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作者:紹興李珍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六)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德充符·天刑論

莊子提出了天刑論。什麼是天刑?各種文字解釋得五花八門,其實,莊子講得很明确。人活了一輩子拘禁在自己精神的認知中,不能體悟天地大道廣博的胸懷,精神不能健全,就屬于天刑。換句話簡言之:受精神之苦難,叫天刑。佛家叫:“放下”,放不下,就受天刑。醫家叫:“恬淡虛無的精神内守。”物欲做不到“恬淡”、精神做不到“虛無”,精神受實有的拘禁,身體就會受病痛之苦難。注意:儒家的中庸之道,可以列入上面的行列,中庸也是道的樞紐呵。

回到書本,莊子舉了個什麼例子?主人翁一方是孔子、另一方是魯國的叔山無趾。事情因由:叔山無趾用腳跟走路去見夫子,夫子看到他後,說:“你因為不知謹慎,才導緻身體有殘缺,你今天來,于事無補了。”

沒想到叔山無趾說出了一番話來:“正因為我不知世事,做事不知深淺,才導緻丢了腳趾。今天,我之是以來您這裡,因為您這裡有比腳趾更尊貴的東西存在,我希望能夠保全它。天無有不覆,地沒有不載,我視您為天地;哪知,先生且是視外在身體存在的東西為貴重。”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孔子周遊列國

夫子趕緊回答:“我見識太淺陋,您何必進來說說您的所見所聞。”叔山無趾沒有進去,走了。

孔子乘機對弟子們教育:“弟子們勤勉!一個無腳跟的人,力求彌補以前的過失,一個健全的人更要努力。”當然,這是莊子的一家之言。因為莊子不是書寫曆史的,故事可以塑造,道理才是真的。

故事還沒完,叔山無趾去尋找心目中更大的、更有說服力的大佬,也是莊子心目中的大佬,那就是老子。注意:莊子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講。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黃帝故裡

叔山無趾向老子提出心中的疑問:一是孔子還沒有達到無己的至人境界。二是哪怕連沒有功業負累的神人也沒有達到。三是恐怕不追求名聲的聖人也沒有吧?

老子趕緊提示:死生齊一論、可與不可的一緻性告訴他,用來解除孔子的桎梏,這樣做就可以了。

叔山無趾說:“這屬于天刑,怎麼可能解除。”

我們來看看:叔山無趾覺得被自己認知的條條框框所拘禁的人,就是在受天刑。用現代人聽得懂的話:就是做人精神不自在。人生在世,所謂憂者,便是精神世界的自在度。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佛陀

夫子真是屬于受“天刑”的人嗎?未必,看看夫子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您看看!也同樣是自在,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的人生狀态。就算學儒學,持之以恒最終結果,也得自在。

是以,佛家《金剛經》說:“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前面還有一句話是什麼?“凡所有相,皆屬虛妄。”如果佛家也舉手發言,對莊子說:聖人、神人、至人,也屬于虛妄之相。那怎麼辦呢?但是,莊子對于天刑屬于精神之刑罰的描述是真的。對他人損害最嚴重的,就是精神的傷害,破迷開悟在這種地方,哲學高峰之德(得)也在這種地方。

《天刑論》

靈性花朵赤子心,惡俗不染玉顔純。

天刑常道不欺慢,自在清靜守候珍。

癸卯年十一月廿一日

莊子奇思妙想(二十七)

老子·茅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