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絲”護“白發”,“後浪”加持時尚科技養老

“在家裡舒舒服服洗個澡,真是太好了。”在遼甯沈陽,患腦血栓卧床近10年的楊德春老人,不久前在3名青年助浴師的幫助下,洗了個熱水澡,感覺神清氣爽。“這項服務專業細緻,還能幫老人剪頭發、剪指甲,不僅讓老人保持幹淨衛生,更實實在在地提高了老人的生活品質。”楊德春的女兒楊麗說。

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印發大陸首個支援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檔案《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标準化、叢集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産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在政府支援和市場需求驅動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各種創新模式讓養老服務變得更時尚、更智慧。

銀發經濟升溫

年輕人逐夢養老市場

在沈陽市蘇家屯區一處老舊小區,今年63歲的王瑩秋因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且獨自生活,一度被下床這件日常小事困擾。後來,社群在适老化改造中根據王阿姨的實際情況,将床鋪換為适老化護理床。“拉動一下升降杆,床就能調整角度輔助我起身了。”王瑩秋說,“這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觀。”在40餘平方米的家中,從卧室到浴室、客廳,每個細節,社群都根據她的需求進行了調整。

“青絲”護“白發”,“後浪”加持時尚科技養老

沈陽市成略慈善發展服務中心的青年助浴師上門給老年人助浴

為王瑩秋家完成房屋改造的設計師名叫孫童,出生于1992年。“适老化改造不隻是裝修,我認為更應該展現出家和愛的味道。”孫童向半月談記者介紹,在她從事養老服務業之前,曾經是一名幼稚園教師。在她看來,照顧老人與照顧孩子有許多相似之處,“能夠把關懷傳遞給爺爺奶奶們,是我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

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主任陳剛介紹,今年春節,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135名從業人員全員在崗陪382名老人過除夕,春節期間每天保持約100名從業人員在崗,其中絕大多數是90後、00後。

這家養老服務中心提倡時尚養老、快樂養老理念,開設了書畫室、棋牌室、圖書閱覽室、健身活動室等,還精心打造了共享琴房、共享氧吧。陳剛将每天拍攝的老年人生活視訊分享到短視訊平台上,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點贊評論。陳剛表示:“在拍攝過程中,年輕從業人員的活力也感染和帶動了老年人,讓他們動起來、美起來,有了更強烈的表達欲。”

“今年已經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了,老人們每次見到我都叫我‘孫女’‘小胖丫’,看到他們開開心心,我也感覺很欣慰、很幸福。” 23歲的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護理員孫宇欣笑道。

養老助老服務也可以時尚、可以智慧

在“後浪”的推動下,養老産業不僅理念變得更加時尚、快樂,還有了更多科技的加持。在營口市智慧養老資訊平台的大螢幕上,全市164家養老機構的營運補貼監管資料、人臉巡檢周期資料、服務資料等資訊一目了然。平台開通的熱線電話和手機軟體還具有“點餐式”助老功能,老人和子女可以一鍵下單助浴、助餐等服務。

而搭建和營運這個智慧養老平台的工作者,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他們從資訊管理、航空物流等專業畢業後,看中并投身養老服務産業這片“藍海”。

在政府的組織和号召下,各地積極推進“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持續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這也為年輕人投身養老産業提供了寬廣的舞台。

家住江蘇省南京市建邺區的黨爺爺患有半失能和輕微的認知障礙,是江蘇瑞芝康健老年産業集團“一方家護”項目的服務客戶。瑞芝康健董事長王紅兵介紹,“一方家護”服務對象主要是高齡獨居、失能失智、術後康複的老年人群,推出了線上App“點單式養老服務”,讓老人享受服務的同時體驗智慧養老的便捷。

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的“幸福裡長照之家”(簡稱“幸福裡”)是貴陽市探索“集團企業+區縣”模式,引入經營主體參與共同建設的一個公建民營養老項目。“幸福裡”以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為基礎,将社群居家服務、醫護康養等融為一體,目前這裡居住着144名老人。

90多歲高齡的張陶芸老人就居住在這裡。“一日三餐都有人照護,平時會開展活動,還有專業的年輕人照顧,生活品質也有保障。”談到在“幸福裡”的生活,她高興地說。

多方發力托舉“幸福晚年”

民政部釋出的《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預測,到2035年,大陸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例将超過30%。複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一項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将達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随着養老服務日趨多元,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根據2019年至2022年的《中國民政統計年鑒》,在大陸養老機構中,35歲及以下職勞工數呈遞增趨勢。為吸引更多人才進入養老行業、增強崗位粘性,各地紛紛推出補貼、落戶等紅利政策。如,北京為取得相關資格或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提供崗位獎勵津貼;遼甯、山西對相關從業者給予3萬元到6萬元的一次性入職獎勵。

目前,大陸所有省份均已出台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養老服務體系愈加完善。“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老年人的當下需求,将是年輕人的未來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說。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發展銀發經濟既可解決今天老年人面臨的問題,也可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同時為他們未來的養老提供保障。

原标題:《青年人逐夢銀發經濟 以我“青絲”護你“銀發”》

半月談記者:孫仁斌 王瑩 駱飛 何磊靜 楊丁淼 崔師豪

編輯:李建發

*本文為《半月談内部版》2024年第4期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