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作者:每日精华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诗人杜甫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看到士兵们被迫出征,亲人离散,田园荒芜,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了《兵车行》这首诗。

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翻译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叫,出征战士的弓箭都各自佩在腰上。

爹娘妻子儿女奔走相送,尘埃扬起不见咸阳桥。

送行的人们扯着衣服,跺着脚,拦在路上恸哭,哭声一直冲上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出征的人,出征的人只说征兵太频繁了。

有的人十五岁就到北方去防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要去西部边疆屯田。

去的时候里长给他们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还要去戍边。

边疆无数战士流血形成了海水,汉武帝开拓边疆的意愿还没停止。

你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的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都长满了荆棘和杞柳。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拿着锄头犁地,田里的庄稼也是东倒西歪不成行。

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吃苦善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两样。

长者虽然有所询问,服役的人哪里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关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呢?现在才知道生男孩是坏事,反而生女孩好。

生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男孩只能战死埋没在荒草间。

你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收殓。

新鬼烦恼冤屈旧鬼不断哭泣,阴雨湿冷的天气里,哭声更加凄切悲凉。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征人场景的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赏析

《兵车行》是杜甫的一首传世之作,深刻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这首叙事诗以其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主题和内容上看,《兵车行》是对战争和穷兵黩武的控诉。杜甫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生动描绘,开篇便展现了出征士兵的悲壮场面。

他通过叙述征夫的苦难和家人的痛苦,深刻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特别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一句,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愤慨。

在艺术表现上,《兵车行》具有独特的魅力。杜甫善于运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巧妙地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诗人还通过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使得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在风格上,《兵车行》体现了杜甫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他以山川、城郭、原野、星空等雄浑苍劲的意象,渲染出一种苍茫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这种风格与诗歌的内容相得益彰,使得《兵车行》成为了一首既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总之,杜甫的《兵车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叙事诗。

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今天理解和反思战争与和平的重要参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