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牛頭條】90後女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想讓更多人愛上古琴吟誦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中...

近日,一位90後女生古琴吟誦的直播吸引了不少“知音”。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女生名叫王伊,自幼學習古琴,因為興趣和熱愛在考研時從英語跨學科選擇了古代文學專業。通過古琴與吟誦相結合,以古琴演繹古詩新韻,目前,王伊已為30多首古詩詞創作了古琴吟誦調。每天晚上,她以悠然古雅的吟詩聲幫助網友解壓放松,還有外賣小哥來到她的直播間尋求舒緩情緒。

女孩每晚直播古琴吟誦

接受“點單”寬慰網友

晚上10點半,王伊在其抖音賬号開始了直播。每次的直播通常持續兩到三小時,她總會身着一身漢服出鏡,背景有時是紅牆綠瓦,有時是高山流水,除了彈奏古琴,粉絲們更加期待的是她伴随着古琴彈奏的古詩詞吟誦。

悠然古雅的吟詩聲,給粉絲帶來了獨特的體驗,也令她的直播間顯得與衆不同。很多觀看者在她的直播中第一次接觸到古琴吟誦,有人表示,即便是在這裡稍作停留,也能感受到琴聲和吟誦帶給心靈的片刻安甯。

“每晚直播演奏的曲子,既有古曲,也有現代的曲目。比較受大家喜愛的傳統古曲是《梅花三弄》,另外現代曲目《半山聽雨》《歸來》人氣也不錯,特别是吟誦詩詞如《聲聲慢》《一剪梅》《定風波》等,也很受大家的歡迎。”王伊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紫牛頭條】90後女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想讓更多人愛上古琴吟誦

王伊在直播中

從2021年開始,王伊就嘗試将古琴吟誦帶入直播,2022年開始固定下了每晚的直播時間。“之是以選擇晚上10點半左右直播,是因為此時正是很多人準備休息的時間,古琴曲調和吟誦聲可以幫助大家疏解一天的疲勞,伴随他們入睡。”

除了自己準備的曲目,王伊也會在直播中接受網友們的“點單”。她說,“有的朋友失戀了,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生活壓力大、最近比較辛苦,都會在我的直播間留言。每當我看到這些留言,就會選擇合适的吟誦内容,用琴聲和吟誦來寬慰他們。”

在王伊的粉絲中,有上至70多歲的老人,也有不到10歲的孩子,其中有兩位外賣小哥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兩位外賣小哥會在送餐的間隙進入她的直播間,“他們經常點的是《雲水禅心》等節奏舒緩的曲子,他們總是靜靜聆聽,很少在直播間内傾訴自己的辛苦,隻是偶爾留下‘又要出發了’‘等我送餐回來再來聽’等話語。我能感覺到,他們希望借助琴聲舒緩工作中的情緒。這些外賣小哥都非常的不容易,每天都奔波在路上,能夠這樣與他們相識,給他們帶去一些小小的安慰,我覺得很值得。”

如今,王伊在抖音平台已擁有了12萬粉絲,她把自己的粉絲稱作“知音”。她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古琴和吟誦都屬于冷門小衆的門類,自己從來沒想過能擁有這麼多認可自己的朋友。大家的稱贊互動、禮物打賞對她來說都是認可和肯定,也是對其繼續進行研究和傳播的支援和鼓勵。

因為熱愛跨學科考研

已為30多首古詩詞配曲

從小,王伊便接觸中國的傳統樂器。她在5歲那年開始學習古筝,10歲起開始學習古琴,熱愛傳統古典文化的種子在她的心裡生根發芽。

在王伊讀大三的時候,她與古琴吟誦結緣,引她入門的是她後來的研究所學生導師。當時,作為學校古琴社的社長,王伊被這位老師找到,請她幫忙為吟誦彈奏配樂。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她感受到了古琴與吟誦相結合的魅力,開始嘗試學習古琴吟誦,在考研時決定從大學的英語專業跨專業考入古代文學專業,并選擇了吟誦方向。

【紫牛頭條】90後女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想讓更多人愛上古琴吟誦

王伊彈奏古琴

王伊坦言,自己一開始并不知道什麼是吟誦,隻知道“可以一邊彈琴一邊唱歌”,而在後來的學習中,她逐漸了解到古琴吟誦是自古傳承、有迹可循的。她說,“‘詩三百,皆弦而歌之’,古琴吟誦是古人表達心境、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如今通過古琴吟誦,可以讓人們将快節奏的生活放慢下來,讓人們更多地去感覺音樂、感覺藝術、感覺畫面和感覺景象的美。”

随着對古琴吟誦的學習和了解,王伊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古琴吟誦調,如今已為《聲聲慢》《定風波》等詞牌創作了30多首對應的曲調。

她告訴記者,在創作時需要從古詩詞的意境入手,然後搭配上傳統吟誦的規則,根據吟誦聲調的高低錯落、長短快慢等,定出旋律的走向。然後,再結合自己的了解,經過推敲和打磨,最終形成一首與詩詞相對應的吟誦調。有時興之所至,她也會根據詩詞内容進行“即興創作”,當然這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她已經可以做到“信手拈來”。

在日常生活中,王伊除了彈奏古琴、吟誦詩詞,還喜歡閱讀、品茗和登山。“我還是比較偏愛傳統文化的,古琴吟誦現在已經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候在登山遊覽或是品茗撫琴時,都會吟誦上幾句詩詞,我非常享受這一過程。”

前往多地采集老人吟誦

嘗試古今融合“盤活”傳統文化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居四藝之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而吟誦則是大陸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但“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随着社會的發展,這兩項寶貴的文化遺産一度走到了被人淡忘的邊緣。

王伊在讀研究所學生期間,開始跟随導師參與古琴吟誦講學、教材彙編等工作。特别是為了采集曆史上流傳下來的吟誦曲調,她跟着導師前往國内外多地進行采集,曾赴日韓以及國内的山東、廣州、成都、石家莊等多地進行采錄。

【紫牛頭條】90後女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想讓更多人愛上古琴吟誦

王伊彈奏古琴

在此過程中,她和導師尋訪到十多位已經八九十歲高齡,兒時讀過私塾的老人,這些老人當年跟着教書先生通過各種調子學習詩詞歌賦,他們為這些老人的吟誦留下了寶貴的視訊音頻資料。而在日本、南韓,也傳承了大陸古代的一些吟誦方式和規則。

在采訪中,王伊特别呼籲,如今越來越多會吟誦的老人相繼離世,時間很緊迫,如果大家身邊有長輩以前學習過吟誦,可以加入到采錄搶救的行動當中。

對于未來的打算,王伊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她目前正在考慮走出房間,前往戶外進行直播,“可能是在山上,也可以是在泉邊”,與大家分享将古琴吟誦融情于景的體驗。

“網絡的發展有助于小衆文化的傳播,令我感動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拾起國潮風”,她表示,自己準備在創作中嘗試将古今融合,使之更加符合當下人們的心境,讓古琴吟誦這一傳統文化被更多人所認識。

實習生|趙翊彤

紫牛新聞記者|萬承源

編輯|萬承源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檔和視訊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删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鸾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