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反超大行,包攬規模前三

作者:财經五月花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反超大行,包攬規模前三

摘 要:股份行發力代銷從規模上超越了大行理财子,全行業産品資産端的債券、存款、二級市場股票倉位均降至曆史低位

文|嚴沁雯

編輯|胡蓉萍 袁滿

理财行業的競争格局分化趨勢正在延續。16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旗下理财子公司(下稱“理财子”)2023年的經營資料。15家有可比資料參考的銀行理财子中,10家機構淨利潤出現負增長;而在産品管理規模方面,大部分國有大行理财子出現下滑,規模前三由股份行理财子包攬。

正值上市銀行年報季,随着旗下理财子經營情況的披露,過去一年理财市場發生的變化亦在顯現——從已披露資料來看,不論是部分理财子規模的縮水還是業績的下滑,均折射出行業經曆着挑戰。

2.理财子利潤縮水

對于銀行理财子來說,過去一年的經營業績算不上亮眼。

有“零售之王”之稱的招商銀行便在年報中提到,該行資産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14.74億元,同比下降7.89%,主要是招銀理财産品日均規模同比下降。

反映在銀行理财子的盈利能力上,是淨利潤的縮水。在目前可查詢相關對比資料的15家銀行理财子中(統計時間截至4月10日),有10家淨利潤在過去一年出現負增長,其中9家同比降幅達兩位數。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反超大行,包攬規模前三

兩家國有大行理财子的同比降幅最為明顯,均在50%以上。具體而言,農銀理财淨利潤同比下滑54.67%至15.97億元,對比2022年的淨利潤排名已經跌出前三;建信理财則同比下滑53.42%至13.23億元。

還有一家淨利潤“腰斬”的是一家農商行理财子——渝農商理财,2023年淨利潤同比下滑52.51%至1.7億元。

從整體排名來看,2023年招銀理财依舊位列第一,實作淨利潤31.90億元,不過同樣較上年同期下滑了11.22%;興銀理财以25.82億元的淨利潤排在第二,同比下滑17%;前三名中僅信銀理财淨利潤有所提升。

不過,依舊有5家理财子“逆勢”實作正增長。其中,兩家股份行理财子淨利潤同比增幅在10%以上:民生理财淨利潤同比增加10.98%至11.52億元,信銀理财同比增加10.11%至22.55億元。

理财子淨利潤承壓背後,是行業風險偏好的下行。中金公司指出,理财公司産品結構變化令2023年理财子營收利潤增長承壓:股混類、中高波固收+等費率較高的理财産品規模占比降低,而費率較低的純固收類理财産品占比提升。

與此同時,為增強客戶黏性,去年行業集中對費率有所調降,“為留住客戶,多家理财公司對部分産品的費率進行優惠,也會影響盈利水準。”一位資管行業人士提到。

3.股份行理财子規模趕超

淨利潤的下滑伴随着管理規模的縮水。

從行業整體來看,受2022年末債市震蕩引發的“贖回潮”影響,2023年銀行理财規模有所縮水,年中更是首次被公募基金(規模為27.69萬億元)超過,失去“資管”一哥寶座,引發市場關注。

2023年末,銀行理财規模較上半年有所回升,不過尚未恢複至2022年同期水準。《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财市場存續規模為26.80萬億元。與2022年對比,同比降幅為3.07%。

這點在去年各家銀行理财子的管理規模變化中亦有展現。在目前可查詢相關資料的13家銀行理财子中(統計時間截至4月10日),近半數理财子管理規模較上年有所縮水,其中大部分為此前規模較高的國有大行理财子。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反超大行,包攬規模前三

在2023年,股份行理财子的存在感進一步增強。

曆史資料顯示,2021年末,規模前三中兩個席位由國有大行理财子占據,分别為招銀理财(2.78萬億元)、建信理财(2.19萬億元)和工銀理财(2.02萬億元)。到了2022年末,前三名僅包含一家國有大行理财子,分别為招銀理财(2.67萬億元)、興銀理财(2.09萬億元)和建信理财(1.91萬億元)。

截至2023年末,規模前三已由股份行理财子包攬:招銀理财以2.55萬億元的理财産品管理規模位列第一,較上年同比下滑4.49%;興銀理财緊随其後,為2.26萬億元,同比增長8.18%;排在第三的則是信銀理财,規模同比增長12.34%至1.67萬億元。

雖未能拿下前三,國有大行理财子依舊名列前茅,不過大部分規模進一步“瘦身”。其中,建信理财規模較上年同比下滑約21.55%至1.50萬億元;農銀理财同比下滑10.61%至1.59萬億元;工銀理财同比下滑8.78%至1.61萬億元;中銀理财同比下滑7.39%至1.63萬億元。

亦有部分理财子管理規模增幅較為明顯。除去上文已經提到過的信銀理财,3家理财子同比增幅達兩位數——平安理财(1.01萬億元)、交銀理财(1.23萬億元)和光大理财(1.31萬億元),規模分别較上年同比增加14.20%、13.45%及10.73%。

資深金融政策專家周毅欽分析稱,部分國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産品業績較股份制銀行尚有些許差距,投資者“用腳投票”選擇産品業績更好的資管機構。同時,國有大行理财子的客群更多為中老年人,對于收益波動較敏感,此類客戶的風險偏好更低,一部分理财産品在行内轉化為了存款,進一步加劇理财規模流失。

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看來,規模分化與不同類型銀行的政策有關。就傳統的表内信貸業務而言,股份行面臨一定的信貸投放瓶頸,加之淨息差收窄和資本成本等因素的考慮,表内擴張的動力趨弱,而是将重心放在理财等輕資本業務上。在此背景下,股份行在整體戰略制定、管道政策等方面給予了理财子更多的獨立自主空間,在行内客觀上給理财子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股份行理财子投資能力不錯,在銷售端的同業合作及創新也更多,有效地實作了規模上的跨越。”曾剛表示,國有大行過去一年信貸投放增速較快,依舊具有表内資産規模擴張的動能。但要實作信貸擴張,就會對存款端有一定的關注和要求,而理财與存款又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不過,綜合表内表外業務看,從AUM(資産管理規模)考慮,國有大行還是更具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跨行代銷成為股份行理财子實作管理規模增長的重要途徑。

據中國理财網,截至2023年末,共有491家機構代銷了理财公司發行的理财産品,代銷機構數量較年初增加163家。“跨行代銷成為多數理财子規模增長核心方向,強依賴母行的銷售模式逐漸轉化為母行代銷為主、跨行代銷與直銷為輔的銷售結構。”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

實際上,多家實作管理規模正增長的理财子在代銷上發力較多。例如興銀理财,據其母行年報顯示,累計開拓中小銀行代銷合作機構超470家,覆寫超60家城商行、390家農信機構。平安銀行亦在年報中提到平安理财加強與同業銀行的代銷合作,2023年末,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餘額超3400億元。

相較而言,母行管道優勢突出的國有大行理财子,卻因為對母行依賴程度高而相對受限。普益标準報告顯示,國有理财公司整體被他行代銷的産品數量占比僅22%,主要系符合它們要求的代銷機構相對局限,合作的代銷機構數量少,并且未與現有合作機建構立深度合作關系。

不過,作為唯一一家在2023年理财規模有所提升的國有大行理财子,交銀理财拓展行外代銷亦較為積極。交通銀行年報顯示,交銀理财報告期末行外代銷産品餘額 6625.36 億元,占比 53.80%。

4.行業分化,投資者求穩

自2019年第一家理财子公司開業至今,已有近5年時間。期間銀行理财子經曆了資管新規的轉型和發展的高峰與低谷,見證了股債市場調整,在波折中不斷發展。

在業内人士看來,目前行業面臨的挑戰,對于銀行理财子來說亦是成長中必須經曆的陣痛。

“客戶适應淨值化需要時間,銀行理财子也處在業務發展初期,很多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居民部門投資需求一直存在,同時對低風險産品的投資需求仍然強勁,這是銀行理财的強項。随着後續投資者思想轉型,對理财風險認知更加準确,長遠看,理财公司的規模及收入上升空間還是巨大的。”曾剛表示。

中金公司指出,在中性預測下,理财行業2024年規模同比增速為6%,規模修複至29萬億元。理财相關業務營收有望同比增長4%;其中銷售費收入的占比或有提升,主要由于在跨行代銷合作下銷售費率剛性較強。分機構來看,預計規模增長更快的理财機構,理财業務整體營收增速将更快。

拓展代銷管道對于理财公司保住規模有積極作用,不過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吸引客戶,本質在于加強投研能力、産品創新以及提升客戶體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求穩成為多數理财子的選擇。中金公司認為,理财機構普遍壓降固收+、股混類産品的規模,提升純固收産品供給;在資産配置端展現為增配存款類資産,而債券/存款/二級市場股票倉位均降至曆史低位,理财的固收+産品“不太敢”含權了。

“理财産品若始終為迎合投資者而大量布局低波産品,既無法充分發揮銀行理财多元資産配置這一優勢,難以應對未來國内外大資管市場上的激烈競争;同時底層配置對于債券特别是短債的依賴度過高,如此集中的投資方向也或将對國内金融市場安全性帶來影響。”普益标準在報告中指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