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和賞析

作者:每日精華

唐玄宗天寶年間,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戰争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給詩人杜甫帶來了強烈的震撼。他看到士兵們被迫出征,親人離散,田園荒蕪,深刻地感受到了戰争的殘酷和人民的痛苦。

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寫下了《兵車行》這首詩。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和賞析

原文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随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和賞析

翻譯

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叫,出征戰士的弓箭都各自佩在腰上。

爹娘妻子兒女奔走相送,塵埃揚起不見鹹陽橋。

送行的人們扯着衣服,跺着腳,攔在路上恸哭,哭聲一直沖上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詢問出征的人,出征的人隻說征兵太頻繁了。

有的人十五歲就到北方去防守黃河,到了四十歲還要去西部邊疆屯田。

去的時候裡長給他們裹頭巾,回來時已經滿頭白發還要去戍邊。

邊疆無數戰士流血形成了海水,漢武帝開拓邊疆的意願還沒停止。

你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的二百多個州,千村萬落都長滿了荊棘和杞柳。

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拿着鋤頭犁地,田裡的莊稼也是東倒西歪不成行。

況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吃苦善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兩樣。

長者雖然有所詢問,服役的人哪裡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關西的士兵。

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裡出呢?現在才知道生男孩是壞事,反而生女孩好。

生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男孩隻能戰死埋沒在荒草間。

你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死士兵的白骨無人收殓。

新鬼煩惱冤屈舊鬼不斷哭泣,陰雨濕冷的天氣裡,哭聲更加凄切悲涼。

這首詩通過對送别征人場景的描繪,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黩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和賞析

賞析

《兵車行》是杜甫的一首傳世之作,深刻反映了唐玄宗時期窮兵黩武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這首叙事詩以其雄渾壯闊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從主題和内容上看,《兵車行》是對戰争和窮兵黩武的控訴。杜甫以“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生動描繪,開篇便展現了出征士兵的悲壯場面。

他通過叙述征夫的苦難和家人的痛苦,深刻揭示了戰争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特别是“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一句,直接指向了最高統治者,表達了詩人對戰争的強烈憤慨。

在藝術表現上,《兵車行》具有獨特的魅力。杜甫善于運用簡練而富有力量的語言,通過細膩入微的描繪和生動形象的比喻,将戰争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展現得淋漓盡緻。

他巧妙地将叙事和抒情相結合,使得詩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動人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詩人還通過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使得全詩結構緊湊,層次分明,具有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

在風格上,《兵車行》展現了杜甫雄渾壯闊的詩歌藝術境界。

他以山川、城郭、原野、星空等雄渾蒼勁的意象,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表達了詩人傷時憂國的心情。

這種風格與詩歌的内容相得益彰,使得《兵車行》成為了一首既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總之,杜甫的《兵車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獨特藝術魅力的叙事詩。

它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戰争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戰争的強烈控訴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這首詩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們今天了解和反思戰争與和平的重要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