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的财政問題是個死結

作者:子玉史院
北宋的财政問題是個死結

文 / 子玉

北宋解決五代痼疾的方案歸根結底還是在人事上下功夫,用壯大官僚機構和大量養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結果就造成了冗費問題。由于财政崩潰而神宗皇帝又不得不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結果就是因為理念的不同大宋出現了嚴重黨争。

直至北宋滅亡前,趙宋官家還在想盡辦法解決财政問題,而士大夫之間依然是分裂狀态,直接加速了帝國的滅亡。

治平四年(1067),宋英宗駕崩,20歲的皇太子趙顼即皇帝位,是為宋神宗。當神宗打開賬本,天子的職業屬性所帶來的壓力瞬間就撲面而來,因為神宗發現,大宋百年之積就是一本空賬本,最尴尬的是,在祭天大典結束後,他連賞賜群臣的錢都沒有。

是以,神宗皇帝的曆史使命自然就聚焦為兩個字:搞錢。

但大宋從來都是一個富裕的王朝,開封的繁華圖景以及文化事業的極度繁榮已經證明了這一切,何以趙宋官家就困窘到了這個地步。

答案很簡單,大宋掙得多花的也多。大宋的财政基本都用來養官、養兵了,而且這個費用是呈倍數級增長的趨勢。

以宰相的工資收入為例,我們先了解一下大宋官員的收入詳細。北宋宰相和樞密使的收入包括:

基本工資的正俸;工齡工資的添支;職務工資的職錢;服裝補貼的衣賜;夥食補貼;交通補貼的飼刍;取暖補貼的薪炭;外加70個随從的開支費用。

總計為一萬缗錢左右,相當于今天的兩百萬元。

而且,北宋實行的是群相制度,這個費用絕對就是一項大開支。

另外,群相隻是北宋官制的一個縮影,為了限制官員的權力,趙宋對已有職位是無限分解,比如:

将财政機構從中書省獨立出來,以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三個部門來管理;設立了考課院來剝奪吏部的人事權,考課院的東院主管文官的篩選,西院主管軍事人才的選拔;地方上的軍、錢、刑領域也被獨立出來,由經略安撫使主管軍事、轉運使主管财政、提刑按察使主管司法、提舉常平使主管義倉...

很明顯,吏部、戶部、兵部的權力都被大大稀釋,但編制依然存在,而這些新設職位的背後都是人員的增加,加上北宋是厚養文人的傳統,是以光這一項支出就是居高不下。

更重要的是,通過科舉、恩蔭、舉薦等途徑篩選出來的人才還在不斷湧入帝國的官僚系統,導緻當時有官有職但卻沒有具體差遣的人占到了官僚總數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而這部分人員就是所謂的冗員,冗員背後就是冗費。

北宋的财政問題是個死結

冗官的背後是冗費 圖源/劇照

據史書記載,神宗皇帝登基前北宋的正式編制有25000個,再加上二三十萬左右的吏員,帝國當時年俸的支出大概在一千二百萬缗錢左右。

另一項巨大開支就是軍事領域。為了讓節度使群體放棄權力,趙宋官家用高薪換取了節度使們對于軍隊的掌控,而且是要比宰相的俸祿高。當時這個群體的人數也比宰相群體要多,他們的費用肯定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再說,那些替代節度使們的文官也進一步擴大了帝國的人事編制,增加了财政的開支。

再就是兵——

開封無險可守的地理短闆需要有大量的軍隊來守衛;宋朝收複幽雲的戰略目标倒逼其時常得養着一支龐大的軍隊以随時應戰;每當地方發生災荒時,趙宋都是通過大量招兵來緩解沖突;河西和幽雲不在宋朝手裡,在缺少戰馬的情況下,北宋隻能以大量步兵來彌補短闆...

更為重要的是,宋朝還不允許軍人退役,于是老的士兵加上被不斷補充進來的青壯年就讓大宋的軍隊系統是迅速膨脹。

據史書記載:太祖開寶年間禁軍和廂軍總數為37萬人;太宗至道年間這個資料增加到66萬;真宗天禧年間為91萬;仁宗慶曆年間為125萬;到了神宗登基前,這個資料已經膨脹到140萬。

當時,禁軍士兵的年俸為五十缗錢、廂軍為三十到三十五缗,加上後勤、管理、賞賜等别的開支,神宗皇帝登基時,軍費的年開支為四千八百萬缗錢,占據财政總收入的六分之五。

而且,朝廷不僅要給這個資料買單,還要給他們的家庭買單,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由于趙宋有禁軍輪換的制度,是以每一次軍隊的換防也都是一項巨大開支,其費用和打仗也差不多。

現在我們來給北宋算筆賬——北宋時期的年财政收入大概在六千三百萬到六千八百萬缗錢之間,其軍費的開支每年為四千八百萬缗、官員的年俸支出為一千二百萬缗錢,加上皇室每年七百二十萬缗的年支出,總計為六千七百二十萬缗。

也就是說,宋朝的财政收入剛夠支付正常開支。

但現實卻是,除了養官、養兵,宋朝還有别的支出,比如祭天典禮,這一項開支景德年間為六百萬,皇祐年間為一千二百萬,過了幾年又漲到了一千三百萬。

另外,北宋每年還要給遼國和西夏支付一定的費用:遼國為五十萬兩匹銀絹,西夏為二十五萬五千兩匹銀絹,總計七十五萬五千兩匹銀絹。

這樣一算,北宋的收入根本就不夠花,妥妥的财政赤字。

如果再碰上災荒年,趙宋官家的日子就更是捉襟見肘。

是以,為了解決财政問題,神宗皇帝就必須得有所動作,但王安石變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但卻使士大夫群體因為理念而嚴重分裂,後來更是發展到了水火不容人身攻擊的可怕地步,蘇東坡的命運就是典型。

北宋的财政問題是個死結

蘇東坡是北宋黨争的受害者 圖源/劇照

再加上北宋後來始終在“新政”和“舊政”之間反複循環,馬上就出現了系統不穩定現象。

也就是說,黨争和政策的頻繁變化導緻了北宋廟堂的政治生态進一步惡化。加上後來的天災,以方臘、宋江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北宋在面對金軍的淩厲攻勢時根本就不是對手,隻剩滅亡。

而這個源頭就是财政問題。再加上宋徽宗為了追求個人享受一再透支财政,為了收複幽雲也是花了大量的錢,導緻北宋内部因為财政問題直接崩潰。

隻能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趙匡胤雖然通過龐大的官僚體系和軍隊解決了五代的痼疾,但卻帶來了新的問題,最終導緻了帝國的滅亡。

和大多數王朝一樣,北宋也是亡于财政崩潰。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

繼續閱讀