

孫大浦還接着往下問了,借款手續要怎麼做?

二百萬可不是個小數目,就這麼空口白牙地一說可不行。

香港人說,香港的律師行有現成的檔案模闆,到時候填上雙方資訊和談定的數字就行。關鍵是他們兩位老闆要親筆簽字,還要蓋上科華公司的公章。

鯉魚跳龍門339(四)齊佩林198707

香港人走的時候,齊佩林和孫大浦都跟着去了香港。除了二百萬借款要辦手續,還得跟香港公司簽代理協定呢。

齊佩林是逐漸搞清楚的,孫大浦聯系的這個香港人不是香港公司的老闆,他隻是一個銷售經理。

科華公司要和香港公司簽代理協定,是銷售經理的公事。借給科華公司二百萬資金就是銷售經理的私事了,是他的老闆不知道的。

這個銷售經理在老闆面前替科華公司吹牛的時候,就把這二百萬算上了,說科華公司的自有資金有二百多萬,在北京算是很有實力的私營公司了。

這二百萬也不全是他的,也是他的幾個親戚朋友一起湊的。香港人都有投機心理,他們看好了内地的生意好做,賺錢容易,就想借科華公司這個機會也到内地去分一杯羹。

風險肯定有,但是齊佩林和孫大浦原來都是國家幹部,為人正派是沒問題的。科華公司的生意又是銷售經理一直跟着,科華公司想賠錢都不行,銷售經理作為科華公司的上家怎麼能允許呢?

齊佩林和孫大浦從香港回來,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改造科華公司。

他們首先用銷售經理借給他們的錢進了第一批貨,各種型号加起來進了六十幾台,差不多把二百萬都付出去了。

現貨還沒到北京,他們就新招了十幾個人,科華公司的總人數就超過二十個人了。

除了業務員以外,他們還新招了兩個專職的财務和一個專職的文員。公司的人多了,管理上的事情就多了,事無巨細地都讓他們倆管,他們倆就承受不了了。

六十幾台計算機很快就會到北京,這些計算機都是暫時還沒賣出去的,放在哪兒呀?公司裡也放不下呀?

他們又在公司附近的家屬樓裡租了一套房子,讓法人代表就住在這套房子裡。等貨到了也要放到這套房子裡。

法人代表就不用管别的事了,準備讓他專職做庫管。他能把庫裡的貨管明白就不錯了,還得孫大浦教他怎麼記庫存賬呢。

他們還把科華公司一進門的大屋收拾了一下,找來木匠,給他們打了一溜展台。

貨到了北京,他們把每個型号打開一台。展台上擺上六台樣機,看起來就明顯和原來不一樣了,就像個專賣計算機的公司了。

齊佩林原來就沒敢想過,還能有不認識的人進來買計算機。好幾萬塊錢的計算機還能當場交錢買嗎?那不跟買條褲子一樣了嗎?

結果樣機擺到展台上的第二天,就有客戶看好了。和孫大浦簡單談一下價錢,就把彙票拿出來了。

原來這兩個人是從山西太原來的,特意到北京來采購計算機。

兩個人在中關村轉了好幾家了,不是沒現貨的,就是他們沒看好的。走到科華公司的時候,兩個人就覺得很累了。正好科華公司的展台上擺着的,就是讓他們滿意的品牌和型号,他們還能接着走嗎?

鯉魚跳龍門339(四)齊佩林198707

科華公司是幸運的,他們改變做法幾個月以後,賣相同品牌的另一個香港公司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接着,賣其它品牌計算機主機的香港公司也紛紛殺到了北京。

這些香港人到了北京,就開始在中關村發展自己的代理商。其中有的代理商是原來就有的,隻不過簽了代理協定就專心做這個品牌了。還有的代理商原來就不存在,是為了做香港公司的代理才成立的新公司。

也有建立的公司,因為資金不夠,跟哪家也簽不了代理。這樣的公司,哪家的貨他都賣,外人看着公司的生意也挺紅火的。

這樣,中關村街面上能看到的計算機公司的招牌就快速地增加了,能看到計算機公司招牌的區域也擴大了。隔幾天南邊冒出來一家,再隔幾天北邊又冒出來一家。這些新冒出來的公司也不全是賣計算機主機的,也有賣其它産品的。

虧得給了科華公司幾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在競争還不太激烈的市場上按部就班地調整過來了。不然的話,科華公司還能不能辦下去,有可能真就成問題了。

當初科華公司剛到中關村的時候,聯系還比較多的公司裡,就有好幾家不适應市場的快速變化。要麼公司就黃了,老闆就幹别的去了,要麼就把公司縮到了寫字樓裡,專心做自己的那幾個客戶去了。

齊佩林知道,那段時間,不但在街上能看到招牌的計算機公司增加了很多,在胡同裡,在寫字樓和辦公樓裡的公司也增加了很多。

随着挂招牌的門店逐漸增多,來中關村逛街的客戶和準客戶也比原來增加了很多。公司之間互通有無的機會也比原來多了。

客戶進了某個門店,經常聽到業務員的标準說法,本公司什麼産品都賣,什麼産品都有,隻要客戶決定買了,業務員就去庫裡提貨。

業務員不會明說的是,這個說法的潛台詞,整個中關村都是他的庫房,你要什麼貨,他就到特定的公司去取貨。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裡,科華公司也會幫其它公司賣貨。但是科華公司很少賣其它品牌的計算機主機,多半是客戶決定買科華公司的主機以後,還要帶着買其它産品。

這些其它産品大部分科華公司都沒有現貨,他們也要到其它公司去取貨。

其它公司幫科華公司賣主機的可就多了,在科華公司的銷售報表裡,賣給中關村這些兄弟公司的比例很快就達到了一半左右。

這一半銷售主要不是為了增加利潤,因為利潤太低了,想指望也指望不上。他們還要積極地這麼賣,是為了銷量,是為了香港公司壓給他們的銷量任務。

完不成任務就拿不到返利,這可不是說着玩兒的。科華公司的利潤很大一塊靠的就是每個月的返利。

鯉魚跳龍門339(四)齊佩林198707

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了,賣價就自然被打下來了,中關村這些計算機公司的利潤就自然變薄了。

所幸的是,客戶對計算機的需求上去了,每個月賣出去的計算機台數上去了。孫大浦主管科華公司的财務,每個月财務都要交給齊佩林統計報表。齊佩林從報表裡能看到,科華公司每個月的利潤總額還能保持住,而且每個月的利潤總額還在緩慢地上升着。

随着銷量的逐漸增加,一年多以後,科華公司的流動資金又不夠用了。

剛開始簽下代理的時候,香港公司給他們下達的銷量任務還是兩位數,每個月賣掉幾十台就夠了。後來逐漸增加,到了1986年,就要求他們每個月都要賣掉上百台了。

也不能全怪香港公司鞭打快牛,單台利潤在逐漸下降,如果科華公司賣不掉足夠多的台數,取得的利潤就少了,甚至有可能打不平費用。因為科華公司的費用也增加了,人員也增多了,公司的員工總數已經增加到四十多個人,光是每個月發工資就是一大筆錢。

齊佩林和孫大浦品了一下,科華公司在北京的現貨就不能低于三十台,低于這個數就會出現有人決定買了,他們拿不出現貨。因為各個型号的銷售速度是不穩定的,誰也沒本事讓各型号的現貨同時賣完。

但是市場已經跟前幾年不一樣了,沒有現貨常常就會丢掉這單生意。人家别的公司,别的品牌有現貨呀,你沒現貨,人家就去别的公司買呗?

考慮到每次從決定進貨開始,幾天以後新貨才能到北京,是以現貨少于六十台的時候,他們就必須研究進下一批貨了。不然就不能保證三十台那個底線了。

那時候,科華公司的總資産滿打滿算也隻有三百多萬,除了二百多萬借款,剩下的一百多萬是科華公司這幾年逐漸賺來的。

刨去其它占款,再刨去保底庫存六十台要占用的二百萬左右,他們每次研究進下一批貨的時候,賬上的資金一般也就是一百萬左右,是以一次隻能進貨三十幾台。

這麼算下來,他們平均每個月就要進貨四次到五次,差不多每周都要進一次貨。

資金不夠,他們就得想辦法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香港的貨源情況對他們來說就很重要了,隻靠通電話,發傳真就不夠了。

孫大浦就得經常往香港跑,到香港當地去探聽各種資訊,去發現賣得又快,利潤又高的俏貨。

孫大浦在香港每天都要和北京的齊佩林通電話,在電話裡互通資訊,在電話裡商量對策,在電話裡計算進貨品種和數量。

這樣的日子過得才快呢,齊佩林覺得前幾天剛脫了棉大衣,這幾天就穿上T恤衫了。

見過小老鼠在輪子上跑嗎?齊佩林覺得他和孫大浦兩個人就是那隻小老鼠,他們沒白天沒黑夜地急急忙忙往前跑。可是他們跑得越快,輪子就轉得越快,他們就得跑得更快,才能保證自己不從輪子上掉下來。

楚雲飛來找齊佩林的時候,正是齊佩林覺得筋疲力盡的時候。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